城市综合管廊建设过程中的问题与探讨

发表时间:2020/9/3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11期   作者:王晓晨
[导读] 摘要:通过对综合管廊建设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难题、问题的探讨,为管廊建设提供意见,为后期综合管廊工程的实施提供参考。
        合肥市市政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摘要:通过对综合管廊建设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难题、问题的探讨,为管廊建设提供意见,为后期综合管廊工程的实施提供参考。
        关键词:综合管廊,规划,防水,预制拼装综合管廊。
        为解决反复开挖地面的“马路拉链”问题,以及架空线网密集、管线事故频发等社会疑难杂症,自2015年8月10日印发《关于推进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的指导意见》发布以来,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已建设完成并投入使用,管线安全水平和防灾抗灾能力明显提升,主要街道蜘蛛网式架空线得以消除改善,路面开挖现象有效减少,城市地面景观明显好转。综合管廊成规模化的运行,切实提高了公共建设和管理水平,极大的满足了基本公共服务功能。在综合管廊的土建设计与施工过程中,从前期规划到现场施工遇到的一些问题,需要我们积极探索,为后期综合管廊工程的实施提供参考。
        一、前期规划问题
        城市综合管廊除了管廊规划外,还与城市规划、交通规划、周边各管线规划等有关。目前,城市综合管廊主要分布在各试点城市的开发区,管廊周边地块尚未开发,道路路网未形成,在管廊前期规划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1.与道路交通规划的衔接问题,管廊设计时通长会根据现有交通规划在过路段采取一定措施为道路预留空间,但是,交通规划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交通规划通过对交通系统进行连续的监督检验,不断更新现有的数据文件,修改规划方案,在管廊实际施工过程中或施工完成后,部分道路规划会进行调整,增加部分支路,这种造成管廊某些节点如管廊出入口、吊装口、燃气阀门井等会与增加的支路路网位置冲突,因为路网规划的调整涉及到周边区域地块的开发,而对已完工的综合管廊如何调整难度更大。
        2.与区域用地规划的衔接问题,现在大部分成系统的综合管廊主要在城郊区,场地比较空旷,周边用地性质未明确,综合管廊建成后各出地面节点影响到周边地块厂区或小区大门出入口的布置,会对周边区域规划有一定的影响。
        3.与入廊管线规划的衔接问题,国内进入综合管廊的工程管线有电力电缆、通信电缆、给水管道、供热管道、燃气管道、中水管道和污水管道等,这就涉及到电力规划、通信规划、给水规划、供冷供热规划、燃气规划、污水规划等,综合管廊规划编制时,部分入廊管线的规划已完成布局,管廊编制的同时,入廊管线无法及时跟进,管廊设计单位主要依据管线主管单位的意见确定入廊管线种类、规模和综合管廊断面型式,在综合管廊建设要求较高、工期较紧的情况下,容易造成综合管廊设计的过度超前,综合管廊内管线预留过于保守,引起综合管廊造价过高,前期投资过大,后期管廊管理运行时,入廊管线达不到预期值。
        综合管廊规划是个系统性工程,涉及到城市规划等规划,在管廊规划阶段应与规划部门、交通部门、管线管理部门等单位进行充分沟通,在要求相关单位提供需求时,应充分告知管廊的功能分布及相关节点设计,与相关规划部门保持沟通,对规划的调整应及时作相应调整,在满足管廊功能的前提下,为综合管廊服务区域内的支路路网、地块出入口及相关入线管线预留充足空间。


        二、综合管廊实施过程中的问题
        国内综合管廊工程目前还处于起步阶段,不管是建设方、设计单位还是施工单位等参建部门,在管廊建设过程中或多或少的碰到各种问题,有些问题通过各方的努力可以在实施过程中消化掉,有些问题因为缺乏经验造成不必要的浪费,有些问题受目前技术条件限制无法解决,现就管廊实施过程中遇到的一些典型问题进行探讨。
        1.与道路施工交叉的问题。设计道路与管线、管廊通风口、投料口等凸出地面对地面通行有影响或者后期维护比较麻烦等因素,目前综合管廊布置主要有位于道路中心绿化带或道路两侧的绿线范围内两种方案,布置在道路中心绿化带下的方案主要优点是安装、检修方便,能有效避免排水预留管道与管廊交叉,但是在安装或检修时对主路交通有些影响,并存在安全隐患,有关节点的地面凸出部分对道路景观有影响;需要多次避让过路排水管;对后期轨道交通影响较大;布置在道路绿线范围内主要优点是,有效避免或减少与排水过路管的交叉;不影响主路景观;安装及检修时交通安全隐患小;减小对后期轨道交通的影响;缺点是地面凸出部分对后期地块出入口有一定影响;需要与道路交叉口的其他道路的排水管交叉。无论哪种方案,在管廊施工过程中对随建道路的路基都存在一定影响,大部分管廊施工采用明挖放坡施工,开挖范围内路基土被扰动,而很多管廊与道路建设分开招标,由不同施工单位施工,在管廊基槽开挖及回填时,因涉及到不同责任主体会造成一定的矛盾,对于道路范围内因管廊开挖的回填土,因其为管廊施工单位施工,道路责任单位对于回填质量可能不认可,会对道路的工期及造价造成重大影响。
        2.建筑材料使用年限问题。综合管廊设计使用年限为100年,管廊主体结构可以满足百年工程的要求,但是一些附属构件因技术原因达不到管廊主体同期使用年限,如变形缝中的止水带,管廊外包防水层等材料。对于管廊内各种管道支架,目前主要采用热浸锌钢材,通过在材料表面镀锌增加防锈防腐能力,以提高管道支架的耐久性和使用年限,但在支架和管道安装过程中,镀锌层易被破坏,影响支架的使用寿命。
        3.综合管廊预制拼装技术推进慢。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城市地下
        综合管廊建设的指导意见》,推进地下综合管廊主体结构构件标准化,积极推广应用预制拼装技术,提高工程质量和安全水平,同时有效带动工业构件生产、施工设备制造等相关产业发展。实际建设过程中,预制拼装技术应用存在较大难度,首先是综合管廊的规模较大,通长为三舱或四舱,采用预制拼装管廊,单节管廊体积和自重较大,对运输、吊装和安装要求都很高;其次预制拼装管廊通长为2.5m一节,管廊接缝较多,接缝处防水是管廊防水重中之重,实际效果参差不齐,成为预制拼装管廊的一个通病。最后,预制拼装管廊需由专业厂家制作,受综合管廊承包单位成本和工期控制,承包单位对预制拼装管廊接受度较低。
        与道路施工交叉范围的问题,建议建设单位从项目初始阶段协调管廊与道路的相关单位,勘察清楚二者的施工界限,责任清晰分明,同时提议管廊与道路由同一单位进行施工,对工程质量控制、工期的把握更为有利,也有利于工程造价的节省,避免道路施工时对路基土的二次处理。防水卷材、防水涂料、止水带等材料受技术条件限制目前无法解决,主要通过对主体混凝土质量控制,加强混凝土自身的抗渗性能,辅以外包防水材料提高管廊防水能力,变形缝处除设置中埋式止水带,还可以增设一道可拆卸式止水带,方便后期维修。管道支架因为容易更换维修,建议加强后期管理养护,定期维护,涂刷防锈防腐漆等。综合管廊预制拼装技术的推广符合国家产业化战略的要求,建议综合管廊标准化,通过对入廊管线的要求,制定管廊断面标准,统一综合管廊断面型式,促进预制拼装产业规模化,有效降低预制拼装综合管廊的成本,对管廊接缝处防水作专项研究,降低甚至解决接缝处渗漏水现象。
        综合管廊建设中除了上述提到的问题,还存在一些涉及到其他专业的问题,如暖通、自控、消防、管线安装、后期管理运营等具体问题,通过对工程实践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探索,希望为综合管廊建设的提供助力,支持综合管廊的健康发展。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