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护理在老年慢阻肺患者护理中的应用研究

发表时间:2020/9/3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0年15期   作者:李芳玉
[导读] 分析心理护理在老年慢阻肺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
        【摘  要】目的:分析心理护理在老年慢阻肺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抽选2019年1月至2020年7月在本院就诊的74例老年慢阻肺患者,双盲法纳入干预组与参照组(n=37)。参照组施以常规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行心理护理,对比患者的肺功能指标及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结果:两组老年患者护理后肺功能指标均有所降低,但是干预组患者FEV1与PEF降低幅度更大,优于参照组(p<0.05)。干预组病患的生理状态、情感状态及身体疼痛评分均高于参照组,数据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护理可改善老年慢阻肺患者的肺功能状态,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护理干预的价值较高。
【关键词】心理护理;老年慢阻肺患者;临床护理
        慢阻肺即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出现不完全可逆性气流受阻,对患者的肺脏及全身状态会产生不良影响[1]。老年患者自身的状态较差,身体机能衰弱,加之慢阻肺的病程时间较长,患者需要长时间治疗,患者多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影响其治疗依从性。心理护理主要是站在老年慢阻肺的角度上,实施针对性心理疏导、健康教育,缓解患者的负性情绪,提升其治疗依从性。文章抽选2019年1月至2020年7月在本院就诊的74例老年慢阻肺患者,根据研究的结果讨论,探究心理护理干预的价值,内容整理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抽选2019年1月至2020年7月在本院就诊的74例老年慢阻肺患者,双盲法纳入干预组与参照组(n=37)。参照组男女性别比例是20:17,年龄54-78岁,均龄(67.71±6.75)岁。病程时间2-17年,均长值是(9.16±2.34)年。干预组男女性别比例是20:17,年龄54-79岁,均龄(67.35±6.96)岁。病程时间2-17年,均长值是(9.07±2.43)年。不同组内基线数据对比无统计学意义,可比较观察(p>0.05)。
1.2 方法
参照组施以常规护理,监测患者的病情,记录患者咳嗽、呼吸状态,痰液的颜色等。针对于感染的患者,实施抗感染治疗。介绍药物使用的方式,定时指导患者用药,协助患者翻身、拍背,促进痰液的排出。
干预组在此基础上行心理护理,详细措施如下。
1.2.1 心理护理
        主动与患者、患者家属交流,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倾听患者的主诉,结合患者的问题耐心讲解。多鼓励患者,介绍一些成功的治疗案例。指导患者日常听音乐、阅读或者与家人交流等,保持积极的心理状态。
1.2.2 健康教育
        为患者发放健康教育手册,结合患者的病情特点实施针对性健康指导。介绍日常饮食的注意事项,比如进食高蛋白、高维生素的食物,指导患者多喝水,禁烟禁酒。日常适当参与呼吸功能训练、康复运动等,比如太极拳、慢走等。
1.2.3 家庭参与
        家人的关心与帮助,能够直接影响患者的心理状态。护理人员需要积极与患者家属交流,指导患者家属叮嘱患者日常用药,结合患者的饮食喜好及康复需求,设计多样化的食谱。多表达对患者的支持,使患者能够保持客观的心理状态。
1.3 评价标准
        比较病患的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以及肺通气功能指标(PEF)。使用SF-36量表对比两组病患的生活质量,选项包含生理状态、情感状态及身体疼痛,范围0-100分[2]。分数与生活质量为正比关系。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20.0实施数据统计,单因素以t计算,p<0.05则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干预组与参照组病患的肺功能指标对比
        两组老年患者护理后肺功能指标均有所降低,但是干预组患者FEV1与PEF降低幅度更大,优于参照组(p<0.05)。详见表1
表1  干预组与参照组病患的肺功能指标对比
组别    FEV1(L)    PEF(mL/s)
   
2.2 干预组与参照组病患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干预组病患的生理状态、情感状态及身体疼痛评分均高于参照组,数据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干预组与参照组病患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组别    生理状态    身体疼痛    情感状态
干预组(n=37)    70.22±7.76    70.37±4.87    67.26±5.61
参照组(n=37)    53.13±6.36    60.39±3.42    37.95±5.38
t    12.06    8.59    17.86
P    0.000    0.000    0.000
3  讨论
        老年患者慢阻肺的发生率较高,由于患者的病程时间较长,病情易于反复发作,对老年人的身心健康会造成较大影响[3]。老年慢阻肺患者需要长时间用药治疗,而患者的认知程度、心理状态等,会直接影响患者的治疗依从性。
        心理护理在老年慢阻肺患者护理中的应用,能够增强病患的疾病认知能力[4]。护理人员可以结合老年患者的情况加以指导,帮助老年患者学习自主调节情绪的方法,掌握正确且规律用药的必要性,保持良好的治疗状态。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护理后干预组患者FEV1与PEF指标显著优于参照组,且干预组病患的生理状态、情感状态及身体疼痛评分均高于参照组。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心理护理,能够提升老年患者的治疗有效性,使患者保持良好的身心状态,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心理护理可改善老年慢阻肺患者的肺功能状态,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护理干预的价值较高,建议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刘茵,伊美霞.心理护理对老年慢阻肺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观察[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20(08):156-157.
[2]李景丽.心理护理联合健康教育在老年慢阻肺患者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农村卫生,2020,12(04):9.
[3]刘萍.探讨健康教育联合心理护理用于老年慢阻肺患者中的效果[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9,7(35):127.
[4]甘辰君.综合康复护理干预在老年慢阻肺患者肺功能改善中的应用效果评价[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9,6(85):9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