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份证号码:13060219750622XXXX
摘要:目前,随着我国城市化的不断加快,大量的城市建筑正在快速发展。同时,人们对建筑的整体施工质量和建筑性能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在整个施工过程中,最重要的施工环节是混凝土结构的施工,因此为了有效地提高整个工程的施工质量,必须对混凝土结构的施工质量进行有效的控制。本文分析了施工技术的影响因素,探讨了施工技术的要点和控制方法。
关键词:土木工程;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
引言
土木工程建筑的质量和水平不仅直接关系到建筑物的使用寿命和安全,而且直接关系到国民经济建设和城市发展。随着建筑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建筑业要保证自身的发展,就必须不断改进施工技术,提高工程质量水平,进而提高工程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施工过程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是必不可少的环节之一,它直接关系到建筑物的稳定和安全。因此,应改进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提高土木工程施工质量。
1、混凝土结构施工的主要特点
建筑混凝土结构本身具有强度高、塑性好的优点。在混凝土结构施工过程中,根据混凝土本身的性质,可以采用浇筑的方法制作和施工混凝土构件。总体而言,混凝土结构施工具有较强的抗自然破坏能力。同时,在许多施工环节中,混凝土施工可以用来抵抗外界环境的不利影响,从而保证整个建筑结构的稳定。建筑混凝土结构的塑性非常明显。施工过程中,无需反复操作。根据建筑结构所需的模型,整个建筑混凝土可以模压成任何工程所需的形状。混凝土结构主要分为砂和水泥两种材料。通过这些材料的有效配比,可以形成强度较高的混凝土结构,混凝土结构能够抵抗高温或低温天气的影响,有效地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2、土木工程建筑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影响因素
2.1混凝土原材料和配制因素
混凝土质量和配合比是决定其性能的关键因素。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经常出现材料质量达不到设计要求、配制工艺不合理等问题,对混凝土施工质量产生不利影响。混凝土质量无法控制的原因是检验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未按有关规定进行严格检验。同时,如果在选材、储运过程中不进行科学管理,也会影响混凝土质量。混凝土配制过程不科学的原因是没有按照施工技术标准合理计算配合比,而是根据以往的配合比经验进行设计,造成配合比与材料性能不符,而混凝土的强度和塌落度均不符合设计标准,影响了建筑物的质量。
2.2混凝土强度、水灰比因素
水泥是混凝土中最重要的材料之一。使用高强度水泥会使水泥变得高强度。不同类型的土木工程需要不同的混凝土。结合工程设计要求和施工现场环境因素,有必要科学合理地选择符合实际要求的水泥,选择的准确度可以为土木工程奠定良好的质量基础。此外,水灰比因子与混凝土结构强度呈正相关。为有效保证混凝土结构的施工质量,应科学合理地设计水灰比,使其满足实际施工要求,并达到相关标准的要求。为满足土木工程施工的质量要求,必须进行可靠的保证。
2.3混凝土浇筑、养护的因素
在混凝土的浇筑和养护过程中,土木工程建筑物的混凝土结构质量将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在具体施工过程中,很多施工单位没有按照设计和标准规定进行施工。如在浇筑作业中,为节省工期,直接浇筑,无进行有效振捣,在混凝土强度还没有达到设计要求时,就把支护的模块拆除下来,混凝土养护时间未按规定时间进行。缩短养护时间将直接影响结构强度,对建设工程安全造成隐患。在进行混凝土施工时,必须注重这方面的管理。
2.4温度控制方面的影响因素
温度也是直接影响混凝土构件质量的主要因素之一。如果温度得不到有效控制,混凝土构件内外会有较大的温差,很容易产生裂缝、变形等质量问题。混凝土结构的强度和稳定性将受到很大的影响。
此外,对于不同类型的混凝土,对温度的要求也不同。当温度高于混凝土的承载极限时,抗拉强度将显著降低。因此,在混凝土结构施工中,首先要深入分析和掌握其性能与温度的关系,从周围环境的温度状况、固结过程中形成的混凝土水化热等方面,制定切实可行的温控方法,从而有效地保证混凝土结构的质量。
3、土工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要点
3.1优化设计构造
为了减少裂缝的发生,首先要考虑建筑物的使用功能,然后对建筑平面进行简化。在混凝土结构墙的设计中,为了减少裂缝的发生,应尽量避免在纵横墙上开孔。
3.2材料和施工工艺的选择
材料和施工工艺的选择要结合土木工程混凝土结构施工的实际情况,特别是在施工材料的选择上,要根据混凝土强度的设计水平,做好材料质量控制。水泥选材的施工关键是选择水热处理程度较低的材料;石材选材的关键是选择表面粗糙、质地坚硬的材料。严格控制质量,不让不合格材料出现在施工现场。例如,在选择水泥材料时,应剔除稳定性差的水泥,在选择石材时应剔除缝隙较大的石材。
在实际的施工中,水泥用量和水灰量二者之间的比例也至关重要,为了保证混凝土的效果,在操作中应该不间断地搅拌振捣,为了提升混凝土的性能,还可以适当地使用一些外加剂和掺合料。
3.3混凝土的浇筑技术
为保证混凝土浇筑施工质量,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四个施工技术要点:首先,在施工前,要对模板表面进行清理,特别是模板表面粘附的砂浆和木屑。另外,施工中应注意浇水,使浇水部位保持湿润。其次,应检查钢筋保护层的厚度,特别是垫块,以确认没有脱落或偏差。第三,在浇筑施工过程中,要实时监测埋件和预留孔洞的变形情况。一旦发现机构位移问题,必须立即停止浇筑施工,待位移修正完成后,方可继续浇筑作业。最后,浇筑到柱高的一半后,应降低浇筑速度,二次浇筑前应保证一定的时间间隔,避免出现软顶问题。
3.4混凝土建筑工程的养护
良好的养护工作是控制混凝土裂缝的重要手段,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保证混凝土的使用寿命和政工、土木工程建筑物的施工质量。
(1)做好保温保湿工作。保温保湿工作可以避免混凝土因湿度降低、温度升高而发生变化。此外,为了提高维修工作的质量,有必要安排适当的时间段。不同成分或性能要求的混凝土保温、保湿的时间安排也不同。例如,对于有防渗要求的混凝土,至少需要14天来保持热量和水分,而其他一些比如硅酸盐的水泥等,保温保湿养护工作则至少需要7天时间。
(2)做好模板拆除之后的养护。根据混凝土强度的实际情况,适当地松动混凝土墙体两侧的模板,在模板被拆除之后为了避免太阳直射影响到混凝土结构的质量,应该及时在墙体两侧放上草帘或者颜色较深能够有效阻挡太阳直射的麻袋。
(3)保持混凝土表面湿润。保持混凝土表面湿润,避免混凝土构件因湿度和抗拉强度不足而产生裂缝。保温也是混凝土养护的重点。在土木工程建筑的混凝土结构中,温度的不均匀会导致应力的不均匀,在不均匀应力作用下,混凝土裂缝可能会更大。最后,在一定时间内禁止混凝土结构超载,将混凝土荷载控制在科学合理的范围内。只有经过一定的时间,混凝土强度满足土木工程建筑物的设计要求,才能允许混凝土承受必要的荷载。
结语
混凝土结构的诸多优点使其在现代高层建筑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由于与普通钢筋混凝土结构相比,其施工工艺复杂、各分项工程间交叉较多,因此在施工前必须应充分考虑各分部分项工程的施工顺序,结合工程具体情况,仔细做好施工组织设计及专项施工方案。混凝土结构优越的抗震性能和防火性能使其大型高层建筑中的应用日益增多,随着我国城镇化建设日益加快,也给混凝土结构在普通高层建筑中的应用创造了更广阔的空间。
参考文献:
[1]施阳.土木工程建筑中对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的分析[J].居舍,2020(03):71-72.
[2]陈伟池,涂婉玲,何薏萍.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探究[J].绿色环保建材,2020(01):149+151.
[3]李海平.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分析[J].居业,2020(01):115-116.
[4]李泽亮.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探讨[J].四川水泥,2020(01):267.
[5]王强.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分析[J].建材与装饰,2020(04):4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