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究系统化护理在白内障术后合并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治疗中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选择我院于2018年10月-2019年10月白内障术后合并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64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2例,采用常规护理)和观察组(32例,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系统化护理),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和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收集分析。结果:观察组的护理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并且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白内障术后合并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治疗期间,采用系统化护理,能够有效提高护理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在临床上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白内障;术后;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系统化护理
白内障是临床上常见的眼科疾病,临床上通常采用手术治疗,能够有效恢复患者的视力。但术后容易出现术后合并新生血管性青光眼,会阻塞患者眼部视网膜,导致患者眼压急剧升高,压迫患者的视神经,影响患者的视功能[1]。因此,临床上需要给予患者有效的护理干预,减小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提高临床护理效果。本次研究,分析了系统化护理在白内障术后合并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治疗中的临床护理效果,具体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选择我院于2018年10月-2019年10月白内障术后合并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64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2例,男17例,女15例,36.47±6.63岁),观察组(32例,男18例,女14例,35.21±7.16岁)。对所有患者合并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病因分析显示,视网膜出现静脉阻塞15例;视网膜发生病变32例;视网膜发生炎症11例;其他病因6例。并且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等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所有患者均采用常规护理,包括心理护理、用药护理、疼痛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系统化护理,具体方法如下:
1.2.1常规护理
1.2.1.1心理护理,由于患者在白内障手术后合并新生血管性青光眼,需要进行二次手术治疗,患者的心理压力较大,容易出现暴躁、焦虑等负面情绪,护理人员需要和患者进行友好沟通,让患者了解治疗方法和重要性。
1.2.1.2用药护理,护理人员需要为患者提供抗炎药物护理,降低患者感染并发症发生。
1.2.1.3疼痛护理,由于患者眼压较高,临床上出现眼部肿痛症状,护理人员需要为患者提供降眼压措施,缓解患者疼痛情况。
1.2.2系统化护理
1.2.2.1术前护理,护理人员在术前给患者提供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让患者全面了解治疗方案和相应并发症发生情况,建立患者的治疗信心,消除患者对医院的陌生感。
1.2.2.2术中护理,护理人员需要全程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若出现异常情况及时通知医生并采取相应措施。
1.2.2.3术后护理,(1)护理人员需要为患者提供光线适宜、清洁舒适的治疗环境,避免环境因素引起患者出现感染并发症情况。(2)护理人员需要为患者通过富含维生素食物,禁止患者一次性大量饮水,避免发生眼压急剧升高情况。(3)护理人员为患者提供有效的眼部按摩,有效促进患者眼部滤过泡形成,观测患者的眼压变化情况和滤过泡形成情况。
1.3 疗效标准
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和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收集分析,其中护理效果包括护理有效率、护理满意度和后期护理人员随访情况3个方面评分,满分100分,分数≥80分为显效,60≤分数<80为有效,分数<60无效,护理有效率=(显效+有效)/例数×100%;并发症包括感染、过滤泡渗漏、前房出血等。
1.4 统计学方法
将数据纳入SPSS22.0软件中分析,护理效果和并发症发生率均采用χ2检验,并以率(%)表示,(P<0.05)为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护理效果情况对比
在对两组患者护理效果分析后显示,观察组的护理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对比[n,(%)]

2.2并发症发生率对比[n(%)]
观察组(n=32),滤过泡渗漏1例,并发症发生率3.13%;对照组(n=36),感染2例,滤过泡渗漏4例,前房出血1例,并发症发生率21.88%;(x2=5.143,P=0.023)。经组间比较显示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比较价值。
3讨论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一种继发性青光眼,主要是患者前房角出现新生血管组织增殖,压迫患者的视神经,出现眼部疼痛、眼压升高、充血等症状[2]。临床上通常采用手术治疗,手术主要目的是降低患者眼压,促使眼部房水排出。同时在患者治疗期间,护理人员需要实施有效护理干预,提高治疗效果,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
系统化护理是以现代护理观念为指导,从临床护理管理的各个环节进行护理工作,从而有效提高临床护理效果[3]。在白内障术后合并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治疗期间,通过术前的心理护理,消除患者的不良情绪,建立患者的治疗信心,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在术中全程监控患者的生命体征,提高手术的成果率;术后为患者提供适宜的治疗环境,实施饮食护理和眼部按摩护理,能够有效控制患者眼部眼压水平,缓解患者的眼部疼痛症状,促进患者眼内滤过泡形成,从而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本次研究结果也显示,观察组的护理有效率为96.87%明显高于对照组护理有效率81.25%,并且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比较价值。
综上所述,在白内障术后合并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治疗期间,采用系统化护理,能够有效提高护理效果,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从而有效提高治疗效果,在临床上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周迎彩. 白内障术后合并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护理体会[J].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19, 26(02):87.
[2]董媛珍. 白内障术后合并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护理研究[J]. 中外医学研究,2016,14(9):117-118.
[3]信明辉,李丹,付裕迪.白内障术后合并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护理研究[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8,9(4):135-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