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讨中医特色治疗及护理在面瘫患者康复中的临床作用。方法:收集2019年3月~2020年5月我院收治的96例面瘫患者作为观察样本,参照硬币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两组,每组有48例病例。对照组开展常规治疗及护理,试验组开展中医特色治疗及护理,对比两组临床治疗效果与满意度情况的差异。结果:试验组的总有效率、满意度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满意度行比较,试验组均高于对照组,组间的数据差异方面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特色治疗及护理可有效缓解面瘫患者的面瘫症状,效果良好,满意度高,值得在临床中广泛应用。
关键词:面瘫;中医特色治疗;中医特色护理;康复
面瘫作为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其具体分为先天性面瘫、后天性面瘫两种,其中后者主要原因有感染、创伤、肿瘤切除等。患有面瘫者,其症状表现多为鼻唇沟消失、眼睑闭合
不全、口角歪斜等。该病可在任何年龄段、任何季节发病,极大的影响患者的日常活动与生活质量。祖国医学认为,面瘫主要是由七情不当、肝肾阴虚、脉络空虚、外邪入侵等导致
的。现阶段临床尚未明确统一的治疗面瘫的方法,主要选择康复护理的方式帮助患者缓解症状,减轻痛苦1。本文收集我院收治的96例面瘫患者作为观察样本,现作以下分析和报告。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集2019年3月~2020年5月我院收治的96例面瘫患者作为观察样本,全部可以满足《面瘫的诊断依据及疗效标准》中面瘫的相关临床诊断标准。参照硬币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两组,每组有48例病例。对照组:男患者为28例,女患者为21例,年龄在19~75岁之间,其平均年龄为(46.8±4.7)岁;试验组:男患者为29例,女患者为19例,年龄在20~76岁之间,其平均年龄为(47.2±4.6)岁。两个组别间的一般资料行比较,组间为见统计学差异,P>0.05,可作此次对比。
1.2方法
实施常规治疗及护理的为对照组,由医护人员负责将面瘫原因、治疗方法、相关注意要点等介绍给患者,嘱咐其做好眼部卫生,禁止过度用眼。加强口腔干预,以温开水漱口,早晚刷牙,强化保暖防寒,以热毛巾对患侧颜面进行湿敷;合理调整饮食,以清淡、营养丰富、容易消化的食材为主,禁止辛辣、刺激性饮食;补充维生素。加强闭眼、抬眉、示齿、耸鼻等功能训练;搓热双手,对脸部进行轻轻按摩,以改善血液循环;保持心情放松和精神愉悦。实施中医特色治疗及护理的为试验组,具体包括以下内容:①中医针刺法:突发面瘫者,暂时不需要针灸,待病情稳定,才可进行。以细且长的针型为主,浅度刺入皮肤,萱蕚合谷、外关、印堂、太阳等穴位,留针时间为30min,出针后以无菌棉签对针眼处进行按压,以免导致出血问题。使用隔姜灸的方法时,需要对地仓、迎香、颊车、四白等穴位进行选择,利用灸火的热力温以及相应厚度的姜片进行,待隔姜灸部位皮肤出现潮红状时就要停止操作,以免损伤皮肤,发挥散寒止痛、活血化瘀的功效;②中医拔罐疗法:对下关、太阳等穴位进行选择,进行拔罐疗法,发挥散寒祛湿、行气活血、温经通络的功效。拔罐前需要对面部皮肤情况进行检查,确保皮肤不存在疤痕、水肿、破损等各种情况。拔罐过程中对罐扣周围有无裂缝、温度、光滑度如何等进行确定,定时进行火罐的更换,并且要保持快、准、稳、轻的动作;③中医穴位按摩:医护人员在为患者进行穴位按摩前,需要对指甲进行修剪,以免对患者皮肤造成刮伤。全面且综合性的对患者面部皮肤进行评估,如有瘢痕伴凝血功能障碍、破损等情况,禁止进行穴位按摩,合理调整按摩的力度,达到均匀、适度、适中的标准;④中医情志护理:以患者的个性、类型、禀赋等对其自身形态、体质等进行分析、归纳和总计,通过五行相克的方式开展情志干预,以便对患者的负性情绪进行有效改善。
1.3观察指标与疗效评价
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情况进行评估,总分值为100分。其中90~100分视为非常满意,70~89分视为一般满意,<70分视为不满意。疗效评价标准如下:面瘫症状相较于治疗前改善明显,其他症状减轻,视为显效的标准;面瘫症状相较于治疗前有所好转,视为有效的标准;面瘫症状相较于治疗前无变化或加重化,视为无效的标准。
1.4统计学评析
此次研究中的有关数据均以SPSS22.0软件完成处理,(%)所表示的为计数资料,对比则用χ2检验,P<0.05即表示数据具有明显差异。
2 结果
2.1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的差异
两个组别行比较的为总有效率,其中试验组高于对照组,且组间在数据上显示为P<0.05,具体见表1。
表1: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的差异[n(%)]

3 讨论
面瘫在临床中又被称之为面神经麻痹,其属于神经科常见病。本病的发生没有年龄上的限制,集中在青少年群体。面瘫的发生会导致面部异样变化,增加患者的心理阴影和负担,而会极大的影响其身心健康、生活质量。常规治疗面瘫的方法主要为物理疗法、药物疗法等,虽然其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面瘫症状,促进面部神经和功能的修复,但整体疗效欠佳。
中医特色治疗及护理主要通过特色的中医治疗方法辅助综合性护理手段的方式改善病情,将此法运用到面瘫的治疗中,以患者的发病机制、病因为依据实施针对性干预,于临
床护理中融入中医技术,可对面部功能的快速恢复起到促进作用。穴位按摩、拔罐、针灸、隔姜灸、情志干预等均属于特色的中医治疗及护理手段,其可提高面部运动神经的兴奋性,可对肌肉收缩功能进行改善,防止面部肌肉出现萎缩的情况,缓解不良情绪,改善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中医特色治疗及护理可有效缓解面瘫患者的面瘫症状,效果良好,满意度高,值得在临床中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李海艳.中医特色治疗及护理在面瘫患者康复中的作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53):296+300.
[2]孟丽.中医特色护理方法在急性期周围性面瘫患者中的应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52):100.
[3]王琼.埋针治疗结合中医特色护理对周围性面瘫疗效的影响研究[J].内蒙古中医药,2017,36(15):93-93.
[4]康玉萍,刘海永,白如玉,等.中医特色护理方法在急性期周围性面瘫患者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导报,2016,13(28):155-158+171.
[5]黄文莉.中医护理原则和方法在周围性面瘫患者康复护理中的应用研究[J].内蒙古中医药,2016,35(08):176-177.
[6]黄海燕,潘瑜,谭芊芊,等.早期康复治疗和护理对周围性面瘫患者的疗效评估[J].右江医学,2018,36(06):666-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