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土保持对生态环境保护的功能研究

发表时间:2020/9/3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11期   作者:王飞
[导读] 摘要: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环境的污染越来越严重,导致了生态环境不断恶化,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干旱等问题越发严重,这在一定程度上危害了生态环境。
        伊犁州水利局伊犁州水土保持监测分站  新疆  835000
        摘要: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环境的污染越来越严重,导致了生态环境不断恶化,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干旱等问题越发严重,这在一定程度上危害了生态环境。为了改变这一现状,通过水土保持的方式来治理自然因素或人为活动所造成的水土流失,具有很好的效果。本文主要从水土保持对生态环境保护的功能、生态环境所面临的问题、使水土保持工作更具成效的具体措施进行阐述水土保持对生态环境保护的功能研究,希望为研究水土保持对生态环境保护的专家和学者提供理论参考依据。
        关键词:水土保持;生态环境保护;功能
        引言
        水土保持是针对由于自然原因或人类活动造成的水土流失现象所进行的预防或治理活动。水土保持和生态环境之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生态环境改善可以促进水土保持,水土保持又是生态环境改善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人类活动日益频繁,其活动范围也逐渐扩大。人类行为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也日益严重,当前,生态环境问题已经成为我国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正如习主席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口号,国家目前已经大力投资了许多生态环境建设工作和项目。在众多生态环境建设项目中,水土保持工作是一个必须把握的重要领域,其在生态环境建设工作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一、水土保持对生态环境保护的功能
        1.净化空气
        净化空气是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措施,受到工业等排放物的影响,现在空气的质量个别地区不达标,必须对其进行科学的治理。水土保持对净化空气有一定的作用,植树造林是净化空气的主要方法,树木吸收二氧化碳,同时释放氧气,对空气有一定的净化作用,同时对危害空气的一些颗粒也能进行有效的吸收,对美化环境起到一定的作用。因此,水土保持对生态环境保护功能研究具有一定的意义,净化空气是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方法。
        2.涵养水源
        水是万物的生命之源,但目前全世界各地都出现了水资源紧缺的问题。无论降水还是流水,都能被树木通过土壤吸收水分并利用。增加植被的覆盖率,能够加强土地涵养水源的能力。相同面积的裸地与林地相比较,林地至少可以多储存3000m3的水资源。森林具有涵养水源的能力。暴雨时,水流通过森林地表会大幅降低其流动的速度,使水流缓慢的进入溪流,能有效的减少洪水量;在枯水的季节,又能给河流带来些许的流量,能起到调节流域水量的作用。
        3.改善土质
        改善土质是保护生态环境的有效方式,通常通过建立方地高垅、造防护林等水土保持措施可以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质,而且落叶等枯落物在腐烂之后被土地吸收成为树木的养料,有效的增加了土壤的养分,改善了土壤质量。土质的理化性质与土壤的养分都在积极改善,对提高土质起到重要作用,从而形成了良性的循坏,有效的控制了水土流失现象,也改善了土壤中的有机物质流失的问题。人类通过不同的方式进行改善土质,其目标就是减少土质的成分流失,保护土质的功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生态环境的保护功能实现。
        4.防灾减灾
        大量的数据表明,林区或森林附近地区的日温差小,冬季时可以减弱寒冷,夏季时可以减弱高温及烈日灼烤的危害。森林又具有蒸腾作用,林区的空气湿度比空旷地区高20%左右。在平原农区建立水土保持工程,增加植被的覆盖率可以小面积的改善农田附近的气候,有利于提高农作物的产量。森林对减少自然灾害、促使农业稳定高产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生态环境所面临的问题
        1.水土流失严重
        生态环境中的许多因素都是影响水土流失现象的重要因素,例如降雨、植被覆盖、地形地貌等。

其中,地形地貌决定了地区的植被构成,植被构成一定程度上影响气候类型,而气候类型又决定了降雨频率和降雨量,形成一个闭环。一旦,该生态环中某一部分遭到破坏,原始的自然平衡随之破坏,水土流失加重,洪涝灾害、山崩、滑坡等自然灾害便接踵而至。
        2.土地荒漠化及沙尘暴
        据调查统计,我国目前的土地荒漠化的面积高达262万km2,占我国总面积的27%,形势十分严峻。土地荒漠化是一种严重的土地恶化类型,其导致了大面积的土地出现衰退的现象。而土地荒漠化的不断发展就会形成大范围、不可控的沙尘暴。土地荒漠化的加剧直接使沙尘暴明显增多,也导致了沙尘暴的强度和影响范围不断扩大。
        3.水资源不足,水旱灾害问题严重
        我国水资源存储量比较多,但我国人口多,人均水资源就很少,因此我国水资源还是不足。我国水资源分布不均衡现象比较严重,南多北少、东多西少的问题必须科学有效的解决,满足部分人饮用水的问题。南水北调是我国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对北方的生产、生活都起到保障作用,同时对经济的发展也起到重要作用。在我国每年都发生水旱自然灾害问题,一旦发生灾害就会造成一定的损失,同时影响我国的经济发展。
        三、使水土保持工作更具成效的具体措施
        1. 加强监督管理
        水土保持是我国一项重要的工作,水土破坏是一个多元化的因素,但也存在一定的人为因素。比如乱砍乱伐的现象也时有发生,有关部门必须加强管理。现代城市建设,工业的发展对生态环境不进行科学的处理会对环境产生一定破坏作用。建筑垃圾不科学处理,会对土质起到破坏作用,工业生产三废没有进行处理排放问题,这都会对环境造成一定的污染,必须加强管理,科学有效的处理,全面提升土质的质量,对生态环境的保护起到保障作用。
        2.相关机构配合完成工作
        水土保持工程并不是一个单一的活动,需要相关机构的不断配合,才能实现改善水土流失、恢复生态环境的目的。水土保持工程需要很长的工作时间,也需要非常多的工作人员。作为工作人员就要学会积极和有关部门沟通,寻找外力的帮助,在相关机构的配合下,解决在实际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并不断改善工作模式,努力做好水土保持工作,改善生态环境。
        3.结合科学技术提高治理能力
        人类要发展,水土破坏是不可避免的,必须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提高治理能力。所以,有关部门结合先进的科学技术以及国外优秀的管理经验,结合各地区的实际情况,制定不同的水土保持方案如大面积被开垦的地区要退耕还林,水资源紧缺的地区采取小流域治理等。同时地方政府也要积极欢迎科研人员到当地做研究,根据科研人员的研究成果,更加了解自己脚下的土地,从而可以采取更有针对性的水土保持措施。工作人员的水平对治理能力起到关键因素,因此还要对工作人员进行培训使他们掌握先进的技术和方法,并引进新时代的人才,给水土保持工程注入新鲜血液,不断扩大人才队伍。
        4.对水土保持工程的对策
        对水土保持工作来说,在增加植被的基础之上,还需要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适当的运用工程措施如土地治理、防风固沙、防洪排水等工程来辅助水土保持更好的改善水土流失的问题,用增加植被并结合工程措施的方法,使水土保持工作更加高效、影响范围更广,从而促进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结束语
        综上所述,生态环境保护是全社会关注的话题,水土保持是保护生态环境的有效措施,现在由于水土问题引起生态环境的案例很多,有部分地区还没有认识到恢复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因此必须加强他们的认识,利用现代科技水平对水土进行处理,建立一个有效、全方面的生态保持管理体系,并加大资金和科技的投入力度,全面提高水土保持工程的质量,以此来恢复生态环境,优化人们的生存空间。
        参考文献
        [1] 李建,王慧铭,李文俊 . 浅谈水土保持的生态环境监测方式 [J]. 资源节约与环保, 2018 , 2013 ( 10 ): 5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