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初中数学提问的有效策略

发表时间:2020/9/3   来源:《现代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8期   作者:杨舜铭
[导读] 数学知识内容严谨,而且对学生的思考能力、拓展能力以及思辨意识有较高的要求。

福建省漳州市华安县南海中学   杨舜铭

摘 要:数学知识内容严谨,而且对学生的思考能力、拓展能力以及思辨意识有较高的要求。所以如何保证数学课堂教学工作的高质量开展,帮助学生更好完成对知识的掌握,则是很多教师需要解决问题。本文从多角度出发,探讨教师开展数学教学工作时,有效设计提问环节的具体途径,希望可以为其他教师提供参考。
关键词:教学环节;初中教育;提问策略;数学课堂
        初中学生正处于思辨意识发育的关键阶段,所以在学习数学知识时,由于数学课程难度较大,所以学生在缺少良好学习方式的现实条件下,总是难以产生学习积极性,进而导致学习效率的严重降低。这就需要教师在进行授课工作时,能够根据初中生的思维能力以及学习兴趣,通过提问环节的精心设计,有效调动学生主动参与课堂知识学习的积极性。这样不仅能够使学生快速锻炼自身的探究意识以及个性化发展,也能使其在主动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过程中,保证学习成效的快速提升。有效完善初中数学课堂的提问环节,则成为本文重点探究的问题。
        一、满足学生学习需要,创建提问情境
        初中生年龄较小,而且正处于好奇心重的发育阶段,所以只要教师通过有效的引导,就能够充分激发起学生主动参与数学课堂知识学习的积极性。再加上学生的思辨意识正处于发育阶段,所以有较强的可塑性。教师通过课堂提问环节的精心设计,不仅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也能够使其通过对知识的不断思考,保证学习效率的快速提升[1]。这就需要教师改变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创建出更加平等、热烈的教学环境,才能使学生以更加放松的心态,进行对数学知识的探索。
        例如,在进行华东师大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3.4 整式的加减”授课工作时,本节课需要学生能够对单项式与多项式进行掌握的同时,能够熟练解决整式加减运算问题。为了使学生能够充分产生学习积极性,教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创设火车在不同路段行驶的情境,提问学生“已知火车在冻土区域行驶速度为80km/h,在正常路面行驶速度为100km/h,请同学们告诉老师,如果列车在冻土行驶N小时,正常路面行驶M小时,那么应该怎么表示?”这样学生在有趣的情境中,就可以不断激发学习积极性,主动对课堂提问问题进行解决,从而达到提升学习质量的目的。
        二、尊重学生学习主体性,引入信息化教学手段
        教师受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在进行教学工作时,总是将自己作为教学中心。这种学生无法掌握学习进度的数学课堂,不仅难以发挥自身学习主体性,也会严重抑制学习热情。这需要教师通过数学提问课堂的开展,利用信息化教学手段的引入完善教学内容,鼓励学生能够在学习热情的驱动下,主动进行对课堂问题的解答与探索。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也在不断延展自身思维意识的过程中,保证学习效率的快速提升[2]。



例如在进行华东师大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下册 “8.2 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授课工作时,本节课需要学生了解一元一次不等式含义的同时,能够通过对其性质的掌握解决问题。教师为了保证授课活动的高质量开展,可以利用微课视频的教学方法,将需要学生解决的数学问题制作成视频,鼓励学生在课前完成学习任务。在课上教师就可以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开展,鼓励学生在与小组成员相互探讨中,自主把握学习节奏,完成对知识的解答。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在思辨意识的调动中,更好对数学问题进行解决,也能够在养成自主学习习惯的同时,使数学课堂提问教学能够发挥更大的教育价值。
        三、明确授课目标,增强师生沟通
        教师作为学生参与课堂知识学习的引路人,师生之间的有效沟通能够更好的帮助学生进行对知识的学习。因此,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对授课目标进行明确,这样就能更有针对性的对课堂提问内容进行设计。而且满足学生学习需要的课堂数学问题,也可以使师生双方在不断交流的过程中,切实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从而在双方共同努力下,保证数学课堂教学工作的有序进行[3]。
        例如,在进行华东师大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13.2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的授课工作时,为了保证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教师可以将授课目标定义为:需要学生掌握全等三角形判定条件的同时,能够解决相关的问题。为了使课堂提问内容更加符合学生认知水平,教师可以在课前积极与学生进行沟通,对其现阶段的思辨意识、学习能力以及智力水平进行充分分析后,对教学内容进行完善,并设计出能够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课堂提问内容。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出示不同类型的三角形,要求学生能够将三角形按照不同条件进行分类。这样不仅可以很好的使学生在问题引导下,寻找探究全等三角形判定的必要条件,也能够在调动其思维意识的过程中,有效提升学习效率。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为了推进数学教育工作的高质量完成,教师就需要在新兴教育理念的引导下,摒弃陈旧的授课观点,通过对学生课堂主体地位的尊重,锻炼学生主动思考能力与分析能力。因此,教师应该寻找多种教学手段,结合具体的授课内容以及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鼓励学生能够在参与数学课堂知识学习时,主动对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思考与探究。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通过对数学问题的解答,充分激起学好数学知识的自信心,也能够在不断的探究中提升学科素养,保证学习质量的快速提升。因此,精心设计的课堂提问环节,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推进教学工作的高质量开展,值得被广大教师进行重视。
课题批注:本文系华安县2018年市县级课题《初中数学课堂提问研究》(立项号HAZXKT201816)的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贾宏宇,钟立楠.初中课堂有效提问的策略研究——以初中数学课堂提问为案例[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20,41(02):111-114.
[2]朱华梅.初中数学课堂的有效提问——以“反比例函数背景下的三角形”一课为例[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9(05):115-116.
[3]李君.让课堂教学锦上添花——初中数学课堂提问策略研究[J].学周刊,2018(22):100-10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