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前、课中、课后——小学语文教学策略分析

发表时间:2020/9/3   来源:《现代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8期   作者:李剑
[导读] 本文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要求和主要思路简要介绍,分别从课前导入创设情境、课中组织交流活动、课后及时总结知识三方面对教学策略的运用详细分析。

射洪市武安镇文聚学校  李剑  629212

摘要:本文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要求和主要思路简要介绍,分别从课前导入创设情境、课中组织交流活动、课后及时总结知识三方面对教学策略的运用详细分析。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策略
        引言:新课改深入落实,全新的教育理念逐渐渗透到语文课堂当中。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需要教师贯彻生本主体理念,将学生语文素养形成作为主要育人目标。在授课阶段,科学引导,锻炼学生思维,提高其解决问题能力,从课前、课中和课后完善语文课堂设计和实施,提高教学成效。
        一、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要求
        新课改要求语文学科需要将学生核心素养作为基础,完成课堂教学设计,让其逐渐积累语言,形成逻辑思维,提高审美意识与创新能力,吸收语文课堂中的优秀文化,提高民族自豪感。基于高效语文课堂教学目标,需要在教学环节理清思路。首先,需要体现学生主体,将学生兴趣充分考虑,设计课前导入内容,引导学生顺利走进学习情境;其次,需要在教学环节为学生组织丰富的课堂活动,让其身处其中相互交流,学习知识;最后,在课后及时总结,帮主学生积累学习经验,提高其语言运用综合能力[1]。
        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策略分析
        (一)课前信息技术营造情境
        语文教学,需要从学生情感体验入手,展开教学。情境教学的应用方式,能够为学生营造和学习场景高度相似的环境,在其中对学习内容深入感知,通过视觉和听觉方面刺激,为学生打造趣味化的课堂。导入阶段十分重要,导入方法的选择和学生学习积极性直接相关。此阶段,可发挥信息技术优势,为学生创造生动的情境。
        例如:讲授《观潮》这篇课文时,文章主要描写钱塘江大潮壮观景象。在教学之前,分析学情,对于四年级学生来讲,其对于上下文语句的联想能力有所增强,但是通过关键词对文章情感展开分析能力相对不足,加之钱塘江和其生活距离较远,学生难以通过文字表象对其中描述的壮观场景深入体会。此时,需要教师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其联想文章内容,引领学生走进文本,对钱塘江雄伟壮观的景色进行感受。在导入阶段,笔者利用网络搜索和钱塘江大潮相关的视频、文字、图片等资料信息,并结合学生对潮汐和潮汛等信息的获取,使其明确钱塘江大潮的形成原因。在信息技术的运用之下,展示和课文内容相似的情境,调动学生感官,使其对课文知识产生兴趣,更积极地参与课堂学习。
        (二)课中组织活动相互交流
        为打造以生为本语文课堂,加速学生能力发展。


授课环节,需要教师组织合作活动,让学生参与问题讨论,在师生互动以及学生合作等方式之下,解决问题,提高学生能力。
        比如:讲授《白鹅》这节课时,先指导学生对课文进行品读,感受文章情感表达方式。学生阅读期间,教师可提问引导,“通过哪几方面能够体会到白鹅的高傲?”学生阅读第二段之后,能够轻松总结出来“通过白鹅的叫声、步态和吃相三方面。”此时,笔者对第二自然段在文章中的作用进行解释“第二段属于过渡自然段,在文章当中有承上启下之作用。”示意学生阅读3~6段,并组织交流活动。“通过白鹅叫声,能够联想到白鹅想要干什么?”“同学们对于白鹅有什么印象?”“作者在描写白鹅的叫声时,使用了哪种手法?”“朗读课文时,能够感受出作者怎样的情感?”在上述问题的引导之下,组织学生就“白鹅叫声”有关问题展开讨论。学生通过小组交流,结合自身阅读经验以及讨论问题,能够得出结论“白鹅想通过叫声将陌生人赶走.”“作者将白鹅比作狗,能够发现白鹅具有看守门户的本领,并且尽职尽责、忠诚勇敢。”“作者描写白鹅时,使用‘引吭大叫’,对比于‘犬吠’,能够体会出其叫声严厉。”“作者虽然使用‘高傲’形容白鹅,但是实际上主要是对白鹅勇敢和尽职尽责的品质进行赞颂,体现出作者对白鹅喜爱情感。”
        通过学生讨论结果,可以看出,合作学习模式之下,师生之间高效互动,学生之间相互交流,能够发挥集体智慧优势,提高学生对文章的分析和理解能力。因此,授课环节,需要教师合理运用合作方式,组织学生展开交流活动。
        (三)课后总结深化理解
        课后总结阶段,可帮助学生理解学习内容,使其从中受到启发,进而深化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比如:讲授《扁鹊治病》之后,课后总结阶段,可将“防微杜渐”这个成语作为切入点,让学生明确“蔡桓公的死因和自身对事物不正确的认识有直接关联”,因此,在日常发现错误时,即使错误微不足道,也应及时改正,防止其不断演变。通过总结,让学生吸取古人教训,学习寓言故事中的做人道理,作为自身生活中的前车之鉴,展现语文学科育人价值[2]。
        结束语:总之,高效的语文课堂需要从教育最终目标出发,落实课前准备,使用有效导入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同时,在课堂当中,合理组织教学活动,设计交流活动,使学生在轻松氛围之下学习知识。在课后及时总结,帮助其理清学习思路,深度体会文章内涵,从多个层面提高学生语文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赵巧洁.基于核心素养导向的小学语文教学策略分析[J].名师在线,2020(14):45-46.
[2]杨红娟.新课改下的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探究[J].才智,2020(12):16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