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探究式阅读教学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发表时间:2020/9/3   来源:《现代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8期   作者:刘霞
[导读] 探究式阅读教学是在语文教学改革中创造出来的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它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他们学习语文的层次,促使他们提高做事的能力,而且为他们可以拓宽学习的空间。

四川省阆中中学校   刘霞

【摘要】:探究式阅读教学是在语文教学改革中创造出来的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它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他们学习语文的层次,促使他们提高做事的能力,而且为他们可以拓宽学习的空间。
关键词:高中语文   探究性阅读   策略
        探究性阅读教学是推动高中语文高效阅读课堂构建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对提升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有着重要作用。探究性阅读教学能使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行为发生质的改变,即由被动接受知识转为主动获取知识,它强调让学生进行探究性和创造性阅读,对学生审美能力、想象能力、思辨能力以及批判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那么,高中语文课堂如何构建探究性的阅读教学模式?笔者结合本人的教学实际,谈谈探究式阅读在高中语文教学一些策略:
        一、挖掘文本设置问题激发探究欲望,促使学生积极参与
      探究性阅读教学是以教材文本为核心的,因此教师应该充分研读文本,围绕重点语句设计问题,激活学生的思维,增强探究欲望。如《我有一个梦想》是一篇声情并茂的演讲稿,该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通过反复阅读文本内容,牢固掌握演讲稿特点,并深刻理解“梦想”的深层含义。在《我有一个梦想》的“感知文本内容,把握演讲特点”的教学环节中,教师可以设置以下问题情境,引领学生进行探究性阅读:“马丁?路德?金的梦想影响如此之大,它究竟是什么?请同学们通过阅读文本17~25自然段,进行思考与探究,用简洁明了的语言概括出‘梦想’的基本内容与深层内涵。”当学生通过探究文本找到答案之后,教师可以再次设置问题:“梦想实现的方式是什么?”为了提高学生的探究水平,教师可以结合问题和文本设置相关的多媒体情境,使学生在情境中更好地理解文本,并结合自己的经验谈谈对梦想的理解,在讨论中感受文本不一样的意蕴。
        二、设计多样化阅读举措
      在高中语文探究性阅读教学中,学生对文本的感知能力直接关系到其在探究性阅读环节是否具有良好状态,是否能充分发挥潜能,全面提升能力。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多措并举,增强学生对阅读文本的感知。首先,教师要意识到,探究性阅读教学是一个动态、开放的过程,学生只有通过反复阅读文本,增强感知能力,才能全面理解课文内涵,进而提升文本加工、处理的能力。其次,重视课堂朗读。课堂朗读是增强文本感知力的一种重要途径,对探究性阅读教学的开展起到促进作用。最后,强化教师的引导。在文本感知的各个环节,教师都应巧妙指导与点拨,增强阅读教学效果。比如《宝玉挨打》探究贾政打宝玉的深层原因时,可先从学生的身边说起,让学生回忆从小到大有否挨过父亲的打,比较自己父亲的打与贾政打宝玉的不同,然后提出具体问题。设问形式的选择应根据需要及教师的个性而具体选择。


这节课中的探究问题“照中国的传统,父亲教训子女甚或打几下是无可厚非的,但是像贾政那样想置儿子于死地的父亲却是罕见的。那么,贾政如此毒打宝玉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呢?试谈谈你的看法。”
针对这个问题首先要明确是“问题式”和“毒打宝玉的根本原因”这一要旨进行究问,可以从偶然原因和根本原因两个角度入手,围绕宝玉与贾政两个人物形象进行分析推理,以相关的文本材料为依据进行佐证,最后推导出结论。另外,一堂课问题的具体安排设计也应具备科学性,问题宜精不宜多,多个问题时必须设计成由浅入深地发问,恰如一朵花的绽放,具有层次性。
        三、角色扮演
      角色扮演主要是通过扮演角色进行对话或是表演的方式,让学生感受人物,走进文章,获得更加深刻的体验。在角色扮演中,教师要鼓励学生深入分析人物的内心,通过自己的感受再现文章的情境,并通过身临其境的方式感受作品中曲折复杂的故事情节,体味故事的内涵。在教学活动中,体验是理论联系实际的最好方式,能够将主体已有的经历与新的知识相连接,从而帮助学生积累新的知识。角色扮演能使学生结合自己的人生经验来学习新的知识,在解决实际问题的时候,能够将新老知识结合,从而获得新的认知。
      语文是一门人文性较强的学科,教材中的课文多为优美的文章,且多为具有教育意义的内容。角色扮演的方式可以应用在小说、戏剧以及散文教学中,如在学习《雷雨》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扮演周朴园、鲁侍萍,并完成对话,在扮演的过程中,学生需要凸显出故事中人物关系的复杂性与冲突性,同时可以利用多媒体营造氛围,在扮演中尽可能穿着与剧本相符,这样能够帮助学生快速进入角色。
        四、营造师生共同参与的学习氛围
      在探究性学习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和教师的关系发生了一些变化。学习不再是教师一味地讲解,学生一味地听讲;而是师生共同参与,相互协作,共同进步。在这种轻松的学习环境下,学生的学习兴趣极大地提高,并且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被极大地激发出来。例如,《孔雀东南飞》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最早的一首长篇叙事诗,在教案设计时,教师要尽量丰富教案内容,并结合教学方案适当增添趣味性、探究性内容;在经典段落设计朗诵环节,设置朗诵比赛项目;在课堂内容讲解环节,可巧妙设计探究性讨论、学习环节。在课堂上,教师结合本文的特点巧妙应用多种教学手段,并将课堂探究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使学生结合自己的理解去解读作品,理解语言,从而让学生在良好的探究氛围中有效学习。
        总之,高中语文的探究性学习不但能够体现当代对于素质教育的要求,而且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探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之间相互合作,互相交流,对他们以后进入社会工作非常有利。最关键的是,他们在探究性学习的过程中会锻炼他们的组织和管理能力,对他们以后进入社会应对各种考验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浅论高中语文阅读[J].张晔.学周刊.2011(36)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S].北京: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