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份证号:46003219781218XXXX 海南海口 570100
摘要:城市的园林设计是进一步凸显城市可持续发展质量的重要工程,但是园林设计也并不是简单的绿化工程,而是要利用科学的植物配置方法来打造具有观赏性的园林景观,因此本文便是以城市园林设计为背景,首先分析了当前大部分城市园林景观中存在的问题,其次,阐述了园林设计中植物配置的原则,再次分析了优化园林设计中植物配置质量的措施,意在通过本文论述能够进一步提升城市园林景观设计的质量。
关键词:城市园林;设计;植物配置;研究
当前我们所讨论的城市园林景观设计是建立在生态学以及现代科学原理基础上打造的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园林景观,能够结合城市的未来发展需求以及生态学的相关原则,制定出兼具美化城市、拉近城市建设与生态保护距离功能的重要工程。因此全面分析当前在城市园林景观植物配置环节中存在的问题,并且落实措施分析,不仅是本文论述的重点,也是进一步凸显园林景观价值的重点研究方向。
一、当前城市园林景观植物配置环节中的既有问题分析
(一)视觉效果和实用性不平衡
当前部分城市园林景观在设计的过程中过于注重观赏性,而削减了实用性,例如部分景观注重打造颜色上的视觉冲突,部分具有观赏价值的灌木以及乔木占据了大量的空间,会阻碍人们进行正常的休闲娱乐活动,同时大面积的灌木虽然有着较好的视觉观赏效果,但是遮蔽效率较低,难以提供休憩场所。
(二)外来植物和本土植物配比不平衡
部分设计人员盲目的追求艺术效果和独特性,在选择国外引进品种的过程中,未能分析物种之间的平衡性,导致外来物种入侵,不仅侵害了本土植被品种的生长空间,也导致园林绿化工程逐渐向千篇一律的方向发展,同时对于本土植被物种的研究和认识不够全面,部分植被的生长环境和生态级别不同,在盲目配置的条件下会相互影响,从而导致整体的园林景观状态不佳。
(三)园林绿化和人文设计不平衡
从艺术角度上来讲,园林景观可以作为绿色的有生命力的艺术作品,因此在设计园林景观以及进行植物配置的过程中,必须要添加符合现代审美元素的人文理念,但是当前少部分的设计人员单纯的认为园林景观仅仅是与绿色可持续发展工程有联系,因此过于注重绿化面积的拓展,以实现大面积绿化的目的,对于人文理念的融合不够充分,导致园林景观与自然风景之间的差异性降低,丧失了自身的独特魅力。
(四)植物配置种类选择不够灵活
从价值角度上来讲,在园林设计过程中,植物配置的种类以及数量能够直观的影响到工程的实际价值,但是当前绿化植被的数量和种类过于传统,难以体现多样性发展理念。同时当前大部分的植被与人们的生产生活之间也有紧密的联系,植被的生长规律和生长特点也会对城市发展造成影响,例如杨树、合欢树等树种会产生大量的花絮以及分泌物,对于人们的生产生活造成了较大的影响;而绣球、栀子花、观叶灌木已经成为绿化工程中常见的植物元素,缺乏创新性。
二、在园林景观设计过程中落实植物配置的基本原则 (一)多样性原则
当前应用在城市园林绿化景观设计中的植物种类近35万种,其中涉及到了地被植物、乔木植物、灌木植物、水生植物等等,这些植物中大部分都可以应用在景观设计植物配置中,不同植物之间的特性能够相互组合,从而打造具有观赏性的园林作品。同时坚持植物配置的多样性原则也能够为绿化工程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和实用性价值。另外多样性原则也涉及到了植物配置与不同环境和季节时间之间的联系,结合季节气候特征来打造多样性的配置方案,能够进一步凸显园林绿化的魅力,从而提升城市园林景观的价值。
(二)因地制宜原则
由于我国地域面积庞大,季节性变化较为明显,且植被物种的生长环境也有一定的差异性,因此在选择不同植物来落实园林景观的植物配置过程中,必须要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结合不同地理位置以及地理水文条件来选取合适的植物,才能够为其打造坚实的成长基础。例如针对我国的西北荒漠地区,由于干旱多风,土壤沙化严重,因此可以选择防风能力较强且具备抗旱性能的树种。而针对南方城市来讲,在规划园林绿化工程方案的过程中,可以主要选择水分要求高、喜温喜湿的植被。
(三)美观性原则
另外在落实园林绿化植物配置过程中,也要坚持美观性原则,不同的植物所带来的视觉观赏效果是不同的,植被的颜色和生长状态也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在植物配置的过程中必须要结合视觉观感和美学元素来进行科学配置,针对不同植被的高度、颜色、开花时期、观赏性能、生长周期等进行综合分析,从视觉角度上来看,要避免色彩的跳跃性,从整体美观角度来看,要以三季有花,四季有绿为主,观花植被和冠叶植被的数量和面积比例要协调,才可以凸显出美观性能。
三、优化植物配置质量的的措施 (一)打造丰富的植物配置类型体系
在落实城市园林景观设计的前期,必须要结合城市的经纬度、地理环境、气候特征以及降水情况等进行充分的调研,结合城市以及省份内自由的本土植被类型进行详细规划,将其与科学的植物配比结合起来,增强本土植被的利用效率,同时建立在整体美化的基础上来分析国外引进植被的利用可行性。
例如结合生物学的研究结果来判断国外植被物种的生态级别和影响程度,降低外来生物入侵的几率,打造健康的园林绿化工程,同时不同的工程,要尽量丰富植物的配备体系,开发出新型的绿化植物,在符合科学设计原则的基础上使不同植物之间能够相互弥补,填充视觉盲区,从而促使园林景观设计,向多样化方向发展。
(二)强化本土植物的绿化价值
我国的生物体系十分广袤,同时,在地大物博的环境影响下,本土植物类型丰富,具有极强的地域化特点。例如高纬度地区的松柏,热带地区的椰林,这些都是具有极强本土化特征的植物,将其应用在园林绿化设计体系中,能够进一步凸显本土植物的价值,因此在绿化工程前期规划的过程中,可以适当增加本土植物的数量和使用面积,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绿化工程。
(三)科学进行空间配置
合理的空间配置能够为观赏者提供身临其境的体验,综合城市园林的内部结构来讲,空间配置可以达到一步一景的观赏感受,可以巧妙的利用山石等自然元素来打造空间节点,在不同的转角以及遮蔽区域下开拓小型的园林小品,既不影响整体的美观性,又能弥补局部的空白。从城市园林的外部整体角度来看,空间配置需要不同植被的高度以及密度进行合理的结合,通常来讲会利用高大的乔木来打造深远的背景,利用低矮的灌木结合藤蔓类植被打造视觉过渡地带,利用地被植物以及地坪来实现整体空间的基底衬托。使整体的园林绿化工程没有遗漏,不同角度不同细节都可以具备观赏价值。
(四)善于利用植物的生态学特性
植被是自然生长的客观主体,具有一定的不可控性,同时受到大自然长期发展的影响,不同植被之间也产生了一定的依存关系,这些关系相生相克,合理利用可以打造独特的景观重点。例如充分利用不同植被之间的竞争关系、寄生关系以及依存关系的来制造观赏点,这些元素凸显了自然生态的存在那里,同时也凸显了城市园林景观的人文气息。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城市园林景观的植物配置过程中,必须要坚持多样性,因地制宜以及美观性原则,同时要进一步打造丰富的植物配置体系,开发本土植被的绿化价值,利用科学的空间配置和植物的生态学特性来奠定观赏重点,这能够凸显城市园林的存在价值,同时也可以拉近城市建设与生态之间的距离,是城市园林景观职能发挥的重要体现,也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参考文献:
[1]胡晓媛,李玉廷.城市生态风景园林设计中植物的主要功能和配置方法[J].现代园艺,2019(06):71-72.
[2]陈融.生态型城市公园园林设计中的植物配置研究——以公园绿地为例[J].太原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35(01):73-76.
[3]钟泽龙.现代城市大型居住区园林设计与植物配置[J].中外建筑,2020(04):96-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