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小学数学应用题的教学策略 游小林

发表时间:2020/9/3   来源:《现代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8期   作者:游小林
[导读] 数学是帮助学生认识数量关系与空间形式的重要学科。

重庆市渝北区旭辉小学校   游小林

【摘要】:数学是帮助学生认识数量关系与空间形式的重要学科。各部分数学知识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应用题作为小学数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解答应用题,能更深入的认识与理解数量关系,有效提升小学生的思维能力及分析能力。本文笔者以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为研究中心,对其教学策略进行了全面的论述,以期对提高小学数学应用题的教学质量能有所帮助。
【关键词】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策略
        应用题的教学贯穿于小学数学教学的整个阶段,一直是小学数学教与学的重难点内容,困扰着广大的师生。因此,新时期的数学教学,老师要深入研究学生学习难的根源,帮助学生分析清楚应用题中的数量关系、隐藏条件等,培养学生分析与解决应用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学习体验,从而更积极的参与到数学题的解答中。
        一、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现状
        1、应用题教学缺乏生活化内容
        众所周知,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是密不可分的,学生对于比较熟悉的事物比较感兴趣,在刚开始进行应用题教学时,老师就需要意识到此点,将生活化的内容融入到应用题教学中,这样学生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解题兴趣,更能逐渐让学生掌握解题的技巧。但从当前的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来看,较多老师总是按部就班的进行应用题教学,并没有将生活化的内容融入,依旧采取“填鸭式”的应用题教学模式,导致学生对应用题学习并不感兴趣,自然应用题解题能力也较为薄弱。
        2、师生缺乏有效的互动
         新课程背景下的小学数学教学,倡导的是课堂中师生间双向的互动,这不仅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更有利于全班学生的共同进步,同时也尊重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对于学生的健康发展极其重要。但从当前的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来看,老师并未重视师生间的有效交流与互动,采取的还是单向互动模式,学生只能被动的听老师讲解应用题,这样的学习氛围很枯燥,学生很难集中精力听讲,其思维也自然不会得到拓展,其应用题解答能力也不会提高。
         二、提高小学生应用题解答能力的策略分析
        1、重视审题指导
        解答应用题的关键在于审题,审题如果不全面,则很难进行找到正确的解题思路,自然得出的结果也不可能正确。小学生阶段的应用题教学中,较多学生都存在审题不清楚的现象,久而久之有些学生对应用题审题会产生恐惧感。


出现上述问题的原因并不是因为学生理解能力弱,而是因为学生没有掌握科学的审题方式,因此,老师必须要重视对学生审题能力的培养,这是提高解题能力、培养学生解题习惯的基础,在读题目的过程中需全神贯注,不能加减字,需通过反复的精读分析清楚题目中所提供的条件及与数量关系。
        比如,小红和妈妈去跑步,妈妈跑了500米,小红跑了200米,请问他们两个总共跑了多少米?这样的题目非常简单,学生将两者相加就得出了正确的答案。再如,小红和妈妈去跑步,妈妈跑了500米,小红比妈妈少跑了300米,请问他们总共跑了多少米?这里的数量关系比上面的稍微难些,如果学生不读出来其中的关键词,则会习惯性的将两者相加得出结果,自然算出来的答案是错误的。因此,在应用题教学中,老师需用这样的例子向学生分析两者之间的区别,让学生意识到“比”和“少”两个字的重要性,意识到良好的审题习惯对于自身发展的重要性。
        2、巧用多媒体,增加师生间的互动
        多媒体教学技术已成为了应用题教学的重要手段,老师要合理的利用多媒体教学,将其重要的教学功能发挥出来,不仅能增加师生间的互动,更能提高学生的应用题解题能力.可以巧用多媒体的视频功能创设应用题情境,既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又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比如可以直接给学生播放摘苹果的视频,然后出示数据:数学老师组织全班学生去采集苹果,全班总共69个人,每辆小巴车可以乘坐23人,学校离苹果园的距离是30公里,摘一斤苹果的价钱是15元等等。在此视频中,学生们完全融情于景,好似真的去摘苹果了一样,增加了学生学习的欲望,此时,老师可以告诉学生,今天这节课你们来做小老师,根据播放的视频让学生设计多元化的应用题,然后合作学习解答出答案,当然,此过程中老师需发挥好自身的引导与参与的作用。这样的应用题教学不仅有趣,更让学生掌握了解答应用题的方式,增强师生间的互动,升华了师生情。
         3、重视生活化应用题教学
        小学生年龄小,对熟悉的事物较为感兴趣,老师在应用题教学中需意识到此点,将生活化的内容融入到应用题教学中,激发学生解题的欲望,积累学生的解题技巧。比如,一双鞋子比一条裤子贵110元,裤子的价格是鞋子价格的2/3,请问鞋子和裤子价格各多少?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将鞋子假设为1,这时裤子的价钱就是1-2/3是鞋子比裤子多的价钱,由一双鞋子比一条裤子贵110元得出,1/3等于110,所以鞋子是330元,裤子是220元,通过对学生熟悉事物的讲解,学生不仅听得全神贯注,更透彻的掌握了两者的关系,为今后自主解答应用题奠定了基础。
        【总结】
        总之,在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中,老师要根据学生解题能力弱的根源着手,采取多元化的方式让学生掌握审题、解题的技巧,从而有效提高应用题的解题能力。
【参考文献】
[1]小学数学中应用题教学的探析[J].王兴帮.内蒙古教育.2016(36)
[2]鼓励带来自信 促进学生乐学[J].宫艳辉.新课程(小学).2016(1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