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家国情怀教育研究

发表时间:2020/9/3   来源:《现代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8期   作者:薛海军
[导读] 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承及弘扬的呼声越来越高。历史课程在传承传统文化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老师要将传统文化融入到教学中,让学生在掌握历史知识与技能之时,对传统文化进行传承及弘扬,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

山西省临县第二中学校  薛海军

【摘要】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承及弘扬的呼声越来越高。历史课程在传承传统文化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老师要将传统文化融入到教学中,让学生在掌握历史知识与技能之时,对传统文化进行传承及弘扬,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因此,本文对高中历史教学中家国情怀教育的意义及策略进行了探讨,旨在充分发挥历史课程的育人作用。
【关键词】高中历史;家国情怀;培养策略
        家国情怀是传统文化中一项重要内容,在我国历史发展中的作用十分明显。从现代社会发展角度看,加强家国情怀教育,有助于我国社会主义的建设,以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的实现,必须要加强对其重视。高中生的身心已经逐渐成熟,正是对其实施思想教育的关键时期,根据历史课程的特点,将家国情怀教育融入到教学中,能够让学生具有爱国意识,并以史为鉴,成长为一个有担当、有责任和有抱负的现代化人才。
        一、高中历史教学中家国情怀教育的意义
        1、提升学生的德育水平
       高中历史家国情怀教育过程中,老师会引导学生对相关的历史事件进行分析,能促进学生分辨是非能力的提高,促使其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与思想观念。这样学生在今后在遇到纷杂信息之时,会始终保持头脑清醒,不被不良思想所影响。所以,家国情怀教育的合理实施,有助于学生德育水平的不断提高。
        2、提升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高中历史家国情怀教育的过程中,学生会逐渐对国家的发展形成正确的认识,从而明确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存在的关联,对自己将来社会发展中需要肩负的责任进行了解及承担,能将学生培养成为未来社会发展所需的综合型人才。
        二、高中历史教学中家国情怀教育的有效策略
        1、重视问题的合理设置
        传统的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由于老师所采取的教学方法缺乏创新性,导致学生在学习中只感受到了无聊、乏味,当学生无法全身心参与到学习中时,学生便很难对历史知识进行透彻的学习,无法对历史事件背后的爱国情怀进行感知、感受。因此,老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合理的设置问题,通过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在探索中对历史事件进行透彻的分析,从而实现对学生的家国情怀教育。


比如在教学《洋务运动》内容时,老师可以设置如下几个问题:洋务运动的提出背景?洋务运动的目的是什么?洋务运动涌现人物都有哪些品质?在问题的引导之下,学生会进行逐渐深入的思考,不仅能对本节课的知识有所了解,还能够让学生在探究中对爱国人士的精神进行学习。
        2、善用情境教学法
       情境教学法是当前课堂教学中运用较为广泛的一种方法,能将原本枯燥难懂的历史知识以直观形象的方式进行呈现,能实现化繁为简的教学.尤其是在高中历史家国情怀教育过程中,通过对情境教学法的合理运用,能够让学生进行身临其境的学习。比如在讲到《火烧圆明园》之时,老师可以给学生播放与之相关的纪录片、圆明园遗址照片等,学生在直观的学习之中,会产生愤怒之情,顺利达成对学生的爱国情怀教育目的。另外,为了提高爱国情怀教育效果,老师还可以给学生设置辩论题目:你认为圆明园是否应该要重建?让学生相互表明自己的观点。
         3、抓住历史细节教育契机
        爱国情怀是一项长期性的教育活动,如果仅靠老师反复的灌输爱国思想,学生也只是表面记住了此种思想,并不会真正将爱国思想落实到实处,难以取得理想的爱国情怀教育效果。因此,在具体的教学之中,老师除了要注重对教材中例子的精细讲解外,还要要明确历史细节教育的积极作用,要根据学生感兴趣的历史内容,对其细节进行挖掘,让学生在细节学习中获得不同的感受。比如在教学《辛丑条约》内容之时,如果老师仅对教材资料进行讲解,学生会有爱国意识,但其意识并不强烈,更不可能化成爱国情感。因此,老师可以从网络中搜集大量与之相关的历史资料,尤其是清政府与帝国主义列强签订的条约这部分内容,将条款的全部细节内容呈现给学生,师生共同对其进行剖析,让学生感受此条约的不公平性,真正理解落后就要挨打的真正内涵。相信在这样的教育背景下,学生对于爱国情怀的理解会更加的全面和深入,能取得理想的爱国情怀教育效果。
        4、合理设计实践活动
        高中历史爱国情怀教育过程中,实践活动的开展必不可少,这是不断深化爱国情怀教育的重要途径。因此,老师必须要根据教与学的实情,精心设计课内和课外实践活动,确保将实践活动深化学生爱国情怀的作用发挥出来。如课中爱国人士介绍、课外参观博物馆及烈士扫墓等等。
        【总结】
        爱国情怀教育是高中历史教学的重要任务,只有取得理想的爱国情怀教育效果,才能够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基。因此,老师需要从合理设置问题、善用情境教学法、抓住历史细节教育契机及精设实践活动等方面,提高爱国情怀教育效果。
【参考文献】
[1]张秋生.彰显历史学科素养的教学设计--以《五四运动》一课为例[J].教学月刊(中学版)(教学参考),2018,(1).78-81.
[2]于薇薇.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与家国情怀素养的培养--以兰西县第四中学为例[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7.1-6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