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生活实践,提升道德品质

发表时间:2020/9/3   来源:《现代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8期   作者:吴贞璟
[导读] 在小学阶段,统编版《道德与法治课程》属于主要学科之一,其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

福建省宁德市福安市八一小学    吴贞璟  355000

        在小学阶段,统编版《道德与法治课程》属于主要学科之一,其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近些年来,随着教育制度改革的不断影响,小学《道德和法治》教学工作在总体上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不过,实际上相对比其他主要学科,该学科的教学效率还是比较低的,其主要原因是很多教师均忽视了这门课程;课堂上学习气氛不够浓厚,缺少师生、生生之间的深入沟通与互动;再加上教师所运用的教学模式表现出滞后性,无法带给学生更大的启发和帮助,由此造成学生的学习效率较低,难以达到既定的学习目标。为了促进小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改善上述不良状况,我认为教师应该不断改进和优化所采用的教学模式,并融入丰富、有趣的生活化教学内容,在有助于净化学生心灵的同时,能更有效地提升统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效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带给学生们全新的学习体验,以便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
        一、提高统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效率的价值分析
        具有良好的道德素养和法律素养是一个公民的核心素养,然而我们面对着犯罪年龄的不断年轻化的社会现象,对于一名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工作者来说,教师通过增强课程教学体验,能够确保具体教学工作的质量和成效,其重要性是不容忽视的。具体来说,主要能够体现出下述几个不同的方面的价值和作用:其一,教师以创设多样化教学模式的课堂方式,能够为学生们创设一种轻松、快乐的课堂学习气氛,引导更多的学生能够自由地发表自己的见解,进一步增强了学生们的责任感,达到培养其高尚的道德品质的教学目的。其二,教师有针对性带给学生全新的课程学习体验,可以使学生们提高自己的道德和法律意识,便于学生了解与之相关的法侓法规,感知自己生活中和身边的法,懂得规则/法律对保障每个人的权利和维护社会生活具有重要意义,养成守法意识和行为习惯,让学生的犯错机率得以下降,真正做到知法守法。其三,能够给学生的三观形成积极的影响,培育学生的国家观念,责任意识,崇尚公平与公正,对学生形成科学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十分有益。
        二、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工作的策略
        (一)加大课外探究教学活动的开展力度,增强学生协同合作的能力
        根据新课程改革的要求,统编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工作的开展,旨在培养学生形成初步的法律意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比如,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的培养便属于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实际教学工作的过程当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们对日常生活和社会中的人和事物加以细致观察,并且形成自己的感悟,学会和他人共同探究,掌握更多的知识。例如:教师进行统编版小学二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家乡新变化》相关课程内容讲授的过程当中,便要求学生从衣、食、住、行等不同的方面入手,围绕家乡出现的全新变化情况作为主要的内容,将学生划分成不同的小组,各个小组开展关于家乡新变化的调查研究活动,针对其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开展解决实际问题的讨论,实现生生之间的深入沟通和交流。在此过程当中,学生学习了如何分工与配合,学会通过不同途径搜集资料,能够带给学生们新颖的学习体验。借助实践探究活动,有助于学生关心家乡的发展,全面了解家乡出现的新变化,激发学生热爱自己的家乡,为家乡取得巨大变化的成果自豪的情感,表达为家乡做贡献的愿望。活动还增强了学生的团结合作能力,培养了社会实践的能力和技巧。由此可见,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外探究性教学活动,从中学会热爱生活、创造生活;学会关心、感恩;在与自然以及社会环境的互动中,学会主动探究,发展实践能力。



        (二)注重科学利用教材内容,创新教学模式
        考虑到小学生的年龄非常小,好奇心较强,所以,教师需要利用此点,注重合理运用课本内容,深入挖掘其中隐藏的德育元素。与此同时,教师应该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模式,以便实现一定的课堂创新。如:教师进行统编版小学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上学路上》相关课程内容讲授的过程当中,便在教学课堂上改变了教学方式,创设了“我是小交警”的全新教学部分,通过对交警指挥的手势加以模仿,对学生在形成全新的学习体验。并且为学生设置课后作业的时候,教师可以要求学生们教一教自己的家人与朋友,一同感受当交警的快乐,进而对广大交警充满了敬佩之情。依靠课上与课后、孩子与家长、学校与家庭、相结合的教学形式,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凸显出学生在教学过程当中的主体地位。而学生既能够从中获得更多的知识,完成既定的教学工作任务,又提升学生的法律意识与法律精神。所以,针对低学段学生喜欢在玩中学、动中玩、模仿中学、体验中学、兴趣中学、在自由、宽松中不受拘束地学习等特点,注重科学利用教材内容,创新教学方式十分关键。
        (三)充分发挥出信息化技术作用,增强对学生的德育成效
        众所周知,统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是以学生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良好品德、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孩子为目标的综合课程,由于小学生的年龄很小,无论是理解能力,还是思维能力,均十分薄弱,特别是低年级的孩子,他们的思维方式主要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对于此种情况,要求教师科学利用相关教学设备与技术,有助于小学生深入理解,并且达到熟练掌握的效果[5]。例如;教师进行小学二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我们好好玩”相关课程内容讲授的过程当中,教师首先应该明确该单元的教学任务和目标,了解玩游戏是孩子的天性,也是学生成长的重要途径,抓住这个特点在玩耍中开辟学习途径。其次通过教师的讲授,能够让学生们有效区分健康游戏和不健康游戏之间的差异,摒弃一贯认为“玩物丧志”的传统想法,最后使学生们在参与游戏的过程当中学会互相帮助,培养协同合作的精神,避免出现欺负弱小的现象。所以,在此过程当中,教师主要运用了先进的信息化技术,在课堂上为学生们呈现出与课文内容密切相关的视频资料,使学生们经过观看之后,能够系统了解过度迷恋游戏所造成的不良影响,也知道选择合适的游戏,从而玩得健康、有益、开心。教师可以让学生合作交流,说说自己在视频资料的游戏中学到了什么,并引导学生怎样才能玩出更大的收获,更好的名堂,在不断拓展学生思维的同时也促进其道德素养的提升。教师在讲授这些内容时就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打破组织学生进行游戏的时间及地点的局限性,点燃学生的课堂学习热情,使课堂的教学氛围更为活泼,提高了教学效率。
        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借助有关安全教育的APP软件进行相关教学工作。比如,教师可以运用动漫的形式为学生们讲述日常生活当中的一些安全和法治知识。或者是结合一些当下与之相关的时政新闻/社会热点,这样不但增加了学生们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便于加深学生的印象,而且在无形之中也把关注新闻时政的学习方法悄无声息地传授给学生。另外,教师如有需要也可以合理应用有关网络资源,为学生们设计热门的探究话题内容,并且以现实生活当中存在的一些合适真实案例作为首选,有效提升学生保护自身安全的水平。
        总之统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是一门理论性与实践性密切结合并将道德教育与法治教育相融通的基础课程,而小学时期正是人生中道德与法治意识的启蒙教育初期,因此该课程的重要性是无可替代的。只有教师充分认识到提高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效率的价值,针对小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心理特点,科学利用并合理开发教材内容,不断改进/创新教学方式,而不是一味地照本宣科,脱离学生的实际生活,才有助于达到既定的教学工作的目标,促进其健康成长。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