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中小学阶段推广编程教育

发表时间:2020/9/3   来源:《现代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8期   作者:张洪波
[导读] 在中小学阶段中,对于编程教育进行全面推广具有重要意义。

湖南省衡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蒸水小学    张洪波

摘要:在中小学阶段中,对于编程教育进行全面推广具有重要意义。学校对于中小学生通过实施编程教育,可以达到训练中小学生编程实践运用思维的目标,鼓励青少年运用灵活的实践思路来解决网络编程问题,充分体现编程教育的实效性。因此,目前关于全面推广与实施中小学阶段的网络编程教育主要应当明确编程教育的推广措施要点。
关键词:中小学阶段;编程教育;推广措施
        编程教育不仅可以训练中小学生的编程实际操作能力,并且还能达到中小学生实践思维全面激活的目标,培养中小学生独立完成编程实践操作的兴趣。中小学生对于网络编程问题若能做到独立探索与解决,则有益于中小学生的网络实践素养得到明显的提升,鼓励中小学生形成更加灵活的编程实践思维。由此可见,推广编程教学的做法应当得到中小学校的充分关注。
        一、在中小学阶段推广编程教育的重要性
        首先是增强中小学生的网络编程实践能力。从编程实践能力的角度来讲,中小学生必须经过反复的网络编程训练,才能逐步形成编程实践能力。反之,中小学生如果局限于掌握编程基础原理,那么一旦面对编程操作实务内容则会感觉到迷茫。为此,教师应当将编程实训内容贯穿于编程教育的环节中,激发中小学生喜爱网络编程知识的内心情感,锻炼中小学生的编程实践能力。
        其次是激发中小学生对于编程教学内容的兴趣。中小学生对于编程课程内容如果感觉到非常乏味与枯燥,那么编程教学课堂将会充满沉闷的气氛,甚至造成中小学生厌倦编程基础知识的学习[1]。为此,教师应当善于选择容易激发中小学生编程操作兴趣的编程知识内容,对于中小学生展开自主的编程实践探索过程给予充分的鼓励,启发中小学生运用独立思维来获得编程课程知识。
        第三是鼓励中小学生独立探索编程实践思路。现阶段的很多中小学生都已经熟悉网络操作环境,但是同学们对于具体的编程操作环节并没有全面予以掌握。因此在缺乏教师指导的情况下,中小学生将会感到很大的编程实务操作难度。为了帮助中小学生转变学习编程基础知识的印象,那么教师应当鼓励中小学生运用独立思考的方式来大胆创新编程操作方法,鼓励同学们经过反复尝试来解决编程难题,锻炼中小学生形成缜密的编程实践思维以及严谨的科学思维。
        例如对于声音传感器驱动的基础上帮助小熊猫完成“吃竹子”动作的编程课程实例而言,重点在于指导中小学生运用图形编程的虚拟技术手段来驱动声音传感器的部件,进而带动虚拟角色完成“吃竹子”的动作。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对于程序引脚进行自主的编排处理,大胆尝试运用自主编程的方式来驱动数字执行器,完成特定的传感器动作。
 
       二、中小学阶段推广编程教育的实例
       在编程教学的实施过程中,教师首先为学生呈现假设的编程问题情境,要求同学们运用自主编程的方式来进行乐谱演奏操作,对于虚拟的“城门”进行开启操作。同学们在自主探索的前提下,对于编程代码块设计为各种不同的乐器,通过组合音乐节奏与音符的做法来演奏音乐简谱,最终达到顺利开启“城门”的目的。经过以上的自主编程探索,中小学生对于编程脚本的搭建原理能够予以全面的掌握,并且逐步学会灵活运用编程脚本的基础编程原理。
    
           三、在中小学阶段推广编程教育的具体措施要点
        (一)启发中小学生独立解决编程实践问题
        中小学生不应当局限于编程基础原理的掌握,而是必须充分认识到编程实践操作的价值与意义[2]。因此,教师应当不断启发中小学生尝试独立解决编程领域的难题,增强中小学生独立解决网络编程难题的信心,避免中小学生由于惧怕繁琐的编程操作流程,进而产生厌倦网络编程操作的情绪。中小学生在不断探索的过程中,对于编程基础知识就可以形成更深的学习印象。
        (二)创造有趣的编程教学氛围
        编程教学课堂应当充满有趣的氛围,中小学生在感到编程课程十分有趣的前提下,多数学生就能做到自觉融入编程实践环节,进而收获全新的编程实训体验。反之,中小学生如果觉得编程课程非常枯燥,那么同学们将会产生厌倦编程实践课程的心理。教师为了帮助中小学生感受编程训练的趣味性,则应当善于设置有趣的编程探索问题,引导中小学生通过独立思索来解决编程问题,激发中小学生热爱网络编程知识的内心情感,培养同学们的科学素养与科学精神。
        (三)正确指导中小学生从事编程操作实践
        多数的中小学生并没有形成完整的编程实践思维,因此中小学生在自主从事编程操作的环节中,不能缺少教师的正确引导,避免中小学生由于偏离编程操作的正确思路,进而导致浪费较多的编程训练时间,同时还会打击同学们的编程训练参与热情。因此,教师必须做到及时指导与启发中小学生,帮助同学们纠正编程实训中的误差,引导小学生接受正确的编程操作思路与方式,激发中小学生的网络编程兴趣。
例如对于scratch的虚拟编程运行系统在运用于“俄罗斯方块”的游戏编程时,教师应当引导中小学生尝试划分各个独立的网络编程项目,并且通过展开小组协作的方式来完成各个基础性的网络编程实施要素。学生通过独立尝试相应的编程算法设计过程,应当能够形成较为深刻的项目编程理解,不断优化现有的编程算法设计思路。在开始游戏的指令发出后,运用“Tetris pieces”的板块来接收游戏算法指令,然后运用“check line”来检测满格线,系统通过识别“clear line”的游戏指令来清除现有的堆积方块。
 
        结束语:
        对于多数的中小学生来讲,熟练掌握编程基础原理以及自主完成网络编程的实践操作都体现为较大的难度。但是不应当忽视,网络编程教育的全面实施将会给中小学生带来全新的编程实践学习体验,鼓励中小学生透彻掌握并且灵活运用网络编程的基础知识原理,获得更好的编程实践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王鹏.“编”写精彩,“程”就未来——“一统四分”区域推进中小学编程教育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9(10):84-86.
[2]黄振余,唐路胜.基于S4A技术的中小学图形化编程教育的方法策略——以《神奇的吹牛大王》一课为例[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9(01):37-3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