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构建小学四年级语文高效课堂

发表时间:2020/9/3   来源:《现代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8期   作者:陈金跃
[导读] 义务教育尤其是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通常以生字词的学习与应用为主要的教学目标

安徽省阜南县公桥中心校  陈金跃 236300

摘要:义务教育尤其是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通常以生字词的学习与应用为主要的教学目标,传统的语文课堂中学生对于课堂的参与度较低而且整体的课堂气氛较为沉闷,对于语文知识的掌握更多的是以反复练习为主要的训练方式,而传统以讲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并不利于学生个人能力培养以及学习自信心的建立,因此在小学语文的教学实践中对于中年级的学生可以尝试采用新型的模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
        引言:当前的小学语文课堂更多的是采取教师直接讲授知识的教学方式而忽视了学生在整体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被动地接受教师的讲授,在课后复习中只能通过机械的重复来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所以在新课改的要求下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教学不仅要做到尊重学生更要发挥学生在课堂中主体地位,以教师为实践者与学生形成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在心情愉悦的前提下无负担无压力积极主动完成自己的学习任务,争取消除学生对于学习的排斥性,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激发学生对于新知识的渴望。
        一、小学语文教学的问题
        通过分析当下小学语文教学的现状发现,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教学方法单一化
        通过了解教师的实际教学过程,发现当下的小学语文教学多是采用PPT和多媒体等资料进行课堂导入,在教师的整个教学过程中,更多的是关注学生字词的识字以及书写能力,对语文材料中的情感表达与人文精神并不作为教学的重点。而且在课堂的整体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的互动集中在提问与回答,大部分的课堂采用讲授法、谈话法的教学形式,并不关注学生的情感代入与学生的课堂的参与度。但是由于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教师单纯的讲授课堂并不能吸引学生的语文兴趣,同时也不利于语文教学的课堂效率。
        (二)教学过程固定化
        针对小学阶段的学生进行语文教学需要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课堂中的体现,但是实际的小学语文教学,教师只是单纯的以自己为整个课堂的主体,不具体分析学生的认知情况,只是单纯的向学生输入“官方”对于课文的理解,使得学生在课堂上成为教师讲授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只能被动的接受教师的思维方式,与分析方法,这种“填鸭式”的教学模式,极大的阻碍了该阶段学生想象力的发展与学生能力的培养。小学中年级学生正是思维发展的关键时期,教师固定且单一的教学方式不仅削弱了学生对语文的兴趣,而且使学生被迫接受单一定向的思维方式,既不利于语文教学的课堂效果也不利于学生的长久发展。
        二、高效课堂的创设策略
        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既要关注学生语文知识技能的提高,提高学生的基本语文能力,也要关注学生思辨能力与文学修养的培养,以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为最终目标,在四年级语文教学中构建高效的课堂可以通过以下几种具体的方式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一)利用文字魅力激发学生兴趣
        唐诗宋词散文诗歌等都是语文的学习内容而语文的学习魅力恰恰就在优美的诗词中得以体现。


语文的理解没有固化的思维方式与逻辑关系反而更强调的是千人千面的理解方式。以四年级《观潮》为例,文中对于钱塘江大潮奇异壮观景象的描写如闷雷滚动,白线拉长横贯江面等词句的运用可以让阅读者在简单的文字中感受到大潮到来与离去江面的澎湃之美。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的实践中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有意识的收集优美词句并挑选合适的时间组织班级的分享活动,在分享课堂的组织上教师可以采取有奖竞猜、全员讨论等多样化的组织形式来进行课堂活动的开展并最终达到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课堂目标。
        (二)利用多样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
        教师在课堂上可以使用多种教学方式,对于不同阶段的学生教师可以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来进行课堂实践。在中年级学生的语文复习中,教师可以采用比赛的模式进行教学场景创设,如学期末的字词复习中可以采取分组竞争组织“你说我写”游戏,将班级学生分为若干组并进行抢答听写进行小组计分并在比赛结束后进行合理的奖惩措施。利用游戏的方式可以提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度并为学生主动学习营造出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快乐中高质量的完成教学目标。
        而对于中年级的阅读教学来说,导读-演读-分角色读-接读-猜读多种的教学形式都可以在教学实践中使用。在教学形式的组织上,为了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教师可以多利用提问的方式来与学生共同学习理解课文的内容,将提问合理地应用于小学中年级的教学实践可以有效提高阅读的效果与课堂的教学效率。
        (三)提高教师专业技能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的榜样力量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有很大的影响,语文高效课堂的创设面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专业技能要求,教师不仅要有良好的语文专业素养还要有科学的教学理念。由于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四年级的学生有着较强的向师性与模仿能力但是也缺乏准确的判断力的,因此教师在开展语文教学时,对于教材理解一定要准确且深入,把握课文的内在情感目标与文本内涵分析,结合对于班级学生认知情况与语文水平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开展教学。
        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之前应该先吃透文本,提炼出不同课文中不同的特色内容,根据班级学生的认知情况构建语文教学的学习情境。基于此,教师首先要需要理清课文中的角色、内容;其次,教师要把握课文的主题与思想,贴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深入探究其中蕴含的人生哲理将课文与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从语文知识的学习中感受课文的内在情感。小学阶段的学生处在对世界初步认识的阶段,对世界感兴趣并能不断探索、不断学习是其基本的特征。出于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在实际的语文阅读教学中进行教学情境的创设既可以满足学生的知识技能需求也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和感知作者的情境从而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效率与教学质量。
        三、结束语
        小学的语文教学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仍然存在较多的问题,教师教学思维的转变是高效教学开展的关键。对于教师来说,要明确新时代不能用老方法的基本准则,在对学生的教育问题上要做到与时俱进,不断更新教学模式,在提高自身素养的同时意识到学生的主体地位。语文教学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任重而道远,教师应注重积极学习先进教学理念提高教学的效率,利用多种方法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杨健.浅谈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措施[C]//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论文集卷三--教改新视野.2018.
[2]李梦鹤.新课标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创新探讨[J].文存阅刊,2018,000(001):10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