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小学音乐欣赏教学的探索与实践分析

发表时间:2020/9/3   来源:《现代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8期   作者:何欣
[导读] 随着新课程改革时代的到来,音乐方面的教学倍受教师和家长的关注。音乐欣赏课是小学音乐教学的最主要组成部分之一 。

四川省成都市龙泉驿区大面小学校   何欣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时代的到来,音乐方面的教学倍受教师和家长的关注。音乐欣赏课是小学音乐教学的最主要组成部分之一 。学生学习高质量的音乐作品,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拓展学生的音乐知识,还能陶冶学生的音乐情操、培养良好的艺术修养。但纵观当前小学音乐现状,在小学音乐教学中仍然存在问题,为了避免这些问题的产生,教师必须把在新课改下的小学音乐欣赏教学的探索与实践分析放到首位。本文针对小学音乐欣赏教学的现状提出的观点。
关键词:音乐欣赏;新课改;策略;实践分析;教学方法
        音乐欣赏是一切音乐活动的前提,音乐欣赏课是小学音乐教学中的重要环节,通过让学生接触了解到优秀的音乐作品,不仅能够开阔学生的音乐视野,提高学生欣赏音乐的能力,还能够陶冶高尚道德情操,培养良好的气质,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因此,采用科学合理的音乐教学方法,增加小学生在音乐欣赏课上的学习热情,提高小学音乐教学的质量,是大多数音乐教育者一直关注和研究的重要话题。本文针对新课改下的音乐欣赏教学方法的探究与实践分析。
        一、音乐欣赏课的含义
        音乐欣赏,是指欣赏者通过聆听音乐,获得音乐美的体验、达到精神满足,起到放松心情作用的活动。音乐是一门听觉的艺术,音乐欣赏是一种审美体验活动。欣赏者通过聆听音乐,体会音乐中的美。而在小学设立音乐课的目的正是为了让学生能够发现美,享受美,从而创造美,最终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二、小学音乐欣赏教学的实施策略
       (一)加强教师对音乐欣赏的重视,认真做好功课
        在传统的教学中,通常以教师是主体,而学生处于被主导的位置,教师常忽略学生的课堂体验,和学生之间缺乏互动沟通,从而导致音乐课堂气氛压抑,课堂缺乏趣味性和吸引力,学生课堂参与度不高。难以实现音乐欣赏的审美目标和效果 [1]。若想提高音乐课堂的教学质量和审美能力,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热情,教师应主动转变角色意识和教学手段,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去制造轻松愉悦的课堂环境,例如通过创设音乐故事情境与现实教学联系到一起,引导学生主动去参与聆听,编创体验。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对音乐欣赏课的兴趣。
        比如:在学习人教版小学音乐四年级上册《赶海的小姑娘》时,如果教师仅重复播放旋律,而不引导学生参与体验音乐,不引导学生去发现和分析音乐的要素以及音乐曲式特点等,学生就不会理解音乐真正的含义。这样,在音乐欣赏时,便会缺少对音乐的体验与想象。作为老师,如果把大海是蓝色的,海滩是松软的,海风是腥咸的用讲故事的形式教给学生,并借助多媒体播放珊瑚和海螺,对虾和晚霞的图片,通过这样的方式呈现,会将原本抽象的语言文字变得更直观鲜活起来。并且我还将播放赶海的视频,积极的去营造模拟海边的氛围,邀请学生一同参与赶海。通过这样视、听、动相结合的方式为学生提供有趣的学习环境。


我想,只有这样学生才会真正融入到音乐中,在潜移默化中,主动的对音乐产生兴趣,进而欣赏音乐,热爱音乐。
        (二)让学生发表个人意见,亲自体会音乐的真谛
        针对小学音乐欣赏课的教学来讲,教师应该鼓励学生自由的分享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和想象。并且,老师也可以鼓励学生,在熟悉主题和主题旋律的前提下,对歌词进行编创,以此来提高音乐课堂的趣味性,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编创能力。
        比如:在学习人音版小学音乐二年级上册《三只小猪》》时,首先我会播放主题音乐,并向学生讲三只小猪盖房子的故事。接着我会请学生自由分享他的观点和看法。并邀请学生化身成为“小猪”,在快乐的音乐声中去开启本次的“盖房之旅”。而在音乐欣赏的过程中,我不仅仅是一味的播放整曲,而是引导学生进行分段聆听。每一遍的聆听,我都会引导学生主动去发现音乐中所蕴含的各个要素,并根据每一段旋律的不同来进行相应的编创和表演。让学生在亲自去体验中体会音乐的真谛。真正的实现在“玩中学”、“在乐中学”.
        (三)利用多媒体技术,带动学生学习热情
        随着时代的发展,多媒体被广泛的应用到教学中[3]。当然,在小学音乐欣赏课中,多媒体也是必不可少的,通过对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可以让学生欣赏到除课本外的音乐,如流行音乐,国外音乐等。这样不仅能够拓宽学生的音乐视野,丰富学生的音乐知识,也能增加学生的音乐体验。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积极的采用多媒体科技,来激发学生对学习音乐的积极性,营造轻松愉悦的音乐氛围,提高音乐教学的质量。但值得注意的是,多媒体的使用也要讲究一个“度”,避免因过于“华丽的课件”而使课堂显得花哨,从而导致课堂的主题不明确,重点不突出,难以实现教学目标。因此教师一定要注意,多媒体的作用是辅助而不是主要的教学手段。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音乐欣赏是小学音乐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着学生音乐素养的提高。教师若想把这一环节做到最好,就应该加强对音乐欣赏的重视,认真地备好课,精心设计每一个教学环节,借助先进的多媒体手段。在课堂上与学生多多的沟通交流,建立愉快轻松的课堂环境,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大胆地发表个人意见,鼓励学生充分融入到音乐中,去体味音乐的乐趣,获得音乐的真谛,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会欣赏,爱欣赏,从本质上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参考文献:
[1]薛林强.小学音乐欣赏教学原则及教学方式探索[J].中国民族博览,2019(05):40-41.
[2]侯海燕.小学音乐欣赏教学的实践与探索[J].华夏教师,2019(06):58.
[3]赵羽阳.新课程背景下小学音乐欣赏教学的实践与探索[J].北方音乐,2018,38(12):146-14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