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两极分化的成因与对策

发表时间:2020/9/3   来源:《现代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8期   作者:邹志红
[导读] 由于多重因素的影响,小学数学学习两极分化现象严重,并且随着学生学习进度的深化,学习成绩、水平和能力上的差距还会不断拉大。

福建省漳州市华安县实验小学  邹志红

摘要:由于多重因素的影响,小学数学学习两极分化现象严重,并且随着学生学习进度的深化,学习成绩、水平和能力上的差距还会不断拉大。作为数学教师,针对此问题应当进行深入的研究分析,找出解决两极分化现象的有效对策,均衡学生的数学学习水平。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际,在充分开展教研的基础上,分析了小学数学学习两极分化的成因,并提出了一些对策,在此与各位同仁共勉。
关键词:小学数学;两极分化;成因;对策
        引言:小学教育是整个教育阶段的基础部分,而数学则是小学阶段的主要教学科目。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经常会发现学生的两极分化现象严重,针对同样的数学知识,部分学生能很迅速的掌握,并解答实际的应用问题,但也会有少部分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这种现象长时间持续下去,最终就会导致学生之间的数学学习差距越来越大,出现两极分化的现象。针对这种现象,教师需要采取一定的对策,来合理的解决,帮助学生掌握更多的数学知识能力,实现核心素养的培养。
        一、小学数学学习两极分化现象的成因
        (一)学生个体差异性
        在学习成长的过程中,家庭背景、生活条件都会有一定的差距,这些差距又会进一步影响到学生的数学学习。例如,受到先天因素的影响,学生的智力水平、理解能力本身就具有一定的差别,再加上数学本身就是一门具有抽象性特征的学科,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所以导致学生的数学学习有一定差距,这种差距伴随着年级的升高,还会逐渐明显。此外,在小学教育阶段,家庭的影响是十分重要的,学生的家庭背景大不相同,有部分学生在接触到数学新知识之前,家长已经开展过相应的家庭教育,有了一定的学习基础,所以课堂上的表现就会更加活跃,对知识的掌握也会更快。也有很多学生的家长家庭教育能力不足,还有很多学生的父母外出打工,导致缺少家庭教育的引导和辅助,这两方面的原因导致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明显,在数学学习领域呈现两极分化的现象。
        (二)教师教学理念的落后
        相较于学生个体差异性因素,教师教学理念的落后是导致出现两极分化现象最主要的原因。由于受到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大多数教师更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而对核心素养的培育有所忽视。对于新课程改革提倡的教育理念,部分教师由于担心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会出现抗拒的心理和行为,严重阻碍着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在教学过程中,也往往会将知识灌输给学生,要求学生进行机械化的理解和记忆,这样的教学形式会逐渐引起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反感,甚至部分学生还会出现厌学的心理和行为,对数学学习失去兴趣,这也是导致出现两极分化现象的主要原因。



        二、消除小学数学学习两极分化现象的对策
        (一)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
        正如我们前面所述,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是导致出现两极分化的原因之一,所以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意识到个体差异性对学生的影响,采取分层教学的方式,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在课堂上,对于那些数学学习水平不高的学困生,我们要积极与他们进行互动,带领他们参与各种课堂学习活动,关注他们的课堂表现,肯定他们的各种进步,让他们一点一滴的提升自身数学水平。在带领学生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过程中,笔者积极和班级里的学困生进行互动,主动找他们回答数学问题,让他们说一说生活中比较常见的长方体和正方体。在他们回答完之后,我也及时的鼓励和表扬了他们,用“真棒!”“太聪明了!”等语言来肯定他们的进步,让他们有一定的学习积极性,掌握更多的数学知识。而对于那些学有余力的优秀生,在教学的过程中就应当适当的拓展,让他们来探索和挖掘数学知识,例如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教学过程中,针对那些优秀生,我就让他们自己来探索体积的计算公式,并且结合刚刚学困生回答的结果,计算生活中那些常见的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例如讲台、粉笔盒等等。通过这样的分层教学形式,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有效的提升,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长此以往还能有效缩短学生之间的差距,改变两极分化的不良现象。
        (二)转变教育理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作为教学的设计者和实施者,教师想要改变这种两极分化的现象,就需要发挥出自身的主动作用,及时转变教育理念。要意识到学生的主体性,将满足学生的各种需求作为主要目标,通过多样化的数学学习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学生就能主动学习数学知识,也能从根本上解决两极分化的不良现象。我们可以为学生创设一个个真实的数学情境,让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例如在带领学生学习《小数除法》的过程中,就可以为学生创设一个商场的学习情境,让学生使用刚刚学习和以前掌握的数学知识,进行购物、算钱和找零等各种环节,在这些环节中,就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通过真实的情境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此外,还可以将游戏与教学相结合,带领学生进行多样化的游戏活动。例如又一次,我就利用了信息技术,带领学生进行“青蛙过河”的游戏,学生每人控制一只青蛙,通过回答问题的方式帮助青蛙前进,看看哪位同学先帮助青蛙过河。通过这样的游戏活动,有效利用了小学生活泼的天性,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兴趣的激发和培养,让学生主动学习数学知识,缩小了学生学习水平上的差距。
        结语:针对学生数学学习两极分化的现象,教师应当学会掌握一定的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合适的教学方法;转变自身的教育理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彻底转变两极分化的不良现象,为学生以后的学习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沈从彦.小学数学“两极分化”现象的成因与对策研究[J].学周刊,2019,09:52.
[2]吴晓霖.小学数学两极分化现象的成因与解决策略[J].亚太教育,2019,07:12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