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式结构施工房建项目成本管控探析

发表时间:2020/9/3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11期   作者:李鹏
[导读] 摘要:现阶段,我国装配式建筑一体化程度仍不够,设计与工厂生产、现场装配等环节脱节,装配式建筑标准化程度不高,构件深化设计1个项目1套参数标准,EPC工程总承包模式应用不足,仍依赖传统组织方式,信息化技术应用程度不高,规模化程度不足等问题,导致装配式建筑比传统现浇建筑平均成本高,在一定程度上阻滞了装配式建筑的推广和发展。
        青岛海尔产城创集团有限公司  山东青岛  266000
        摘要:现阶段,我国装配式建筑一体化程度仍不够,设计与工厂生产、现场装配等环节脱节,装配式建筑标准化程度不高,构件深化设计1个项目1套参数标准,EPC工程总承包模式应用不足,仍依赖传统组织方式,信息化技术应用程度不高,规模化程度不足等问题,导致装配式建筑比传统现浇建筑平均成本高,在一定程度上阻滞了装配式建筑的推广和发展。因此,亟需通过控制措施解决装配式建筑成本增量问题。
        关键词:装配式结构;建筑施工;房建项目;成本管控
        引言:
        目前,各地政府都在大力支持和鼓励装配式建筑的发展,然而,在其推动应用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阻碍,如构件连接等技术尚未完全成熟、行业标准规范仍未形成。在这些阻碍因素中,最主要的仍是装配式建筑的工程造价成本高于现浇式建筑。因此,分析装配式建筑的工程造价组成并提出装配式建筑成本控制对策,对进一步推广装配式建筑具有重要意义。
        1装配式建筑一体化建造方式
        一体化建造方式是以建筑为最终产品的系统思维,优化并集成了设计、采购、制作、施工等各环节的各种要素和需求,通过设计、生产、施工、高效管理和协同配合,实现工程建设整体效率和效益最大化的建造过程。核心体现为三个一体化,如图1所示。
       
        图1  三个一体化
        1.1建筑、结构、机电、装修一体化。1)建筑、结构、机电、装修各专业协同,形成一体化集成设计方案,避免专业碰撞,降低沟通成本,减少现场返工;不仅主体结构装配,机电、装修各系统也应装配,系统提高装配效率。2)采用承重、保温、装饰一体化技术,综合考虑保温、装饰等功能和效果,采用瓷砖反打、保温装饰一体板等技术,外墙保温、装饰一次成型,减少二次装修,降低成本。
        1.2设计、生产、施工一体化。1)通过设计优化,减少构件种类,工厂批量化生产,大大提高构件制作效率及模具周转利用率,有效控制生产成本。设计便于生产安装的节点,设计的产品要便于工厂自动化、规模化生产和现场简易化、高效化施工,从而提高效率、降低成本。2)研发应用钢筋大直径、大间距、少数量设计技术,解决传统框架梁柱节点存在节点区域钢筋密集、现场施工困难的问题,提升施工效率;叠合板不出筋技术,便于实现模具标准化;叠合板现场装配板缝密拼技术,免支模、免支撑,提高装配效率,降低综合成本。3)研发应用标准化、协同化、工具化的工装系统,针对现场建造工序标准化,形成专项装配式施工工法和管理技术,有利于设计-加工-装配一体化,提高效率、缩短工期、降低成本。4)合理计划租赁匹配的塔式起重机、施工电梯、钢管脚手架等机具设备进退场时间,减少租赁费用。
        1.3技术、管理、市场一体化。1)技术、管理、市场相糅和,高效配置资源,全面协同各方力量,有效提升装配式建筑品质优、工期短、成本低、绿色环保等综合效益[1]。2)建立全过程商务体系,技术策划和设计阶段商务工作提前介入应用,保证设计过程中对商务工作的充分考虑;在生产和施工阶段,商务工作要引领指导生产和施工技术方法和措施,通过商务工作的全过程应用控制装配式建筑成本。
        2装配式建筑预制构件成本费用
        2.1人工费。在PC构件生产过程中,该项费用主要包括模具组装人工费、构件制作人工费和钢筋加工费等,约占总成本的15%。尽管PC构件的应用将大部分的人工从施工现场转移到了工厂内,但由于构件还没有实现标准化生产,很多工序还是需要人工完成,这对企业的管理、生产方式以及作业工人的技术水平都是很大的考验。对于PC构件成本,生产阶段的人工费对成本控制较为重要。
        2.2材料费。材料费在PC构件成本中占的比重最大,约为48%,其中,主材(如钢筋、混凝土)的费用主要与项目的工程量、建筑市场行情有关,工程量由于设计规范标准的限制,特定的建筑工程基本上是固定的,钢筋、混凝土市场也比较成熟,预制构件厂可以通过自制混凝土节省一部分成本。配套材料如制作构件的模具、灌浆套筒,行业普遍反映单价较高[2]。现阶段PC构件的配套材料价格较高,很大程度上影响了PC构件的成本,进而影响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的成本,因此,控制PC构件配套材料的价格对成本控制较为重要。
        2.3机械费。机械费约占预制构件总成本的3%。机械费用与生产流程、制作工艺有关,同时也受到了非标准化生产的制约。PC构件生产阶段人工消耗量和机械消耗量一定程度上是此消彼长的关系,假若今后实现了部品部件标准化或是工法标准化,可以大大减少对人工的依赖,提高效率,发挥机械化生产的优势。
        2.4管理费及税金。此项费用包含了企业生产管理费、土地、厂房等的摊销费以及税金约占29%。管理费是以人工费和机械费为基数,实际上取决于企业的生产管理水平,对成本控制来说有很大的空间。利润率由企业自行确定。土地、厂房等固定资产摊销费用会逐渐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而降低。
        2.5运费。运费在PC构件成本中占的比重约为5%。构件厂到工地的距离、运输方式、构件装载方案的选择都会影响构件的运输费用,因此,合理组织物流运输方案可以减少不必要的二次运输而降低成本。
        3装配式结构施工房建项目成本管控的对策
        3.1企业。装配式建筑工程材料费是影响装配式建筑成本最为关键的因素,而工程材料费的大幅增加主要是由于预制构件购置成本高引起的。如果要降低构件成本或价格,最重要的途径是扩大规模,增加产量。面对目前的装配式建筑市场情况,房地产企业可通过对比选择生产规模较大的生产企业进行合作,与其签订长期合作协议,从而管理构件的采购价格[3]。对于生产企业,构件厂需要进行科学生产和管理,采用先进的生产工艺、自动化程度高的流水生产线来制作PC构件,以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减少资源、能源浪费。
        3.2行业。我国尚未编制通用的住宅产业化标准图集和标准设计方案,未形成装配式混凝土建筑部品部件的标准化、通用化,不同的工程项目由不同的设计院设计拆分图纸,模具无法通用,需要个性化设计制造,不仅使模具摊销费居高不下,还无法节约结构设计和生产环节的时间。因此,装配式建筑体系的发展应符合我国国情,标准规范需满足各省市建筑功能和性能的要求,生产设计的装配式建筑部品部件应标准化、系列化、配套化,与装配式建筑结构相统一,从源头上解决PC构件生产费用过高的问题。
        3.3政策。我国新型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处于起步阶段,与传统现浇建筑相比,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市场份额小,预制构件生产规模效应尚未出现,未能体现产业化高效优质经济性的明显优势,一定程度增加了建设单位的投资成本,从而影响了建设单位的积极性[4]。因此,各地方政府不仅要响应国家号召出台扶持政策,还需因地制宜地健全扶持政策落地实施细则,提高建筑企业参与意愿,扩大装配式建筑的市场需求,满足PC构件企业产能,形成规模经济。
        结束语:
        总之,成本是制约装配式建筑发展的关键因素,可通过一体化建造方式、标准化设计方法、工程总承包组织方式、信息化管理手段及规模化应用等措施减少装配式建筑的成本增量,提高装配式建筑品质和综合效益,从而促进装配式建筑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舒忠安.工程成本核算管控分析与对策研究[J].建材技术与应用,2019(02):37-39.
        [2]陆兰馨.装配式混凝土建筑项目中BIM技术与成本管控的研究与应用[J].中国高新科技,2018(22):87-91.
        [3]邱国林,彭丹丹.装配式建筑工程的成本分析与控制策略[J].四川建材,2018,44(10):211-212.
        [4]李金峰.装配式建筑工程与现浇建筑工程成本对比研究[J].工程造价管理,2018(03):56-6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