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阅读多角度 春色满园关不住

发表时间:2020/9/3   来源:《现代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8期   作者:谭文艳
[导读] 中职语文新课程标要求学生注重语言认知与积累,提高语言表达和交流的能力,发展思维能力。

成都航空旅游职业学校   谭文艳

【摘要】中职语文新课程标要求学生注重语言认知与积累,提高语言表达和交流的能力,发展思维能力。本文从多角度阅读的概念入手,简述了多角度阅读的现实意义,从“理读”“情景式阅读”“置疑式阅读”“扩读”四个方面进行阐述。
【关键词】中职语文 多角度阅读教学  理读  情景式阅读  置疑式阅读 扩读
        【英文摘要】Secondary vocational Chinese heart curriculum standard requires students to pay attention to language cognition and accumulation, improve language expression and communication ability, and develop thinking ability. Starting from the concept of multi angle reading, this paper briefly describes the practical significance of multi angle reading, and expounds from four aspects of "rational reading", "situational reading", "questioning reading" and "expanding reading".
        一、多角度阅读教学的内涵阐述
        (一)多角度阅读教学的概念界定
        对于什么是“多角度”,“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苏轼的《题西林壁》可以说是作了准备而又生动的回答。“从正面、侧面看庐山山岭连绵起伏、山峰耸立,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庐山,庐山呈现各种不同的样子。 ”这个“各不同”就是观察者所处位置和角度的不同。《红楼梦》很多人都是知道的,“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在艺术上,它达到了中国小说前所未有的成就。但是因为读者理解角度的不同,“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密事......”(鲁迅《〈绛洞花主〉小引》)。
        多角度阅读教学,是以文本内容为中介的师生双方的“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进行多样化的”教和学的共同活动。具体来说,就是以全面提高学生素养为目标,以文本内容为中介,以注重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多样化的解读文本,以教师的多角度的教和学生多角度的学相统一的一种教学活动。
        (二)多角度阅读教学的现实意义
         1、时代的期许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肯定了中职教育的重要性,“中等职业教育担负着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的任务,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普通高中教育具有同等重要地位。”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的课程教学目标要求学生重视字音、字形、字义等语言方面的积累,能对作品进行整体的感知和领会,理解重要词语重点段落在文中的含义和作用,体会作品丰富的内涵,感受文学作品的思想感情和艺术魅力,引导学生阅读作品,分析作品,讨论作品,说出自己的不同理解和感悟。
        2、教学现状的呐喊
        来读中职学校的很多学生,原来底子就差,对学习没有浓厚的兴趣,再加上各专业不同,男女生比例的不均衡,学生听课乏味、上课玩手机、睡觉的现象比较普遍。一方面学生不愿意读文本,另一方面教师抛出一个问题犹如石沉大海,半天没有回音,打击了教师的上课激情。学生不愿学,教师又谈何教了。如果教师还按照传统的方式讲课,不尊重个体的差异性,不去激发学生多角度思考理解,中职语文阅读教学将陷入困境。
        3、陶冶学生情操的需要
        陶行知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阅读教学就是要尽可能的教学生“求真”“学做真人”.[1]”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体会其深刻的内涵, 加深和拓展对自然、社会、人生等问题的思考和认识。
        就中职学生的心理特征,教育方针的要求,社会发展的需要来说,情操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
        1、从世界观来看,身在故土,对祖国的态度,需要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精神。
        2、从个人价值观来看,需要引导学生思考,人为什么而活着,人活着的意义,人在社会中的角色问题,如何实现自己的远大理想,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3、从社会道德来看,人是社会中的人,要有“社会生活的准则和行为的规范,继承和弘扬中华美德,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道德”[1]。
        二、多角度阅读教学的尝试
        (一)细嚼慢咽——理读
        “所谓理读,就是寻找式地读,清理式的读,整理式的读;就是细细地读,把落实基础知识、进行语言教学、培养思维能力的眼光深入到课文的各个角落。[2]”教师在引导学生阅读时,主要着眼于“细枝末叶”,重点表现在对单篇课文的理解上。在阅读教学过程中,需要把教学内容一一的清理出来,以确保教学内容的饱满。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篇课文的例子——《采薇》的语言理读。



        1、字音
        獬狁(xiǎn yǔn )     不遑( huáng )     孔疚(jiù)
        靡鹽(mí gǔ)        喧嚣(xiāo)       象弭(mǐ)
        归聘( pìn )         四牡(mǔ)        暌暌(kuí)    
        小人所腓(féi )      雨雪霏霏( yù)    载渴载饥(zài)  
        2、字形
        靡(奢靡)   聘(聘用)   霏(飘霏)   遁(遁世)    睽(众目睽睽)
        糜(糜烂)   骋(驰骋)   菲(芳菲)   循(遵循)    暌(四牡暌暌)
        遑(不遑)   戍(戍守)   戎(戎装)   弥(弥漫)    饬(整饬)
        徨(彷徨)   戌(戊戌)   戒(戒备)   弭(弭乱)    伤(伤心)
        3、古今异义词
        薇亦作止:句尾语气词
        曰归曰归:语气助词
        靡使归聘:问
        忧心孔疚:很/痛苦
        我行不来:回家
        四牡翼翼:行列整齐.动作熟练的样子
        今我来思:语气词
        4、时间、心情变化的词
        (1)薇菜的变化:薇亦作止  薇亦柔止  薇亦刚止
        (2)时令的变化:岁亦莫止  岁亦阳止
        (3)心情的变化:心亦忧止  忧心烈烈  忧心孔疚
        5、重章叠句
        (1)采薇采薇,薇亦作止
        (2)采薇采薇,薇亦柔止
        (3)采薇采薇,薇亦刚止
        一篇课文,经过这样归纳总结之后,便在无形中增加了知识的含量,增加了阅读的厚度和深度,在学生面前呈现的是一幅多彩丰富的画面。
        (二)身临其境——情景式阅读
        孔子有云:“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孔子的这段话,充分肯定启发的作用,同时也特别强调了启发前学生进入学习情境的重要性。所谓情景式阅读,就是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创设的情感氛围,它可以充分利用学校的硬件设施和软件设施来实现,比如教室的陈设和布局,桌椅的摆放,学校的卫生、绿化、特色建筑,学生的专业、兴趣爱好, 教师的语言、技巧、情绪等.所以良好的情景式阅读可以充分的调动学生阅读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启发学生的思维、开放学生的智力,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课堂效率。
        如在讲《我的叔叔于勒》时,先让学生分角色朗读,尤其体会见到于勒前后的态度变化,注意文中重点词语、句子的品读,如“每逢星期日”,“打扮得齐齐整整”,“一个正派人,一个又良心的孩子,一个真正姓大佛朗斯的人,纯洁正直......”“......好心眼儿的于勒......一个很能干的人......”,“心绪不安”、“脸色发白”“发抖”、“哑着嗓”......。读的时候一定要读出感情,读出人物的特点,读出得知真相前后的变化。经过这一系列的朗读后,学生对人物已有了六七成的了解,再来让学生分角色扮演,一方面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对人物命运的关注,对写作背景的了解,另一方面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提高课堂的参与度,让教学真正“活”起来。
       (三)百花齐放——置疑式阅读
        何谓置疑,它表示怀疑,多用于否定。宋代张载说:“于是疑处有疑,方是进矣!”学习贵在有疑。学生不可能一辈子跟在老师后面读书、听课,因此读书的时候要多问几个“为什么”。学生在阅读中发现疑问,提出问题,实际上是自我思考、自我学习的开始。作为教师,我们应该鼓励这些学生,帮他们疑难解惑。著名学者闻一多先生也说:“读书要懂。”可见读书时学会置疑解疑的重要性。
        学生在阅读中外优秀作品时,有时候会不自觉的问“只有一种解读吗?如果不是这样理解,又可以怎样来解读?”比如在讲《项链》时,分析女主人公马蒂尔德这一人物形象,课文导读提示女主人公爱慕虚荣,为了在舞会上出尽风头,借了朋友的项链,后来弄丢项链,用了十年的时间赔项链,因此女主人公马蒂尔德是一个悲剧形象呈现在我们眼前。有学生就提出了置疑,“马蒂尔德弄丢项链,确定找不回来后,她的第一反应是在各珠宝商店询问有没有一模一样的项链,从一开始她就打算买一幅真的项链赔给她的朋友,而不是买一幅假的忽悠她的朋友,这难道不是她的善良诚实的表现,这难道不是她的可贵之处吗?”对呀,说得多好呀!可见,学生已不再停留在只能用简单的好人、坏人来评价文学作品人物这一层面,他们渴求美,懂得美,理解美。更有学生提出置疑“这艰苦的十年,她的丈夫始终对她不离不弃,陪她一起偿还债务,可见这是一首真爱曲。”在这十年的艰辛中,马蒂尔德衰老的是她的容颜,不朽的是那颗诚挚善良之心以及她坚韧不拔的优秀品质。
        这篇课文快结束的时候,给学生布置了一个作业:当马蒂尔德得知项链的真相后,会发生什么?请你展开想象,续写结尾。学生提出置疑,多角度解读文本,可以提高他们的鉴赏能力,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陶冶他们的美好心灵,加强他们的艺术修养。
        (四)扩而充之——扩读
        “扩读,是为了增加课文阅读容量、从课文内容出发‘为课文找朋友’的阅读。扩读要求一个“配”字,一个“补”字,它解决的,是为配合课文教学而找到课文美文、课文赏析材料或其他语言材料。[2]”
        “为课文找朋友”,可以说是一种语文活动,可以大胆的让学生去尝试,比如在讲《望岳》时,里面有句富有哲理的诗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就可以让学生再说一说其他的富有哲理的诗句.这样的“找朋友”,一方面加深了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同时也发散了学生的思维,新旧知识结合,把知识串联起来,方便记忆。
       又如在讲《迢迢牵牛星》叠词时,把它与《青青河畔草》拿来作比较:
       青青河畔草
       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盈盈楼上女,皎皎当窗牖。娥娥红粉妆,纤纤出素手。昔为倡家女,今为荡子妇。荡子行不归,空床难独守。
       请学生简要分析诗中叠词有何作用?通过之前的阅读讲解,学生自然而然就能理解其中叠词的作用,“青青”与“郁郁”,写出了植物的生机昌茂;而“盈盈”“皎皎”“娥娥”“纤纤”写出了美人的风姿与容色。这样的扩读,将二者有机地放在一起赏析,进行感悟,教学又将是一番风味。
综上所述,中职语文多角度阅读教学,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专注力、观察力,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增强学生的思辩能力。所以,阅读,实际上是人的心灵和海内外伟大智慧相结合的过程。教师创设不同的情境让学生主动参与进来,让学生能够独立的阅读文本,分析文本,提出自己的见解,这是对学生的尊重,也是未来课堂教学发展的趋势。
参考文献:
[1]韦志成.《现代阅读教学论》广西教育出版社
[2]余映潮.《阅读教学艺术50讲》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3]周委霞.轻松阅读显个性  百花齐放满春园.课程教育研究.2015年9月中旬刊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