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低年级口语交际双向互动之我见

发表时间:2020/9/3   来源:《现代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8期   作者:毛克念
[导读] 口语交际来源于真实的生活,其核心是“交际”,基本特点是听说双方互动,只有交际双方出于互动的状态才是真正意义的口语交际。

贵州省兴义市红星路小学      毛克念

摘要 ;口语交际来源于真实的生活,其核心是“交际”,基本特点是听说双方互动,只有交际双方出于互动的状态才是真正意义的口语交际。因此口语交际是交际在场,要考虑到听说双方的需求和特点[1]。是一种教学策略和方式,是听话、说话能力在实际交往中的作用,听、说话是口语交际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包括交际过程中分析、综合、判断、推理、概括、归纳等思维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际操作能力,创造能力等,在口语交际训练中只有让学生多种感观都参与到活动中来,实现双向互动才能切实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关键词 :小学低年级    口语交际     双向互动
        人类是社会的产物,人类的交往离不开沟通,沟通即交流,而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口语交际则是语文的基础。小学低年级正是幼儿到小学的衔接,第一次接触语文课本,口语交际是交际的关键,而听说双方的互动则是口语交际的基本特点。
        可以看出,新课程标指出口语交际课已不是传统的听话、说话那么单一,它更多的是双方的互动。课标对小学口语交际的教学就很清楚地提出了明确的目标:“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而倾听、表达与交流就是双方的互动,单纯的只说,或者单纯的只听都谈不上交际。《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口语交际是“听与说双方互动的过程。”并指明了“双向互动”是口语交际的主要特点。它的核心是“交际”,注重的是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与沟通,之前我们的听说训练大多数是老师讲,学生听;一个人发言,众人听,就像是演员与观众的关系,热闹的是台上,台下只是一笑而过。几乎没有参与进去。由于语言信息呈单向传递状态,思想交流,思维碰撞较少。台下学生就是一个局外人,达不到真正的双向互动。而口语交际则强调信息的往来交互。参与交际的人,不仅要认真倾听,还要在适当时机接话,谈自己的意见和想法。学生在生与生、生与师的口语交际实践中,互相启发、互相促进、互相补充,在双向互动中实现信息的沟通和交流。
        口语交际的双方互动的形式较多,比如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等,存在隐性和显性两大特点。
        一、口语交际的隐性互动
        以统编《语文》一年级上册口语交际“你说我做”为例。要求一起来做游戏,游戏规则是一个人发指令,其他人做动作。


课本上配有插图,通过图画上的小朋友的简单示范,学生很容易入情入境,而且乐于参与和互动,还有第二个小泡泡提示了,不光是单纯的游戏,还可以把课堂习惯行为习惯等也加入游戏互动中,比如:把铅笔放到文具盒里,把书合上,然后坐端正。右下方有两个提示:说的同学要求大声说,让别人听得见。听的同学注意听别人说话,这样你才能根据说的同学做相应的动作,虽然做动作的学生没有回答,但是他做出相应的动作就是对说的同学的回应,即是以肢体动作作为互动,由于这是小学一年级第一次口语交际,我们也看出了编者的用心:保护儿童的天性,做好了幼小衔接,做动作大大降低了一开始就开头说的难度,更能激发每个学生的参与兴趣。
        再比如统编《语文》一年级上册的最后一次口语交际“小兔运南瓜”第一幅图小兔摘了一个大南瓜,第二幅图留白,留白处是小兔运南瓜的过程,这个地方是需要学生说出自己的看法。第三幅图小兔把南瓜运回了家,兔妈妈一脸的疑惑,想知道兔宝贝是用什么方法把大南瓜运回家的。右下角提示: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并没有对听的同学提出要求,但是这并不是说,听的同学没要求,而是继续对前面三次的口语交际进行巩固:说想法时仍然要大声说,让别人听得见,听的同学仍然要端正坐姿,注意听别人说话,并且要有适当的眼神交流。最后还要想想你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可以看出,双向互动性同样存在。
        二、口语交际的显性互动
        如统编《语文》二年级上册第一次口语交际“有趣的动物”教材首先列举了鹦鹉、萤火虫、松鼠等动物的有趣特点,配上一组很有特点的动物图片,提示语和小贴士从说和听两方面做出了要求。一是把话说清楚——“先想好要讲的内容,再说给同学听”“吐字要清楚”,这是“说清楚”的基本要求。二是听明白——“听的同学可以提问或补充”“有不明白的地方要有礼貌地提问”,通过向同学提问和交流达到双方互动。后面的“做手工”“商量”“长大以后做什么”“推荐一部动画片”等都以小贴士形式对说和听提出了要求。口语交际的双方交互更加明确了,
        通过以上两个特点的对比可看出,二年级上册的口语交际是在一年级的“说话要有对象意识、场合意识基础上的发展。”“表明二年级上册的口语交际侧重训练学生如何“说清楚”,如何“听明白”, 并迁移运用于日常交际[2]。即双方互动更加明显。体现了知识的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特点。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就要注意做到瞻前顾后,注意目标与知识点的前后勾连。让每个学生在口语交际课上都有不同程度的提升,让他们乐于参与交流,积极表达,学会倾听。
参考文献
[1]小学语文部编版教材文本解读及学习设计(二年级下册)汪潮[M].福州: 福建教育出版社,2018.5(2018.12重印)
[2]教师教学用书(二年级上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8(2018.8重印)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