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计算题教学优化思考

发表时间:2020/9/3   来源:《现代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8期   作者:许善保
[导读] 小学数学作为促进学生形成良好逻辑思维的重要学科,在学生整体素质的全面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安徽省合肥市南岗小学 许善保  230000

摘要:小学数学作为促进学生形成良好逻辑思维的重要学科,在学生整体素质的全面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在对小学数学教学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实际,提出了适当的课堂优化策略,以有效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
关键词:小学数学; 计算能力;计算题
        当我们强调需要通过数学教学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时,需要认识到核心素养通常是与学科特质相关的基本能力,而这些能力只有在特定的学科教学中才能获得。同时,这些能力通常在许多领域起着关键作用,并反映其关键特征。在小学数学课上,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是一个重要的内容,必须认真权衡和优化数学课。因此,在核心素养的背景下,该主题仍然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一、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现状
        1.教师忽略计算的重要作用
        在当前的小学数学计算课中,教师往往更加注重应用问题内部的数量关系和其应用的逻辑思维,并为小学数学的理论知识内容投入过多的精力和时间。在相关计算中,大大简化了教师讲授的内容,导致学生在实际的接受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不明白的地方,有一些内容甚至在课堂没有及时得到解决,这样就起到了适得其反的效果。
        2.教学方式存在问题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另一个问题是教师的教学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获得的知识和实际应用的效率与教师的教学方法密不可分。 只有学生容易接受的教学方法和计算过程才能达到最大的效果。 但是,在计算教学过程中,教师经常机械地列出计算步骤,制作精美的板书让学生做笔记,相同类型的计算问题采取生搬硬套的讲解模式。 这对学生的计算能力有非常不利的影响,不仅使学生的数学思维僵化,还影响数学课程的质量。
        3.学生对计算有抵触心理
        计算是小学学习中最基本的技能,也是老师和家长最关注的课程之一,要求学生务必要引起重视。但是,由于学生的学习方法错误以及计算过程中的疏忽,导致计算问题的正确率不高。 如果这种情况持续下去,学生将对计算课程失去兴趣,产生心理阻力,并养成不良习惯,对学生的学习和老师的教学都会有负面影响。
        二、小学数学计算题教学优化
        1.合理划分学习小组,因材施教
        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积极指导学生运用计算方法的思维,并在上课前准备、课堂上学习和课后复习三个阶段进行针对性和有效的指导,以使学生的学习方法变得更加高效和科学。如果学生习惯了科学的学习方法,他们可以系统地、科学地掌握建模思维。


教师可以在实际的课堂过程中利用小组学习的方式使学生能够在组内解决问题,从而增强学生之间的感情,有效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效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并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以及计算能力。
        比如:教师根据学生的个人学习能力、实践操作能力和思考能力将学生分为几个学习小组,并要求学生在小组中进行讨论以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并积极帮助其他学生共同进步,处理好分工,以达到提高学生积极性的目的。
        2.重视数与数之间关系的思考,培养数感
        在数学课程中,计算能力不仅指计算的正确性,还包括对计算过程中数字之间的内部关系的思考。思考数字与数字之间的关系,可以将数学计算从机械计算转换为发散思维。只有积累经验、介入数学基本思想,才能真正提高数学计算水平。
        3.适时引领学生体会计算过程中的思维过程
        在小学数学计算课上,老师在教书育人时要做一个有心的人。在鼓励学生提高计算能力的同时,有意将数学思想渗透到计算课程中,让学生多进行思考,找出计算方法背后的数学定律和数学关系。让学生以连贯的方式看待各种数学计算问题,强化数字运算的整体印象,并提高学生的思维和计算能力。
        4.不能忽视对算理的理解
        上面提到的“算理”的概念,笔者认为需要单独强调。计算能力的培养看似是对学生计算熟练应用的培养,实际上是学生不断理解计算理论的过程。长期以来的研究表明,小学数学能力的形成主要围绕着“理解算理”、“构造算法”和“问题解决”三个层次展开。其中,“理解算理”需要突破简单的叙述和操作,借助意义连接、结构贯通、类比联系和模型构造的过程,有助于学生认识到算理在算法和技能中对计算能力形成的重要性,从而实现“理”与“法”的整合,以“理”控制“法”,同时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所以,在学生进行计算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去理解算理,将学生的计算经验真正转为计算智慧。这种教学思路同时还丰富了数学教师对培养计算能力的了解。认识算理的过程,需要建立在学生计算成功之后,并且在计算过程中反复思考,通过对计算过程的反思,学生才可以重新认识自身的计算过程,尤其是计算过程中所使用的思路。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对这方面进行反思,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计算能力,还可以提升数学学习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吴华英. 由“什么是公式?”想到的——浅谈对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几点思考[J]. 教育实践与研究(A), 2014(9):70-72.
[2]蒋敏杰. 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算理的结构分析及教学策略[J]. 中小学教师培训, 2016(7):37-4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