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革命文化教育在新时代德育中的重要意义

发表时间:2020/9/3   来源:《现代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8期   作者:黎天桂
[导读] 革命文化是我国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中小学生革命文化教育,是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根本保证;革命文化教育可激活新时代德育工作局面,能更好地培养学生责任感与艰苦奋斗精神。

广东省珠海市拱北中学  黎天桂    519020

摘要:革命文化是我国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中小学生革命文化教育,是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根本保证;革命文化教育可激活新时代德育工作局面,能更好地培养学生责任感与艰苦奋斗精神。
关键词:革命文化教育  新时代德育  学生培养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作为教育工作者,要善于运用我国优秀文化的深厚力量培育时代新人。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伟大的革命实践中创造出来的鲜明独特、奋发向上的革命文化是我国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时代进程中,把革命文化教育引入中小学德育工作,充分发挥其铸魂育人的功能,对创新德育工作方式、更好地把学生培养成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意义。
        一、革命文化教育是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根本保证
        新中国成立以来,西方敌对势力就竭力对我国进行思想文化渗透,他们以各种方式不遗余力地美化西方社会、传播西方制度以及歪曲我国人权状况、否定社会主义制度和中国共产党指导思想,甚至还不惜花大本钱通过一些基金会资助、扶持中国的某些“西化精英”来为其摇旗呐喊,主要目的就是要把青少年一代变成为他们服务的人,企图以“和平演变”方式颠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颠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共和国。
        为此,我们必须保持高度警惕,旗帜鲜明地抵制外来思想文化的渗透,确保把我们的学生培养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抵制外来思想文化渗透的最好办法就是加强学生的革命文化教育。因为革命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在长期革命斗争实践中形成的,是中国革命胜利的文化支撑和精神标识,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与“魂”;其蕴含着丰富的革命精神和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是抵制外来不良思想文化渗透的武器。
        我们要通过加强革命文化教育来抵御西方腐朽反动的思想文化渗透,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定正确理想信念,坚持正确道德判断,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筑牢政治思想防线,真正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二、革命文化教育是激活新时代德育工作局面的重要教育手段
        传统德育的教育方式大多采用灌输式与说教式,这种呆板、僵化的教育方式给人以枯燥、冰冷的感觉,以致学生不愿意听、甚至还有一种抗拒的情绪,导致教育者身心疲惫、教育效果不尽人意;要改变这种局面,就必须把呆板、僵化的德育工作方式激活,让枯燥、冰冷的教育变成富有思想与情感的教育,让教育走进学生的心灵。
        让教育走进学生心灵的最好方法就是用具体、生动、感人的故事去感染、感化学生,这就要求我们的教育资源是鲜活的、是感人的。革命文化那可歌可泣的历史人物、意义非凡的历史事件、革命前辈的丰功伟绩就是鲜活的、感人的教育资源。我们要充分利用这教育资源激活我们的德育工作:
        ——在校园文化的布局上突出红色革命因素,让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革命文化的熏陶,受到革命传统的教育,受到革命精神的鼓舞。
        ——追思革命英烈,引导学生感受革命英烈平凡而伟大的品格,学习他们为国家与民族的振兴而奉献一生的伟大精神。
        ——高唱革命歌曲、诵读革命诗词,让那宏亮雄壮、慷慨激昂的歌声与写满坚定信仰荡气回肠的诗词激发学生的爱党爱国之情。



        ——阅读革命历史书籍、革命文学书籍并进行读书交流,让学生了解革命先驱为国家和民族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感人故事,学习发扬先辈自立自强、无私奉献的精神。
        ——指导学生看《地道战》、《上甘岭》、《建国大业》等红色经典电影,让那一段段感人至深、波澜壮阔的革命画面激励着学生奋勇向前。
        通过一系列的革命文化教育活动,让学生的心灵受到革命文化的熏陶,并因此感动、感悟,从中不断汲取智慧和力量,从而锤炼出坚韧不拔、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品质。
        三、革命文化教育是培养学生责任感的最佳切入点
        责任感是决定一个人发展方向、发展高度的重要道德情感因素。把青少年培养成敢负责、有担当的人是我们每位教育工作者的责任。但目前,我国很多中小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责任缺失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在学习上,面对困难并不是知难而上而是选择逃避,对自己的前途一点儿也不负责任;对生活追求享受而过度消费,从不考虑父母的辛劳与付出,对父母、对家庭缺少责任;胸无大志,任何时候都以自我为中心,从不考虑他人,更不考虑国家、集体利益,无担当勇气。要改变“责任缺失”的现象、要提高学生的责任感,就必须让学生充分认识、理解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引导学生树立远大志向,肩负起时代赋予的使命。
        要做到这一点,就要找准教育的切入点,而革命文化教育就是培养学生责任感的最佳切入点。因为诞生于中华民族危亡关头的革命文化蕴含了无数中国共产党人及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先进人物对祖国、对人民的挚爱之情,蕴含着革命先烈为了民族独立和解放、人民的幸福与安康而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的感人故事,蕴含着革命前辈“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伟大勇气与担当。运用革命文化资源对中小学生开展教育,可以陶冶其情操,升华其心灵,提升其责任感。
        如指导学生观看《建国大业》、《建党伟业》等电影,教育学生要像革命前辈一样主动承担历史重任,立志报效祖国;引导学生读革命前辈人物传记,学习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等革命家年少即有强烈的爱国之心及报国之行,引导学生认识到时代赋予的机遇和使命;走进革命教育基地,让学生亲身体会革命前辈那一段为追求真理、追寻光明而顽强斗争的峥嵘岁月,珍惜今天的和平与幸福,肩负起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
        四、革命文化教育是激励学生艰苦奋斗的不竭动力
        艰苦奋斗精神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中国革命成功的法宝,是中国发展的精神支柱。习近平总书记教导我们:“幸福是奋斗出来的”,一个人缺乏艰苦奋斗精神,就难以有所作为;一个民族缺乏艰苦奋斗精神,就难以兴旺发达;一个国家缺乏艰苦奋斗精神,就难以繁荣富强。我们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更需要艰苦奋斗的精神。但现在的中小学生一直生活在和平环境之中、经济繁荣之时,过着坐享其成的生活,连一点挫折磨难也少有经历,以致缺少了艰苦奋斗的精神。为此,我们要特别注重培养其艰苦奋斗的精神。
        培养其艰苦奋斗精神最好的方式就是从加强其革命文化教育入手。通过革命传统教育,使学生从思想上认识到中华民族逐步从鸦片战争后迷茫委顿、备受欺凌的状态中挣脱出来,实现了由落后衰败走向繁荣富强的伟大转折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艰苦奋斗的结果;是无数革命前辈前赴后继、艰苦奋斗的结果。教育学生只有学习革命前辈艰苦奋斗、坚强不屈、顽强拼搏的精神,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才能为国家的繁荣与富强作出贡献。革命文化教育活动的开展可以多种多样,如通过军训,让学生切身感受革命军人严明的纪律作风、不怕苦不怕累的革命精神与百折不挠的英雄气概;安排学生参加各种劳动实践,让学生明白要有收获就必须付出的道理;组织学生越野拉练,用长征的精神鼓舞学生与困难作斗争,磨炼出艰苦奋斗的品质。通过思想教育及革命文化活动的开展,让革命文化教育成为激励学生艰苦奋斗的不竭动力。
        总之,加强革命文化教育,坚持以文育人,强化政治引领,增强文化自信,既是新时代德育工作的特点与必然选择,又是提高学校德育实效性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深入学习习近平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9年5月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