芜湖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安徽芜湖 241000
摘要:本文采用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以某区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项目为例,运用项目管理知识,特别将项目管理组织形式、进度管理、质量管理和变更管理的知识、技能、手段和技术应用于项目过程,通过创建工作分解结构(WBS)、制定进度计划横道图、设置对照标杆及节点镜像等措施有效应用在项目进度、质量和变更管理上。实践结果表明,综合运用项目管理的重要知识领域能有效提升测绘项目的质量和水平,为按期提交合格的调查成果提供重要保障。
关键词:项目管理;县级;第三次;国土调查
0 引言
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是国务院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和《土地调查条例》等有关规定,决定自2017年10月9日至2020年12月31日,在全国陆地范围内开展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土地权属调查及以耕地细化调查、批准未建设的建设用地调查、永久基本农田调查和耕地分等定级调查评价等为内容的专项用地调查,根据调查结果建立调查数据库及编制各级系列土地利用图件和各种专题图件等工作。根据《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实施方案》要求,各县级单位在接到国家下发的调查底图三个月内,完成县级国土调查工作,并按时上报到省级三调办。三次调查项目具有项目工期短、调查任务重、调查规则不明确、涉及干系人复杂多变等特点。
项目管理自上世纪50年代提出至今已发展为一门系统的完善的管理科学,早期主要应用于建筑行业,随着人们认识的深化,已扩展到各个行业。国内有些学者在土地调查类项目已探索研究。朱国华等[1]认为科学的组织管理、全额预算管理和有效的财务监督是保障土地调查项目的实施的关键,赵保军[2]认为测绘单位应建立测绘项目管理制度,并进行全过程管理,于金成[3]对测绘项目管理的内容和方法做了有益的总结,叶辉等[4]总结了我国土地调查项目管理现状,并探讨了新的管理模式,李新东等[5]探讨范围管理在测绘项目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如何进行范围管理。本文以某区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为例,结合项目的实施,论述项目管理在县级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中的应用。
1 项目概述
根据统一部署,某区政府决定启动全区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该区下辖4个镇、5个街道,总面积820 km²,总人口58.9 万人,境内以平原为主要地形,是全市的政治、文化、金融商务中心。该项目于2019年3月启动,要求在2019年7月初完成调查,并提交成果至省级部门核查。
项目主要任务是按照国家统一标准,在全区范围内调查全区范围内土地的地类、面积和权属,全面掌握全区耕地、种植园、林地、草地、湿地、商业服务业、工矿、住宅、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交通运输、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等地类分布及利用状况;细化耕地调查,全面掌握耕地数量、质量、分布和构成;建立区级的集影像、地类、范围、面积、权属和相关自然资源信息为一体的国土调查数据库。
2 项目管理知识在关键环节的应用
2.1 项目管理组织及启动形式的应用
中标公示结束后,中标单位成立强矩阵型的项目部,项目部下设综合组、内业组、外业组、质检组、安全组,除质检组由调查单位质检部门人员交叉担任外,其余人员均为项目部专职人员,强矩阵型适合时间紧迫而项目需求不明确的项目。项目经理制定了包含项目目标、总体要求、主要风险、里程碑进度计划、质量控制等内容项目章程,明确了各方职责和权限。实践表明项目的组织形式和项目章程对于项目运作而言,具有重要的意义,一是合适的组织架构能充分调动项目经理的能动力,强矩阵型组织结构具有高效的执行力;二是项目章程的制定过程是项目干系人充分沟通,达成共识的过程,项目章程对项目整体管理具有规范、制定和约束作用。
项目部针对初期调查需求不明确,项目技术路线不清晰,应用哈德逊湾式项目启动法,会同业主单位,选择一个典型村镇作为调查先行地区开展试点调查。在调查前,项目部与业主单位、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干系人充分沟通,研究制定试点调查实施方案。对调查的技术流程、新的作业方法、单位面积的内业采集和外业调查的时间和投入人员等进行验证,同时收集调查过程中出现各类问题。试点结束后,项目部及时总结试点经验,为项目调查技术设计书及项目管理计划制定提供重要参考。
2.2项目进度管理知识的应用
创建工作分解结构(WBS)是将项目提交成果和项目工作分解成较小的,易于管理的过程。
这项工作是否能成功创建并顺利实施关系到项目是否能高效运行,在创建WBS的过程中,项目部做到三种层次的沟通,第一层次是项目部与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的重要干系人的沟通,将市局对项目总体要求列入项目重点需求;第二层次是项目部与业主单位的沟通,将业主单位的项目需求、项目各类约束要素等内容列入项目范围管理;第三层次是项目内部各工作组及工作组内部成员之间的沟通,让各级任务负责人及其成员确认其工作包。在创建WBS过程中,由国土调查数据库标准尚未出台,对于不确定工作内容的任务设置规划包,在相应要求明确后,将规划包分解成工作包。
在制定项目进度计划时,由于全国第三次国土调查领导小组办公室正在制定调查规则,为避免出现项目进度延期现象,项目部在关键链上设置接驳缓冲和项目缓冲,以应对项目实施过程中出现的不确定风险。项目部要求综合组定期收集项目进度绩效指数SPI、完工尚需绩效指数TCIP等重要进度指标,结合项目当前周期内运行情况,编写《区第三次国土调查项目进度汇报》,同时定期召开项目组碰头会,对发现项目进度偏离计划的,项目部采取赶工、快速跟进、临时借调经验丰富人员参与项目以及改进调查方法等措施缩短调查工期。
2.3项目质量管理知识的应用
国家对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数据质量特别重视,多次强调“数据真实是调查的生命线”。本项目在启动之初,项目部和业主单位在前期调查的基础上,共同制定《区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项目质量管理计划》,其内容包括质量策略、质量组织结构、质量管理程序、质量保证措施、质量过程控制和过程改进措施等。针对本项目工期短,任务重,参与人员多特点,项目部采取有效办法确保调查质量符合要求,一是采用“标杆对照”方法,优秀作业员以图斑采集和外业实地举证为内容,通过编写标准作业流程、现场教学和内部考核认证等形式,统一了各个作业组的作业流程、操作规范,确保整体质量符合要求。二是利用基层国土所对辖区内土地权属、土地利用现状熟悉优势,针对性制定了“两检两签”制度,“两检”是指项目作业组交叉检查和项目质检组终极检查,“两签”是指全程参与调查的基层国土所对国土调查的地类及权属结果进行签字确认,业主单位分管负责人采取抽查的方式,对调查单位及基层国土所共同所提交的调查结果签字确认。实践表明,制定明确的质量管理策略和质量管理程序,设置科学的质量组织结构,实施质量过程控制和过程改进措施在项目质量管理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2.4项目变更管理知识的应用
项目变更管理是指为适应项目运行过程中与项目相关的各种因素的变化,而对项目计划进行变更,并按变更后的要求组织项目实施的过程。本项目实施适逢国家机构大改革,市区两级自然资源部门均处于重组合并阶段,影响项目运行的因素很多,为确保项目变更可管可控,项目部在项目启动时设立了由调查单位和业主单位主要干系人为成员的项目控制委员会,负责接受项目各作业组提出的变更申请,对其变更方案进行论证审查,通过审查的,发出变更通知并监控变更的实施,综合组负责收集变更后的项目进度是否符合计划,并作出相应策略。
3 结语
测绘项目是应用一系列工具和技术,在一定时间、成本、质量限制内完成项目任务,达到项目目标,由于测绘单位的管理因素、技术、赶工期、图省事、节约成本、操作习惯等原因,许多测绘项目管理方法欠缺,管理不规范[6],导致项目要么不符合质量要求,要么项目延期交付,给业主单位造成很大影响。项目管理是一个不断总结成功项目管理的经验、做法的知识集合,在本项目管理过程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针对区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项目特点,裁切了项目管理知识中的项目组织形式、进度管理、质量管理和变更管理的知识、技能、手段和技术加以应用,调查单位如期完成调查任务,按期上报调查成果,取得良好效果。
参考文献:
[1]朱国华,叶辉.土地调查项目管理模式研究[J].科技资讯,2013(19):202-205.
[2]赵保军.测绘项目管理方法初探[J].甘肃科技,2017,33(18):72-73.
[3]于金成.测绘项目管理的内容及方法[J].才智,2011(12):291-292.
[4]叶辉,朱国华.我国土地调查项目管理现状及新模式构建研究[J].科技资讯,2013(30):226-229.
[5]李新东,陈伟健,郭伟立.论范围管理在测绘项目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J].大众科技,2011(6):79-81.
[6]陈春晓.项目管理在测绘工程中的应用[J].测绘,2017(3):142-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