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港市农村电力服务有限责任公司 广西贵港 537100
摘要:本文首先介绍了农村10kV配电网故障抢修的重要性,分析了当前农村10kV配电网故障抢修效率低下的多方面原因,并结合相关实践经验,分别从缩短故障抢修生命周期等方面提出了提高配电网故障抢修效率的有效方法策略。
关键词:农村电网;10kV配电网;故障抢修;效率提升
引言
随着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发展,农村10kV配电网的重要性愈发突出,在农业生产与农村生活中的价值凸显,如何采取有效技术措施与方法,切实提高其故障抢修效率,成为配电网运维管理实践中的重要课题之一。本文就此展开了探讨。
1.农村10kV配电网故障抢修的重要性
当今社会,农业经济发展迅速,农村建设进程持续加快,对农村10kV配电网的运行稳定性与可靠性提出了更高要求。当前形势下,必须宏观审视农村10kV配电网故障抢修实践现状,找准故障抢修效率低下的主要原因,分门别类地制定相应对策。长期以来,相关部门高度重视农村10kV配电网故障抢修效率的优化提升,在抢修制度建设、过程方法控制、抢修效益评价等方面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为有序开展配电网抢修工作提供了基本遵循与方向保证,在农村10kV配电网抢修运维管理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现实成就,积累了丰富而宝贵的实践经验,为新时期农村各项事业的持续健康稳定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与活力。同时,电力部门也在优化农村10kV配电网抢修流程,强化抢修技术方法等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探索,成效显著。尽管如此,受主客观等多方面要素的影响,当前配电网故障抢修实践中依旧存在诸多短板与不足,阻碍着抢修效率的进一步提升,必须给予高度重视。上述背景下,深入探讨农村10kV配电网抢修效率问题,具有极为深刻的现实意义[1]。
2.当前农村10kV配电网故障抢修效率低下的原因分析
2.1故障抢修机制问题
当前农业农村发展环境下,农村10kV配电网故障抢修需要具备完善的抢修管理机制,为相关抢修方法与步骤的确定提供可靠的体制机制保障。纵观当前农村10kV配电网故障抢修实际,普遍存在着故障抢修机制缺失,既有抢修机制实效性与针对性不足等共性问题,阻碍着配电网故障抢修效率的优化提升,部分配电网抢修措施盲目性与随意性突出,客服中性、调度中心、运维部门之间的沟通交流受限,无法实现动态化信息交互共享。部分配电网抢修中的信息反馈滞后,重复性调度与指挥现象较为普遍。
2.2故障研判准确率不高
现代配电网抢修具有较强的系统性与复杂性特点,只有快速精准研判配电网的故障发生点位,才能为相关抢修措施与方案的制定提供可靠保障。现状表明,配电网抢修中,信息化、数字化、自动化的故障研判方法采用率较低,缺乏高效稳定的故障研判技术,更多情况下依靠人力查找故障点,不仅故障抢修效率低下,而且容易出现较大偏差。上述状况在恶劣天气、复杂地形等条件下表现出来的弊端尤为显著。
2.3故障修复工作效率较低
农村10kV配电网覆盖范围较广,涉及的电力设备较多,在农村电力能源需求日趋旺盛的前提下,使故障修复面临着严峻挑战与考验。从当前现状来看,部分配电网未能配备充足的备品备件,时常需要跨所、跨局、跨区域进行调配,且不同型号、不同厂家的备件兼容性相对不足,无法确保较高的故障修复效率。同时,配电网故障修复人员专业素养不足,对配电网故障抢修技术方法掌握不充分,具体实操技能与经验匮乏,对故障问题的分析能力、处理能力、反馈能力有待提高。
3.提高农村10kV配电网故障抢修效率的有效策略
3.1缩短故障抢修生命周期,优化故障抢修流程
在农村10kV配电网故障抢修中,应严格按照相关抢修要求及技术标准,制定详细可行的抢修方案,明确现场施工、抢修物资配送等环节的具体职责,梳理现行故障抢修流程中的短板与不足,并进行有针对性的优化提升。要主动缩短故障抢修生命周期,根据配电网运行状态及故障发生率的高低适度配置足量的配品备件,为故障抢修工作的顺利有序推进提供基础性保障。在故障抢修流程优化及方案制定中,应综合研判各项危险源及风险因素,形成完备的现场应急预案与转供电方案等。每一次配电网抢修工作完成后,均应形成抢修记录,总结抢修经验,查找不足,为后期故障预测、研判与处理提供参考。
3.2提高配电网故障抢修人员综合技能
配电网故障抢修人员是执行抢修工作制度,落实抢修工作责任的直接实施者与操作者,其综合技能的高低与抢修工作效率密切相关。要定期组织故障抢修人员参加专项培训与学习,由业内专业人士为其讲解当前形势下农村10kV配电网故障抢修工作面临的新任务与新要求,丰富其配电网抢修专业理论知识体系,强化其工作实践中的实操技能,牢固树立责任意识、安全意识、质量意识,将故障抢修的最新理念与技术方法融入抢修工作全过程。要提高对抢修工具的应用水平,准确研判配电网故障发生点位,及时对抢修经验进行沟通与交流。
3.3积极引进现代信息化诊断与抢修技术
现代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为农村10kV配电网故障抢修提供了更为丰富的技术手段,使故障抢修人员在抢修方法、工具、方案等方面拥有了更多的选择余地,使得传统模式下难以完成的故障诊断与抢修任务具备了更大的可行性。因此,应积极引进现代信息化技术,构建基于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数字化技术的信息化故障诊断与抢修平台,将复杂的电力线路运行状态直观形象地展现出来,提高抢修工作效率。通过信息化技术平台提高电网各部门之间的沟通与交流效率,形成对故障问题的综合化、一体化研判与抢修流程,探索故障自愈调度方法(如图1所示),并在一定范围内实现各类信息资源的互联互通互享。
.png)
图1 配电网故障自愈调度流程示意图
3.4建立和完善配电网故障抢修预案和联动机制
针对农村10kV配电网常出现的各类故障问题,应探索形成一套完备的联动机制,在故障研判、危险源识别、应急预案制定等方面明确具体责任,以高度集中的方式将故障抢修的目标任务、职责权限、效果评价等固定下来,强化事前、事中、事后控制。要及时更新单线图、电气联络图等,编制相应的抢修处理方案,精准定位故障点控制抢修的影响范围,缩短延误时间,实现抢修资源要素的科学优化配置,提高联动响应速度和抢修效率。同时,对于故障问题的高发、易发区域,应加强巡逻和监管,保证抢修人员随时待命。
4.结语
综上所述,受技术方法、抢修观念、人为操作等方面要素的影响,当前农村10kV配电网故障抢修实践中依旧存在诸多薄弱环节与不足之处,有关人员应该从其运维实际需求出发,综合施策,不断创新,切实提高配电网故障抢修效率。
参考文献:
[1]李学平,张飞翔,李莉媛.基于模糊理论的县级供电企业智能配网故障抢修管控体系研究[J].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2019: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