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式建筑工程管理的影响因素与对策分析 马志向

发表时间:2020/9/3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11期   作者:马志向
[导读] 摘要:本文首先介绍了装配式建筑工程管理的相关内容,分析了当前装配式建筑工程管理的多方面影响因素,并结合相关实践经验,分别从构配件全过程管理与控制等多个角度与方面,提出了优化装配式建筑工程管理的有效对策。
        广西宏基工程监理有限公司  广西柳州  545001
        摘要:本文首先介绍了装配式建筑工程管理的相关内容,分析了当前装配式建筑工程管理的多方面影响因素,并结合相关实践经验,分别从构配件全过程管理与控制等多个角度与方面,提出了优化装配式建筑工程管理的有效对策。
        关键词:装配式建筑;工程管理;影响因素;方法对策
        引言
        随着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发展,装配式建筑工程建设迎来了前所未有的重大发展机遇,其诸多应用价值凸显。如何采取有效方法与措施,切实优化装配式建筑工程管理总体成效,成为业内广泛关注的焦点课题之一。本文就此展开了探讨。
        1.装配式建筑工程管理简述
        装配式建筑的诞生与发展,为现代建筑工程事业带来了新鲜活力,在提高建筑工程建设效率,强化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等方面彰显出愈发突出的应用优势。长期以来,国家相关部门高度重视装配式建筑事业的创新与发展,在装配式建筑标注建设、方法过程控制、建设效果评价等方面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为装配式建筑工程管理提供了基本遵循与方向引导,在装配式建筑工程管理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现实成就,积累了丰富而宝贵的实践经验。同时,装配式建筑工程管理单位同样在创新工程管理理念,控制工程管理过程等方面进行了大量卓有成效的研究与探索,成效显著,使得装配式建筑工程管理综合效益进一步提升。尽管如此,也要客观地看到,受主客观等多方面要素的影响,装配式建筑工程管理中依旧存在诸多短板与不足,必须给予高度重视。当前形势下,必须宏观审视装配式建筑工程管理实践现状及其过程中的存在问题,精准把握装配式建筑工程管理的核心要义与关键步骤,提高工程管理效率[1]。
        2.当前装配式建筑工程管理的影响因素分析
        2.1装配式建筑构件因素
        装配式建筑自诞生至今,经历了多个不同的发展阶段,在建筑构件方面进行了数次改进与优化,使装配式建筑构件质量进一步提升,但与现代装配式建筑目标质量要求依旧存在较大差距。纵观当前装配式建筑构件质量实际,普遍存在着尺寸标准欠统一,堆放、存储、运输等环节缺乏科学性等共性问题,时常影响装配式建筑构件质量。同时,由于现代建筑工程结构性更强,荷载应力趋于分散化,对装配式建筑构件品质产生了更高要求,必须注重构件品质。
        2.2装配式建筑技术工艺因素
        装配式建筑施工过程对技术工艺要求较高,必须严格按照国家法律法规、行业标准、工程合同等进行施工,形成完善的施工技术方案。实践表明,部分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陈旧落后,依旧沿袭传统保守陈旧的施工工艺方法,与新时期装配式建筑事业发展需求不相吻合,与现代经济社会发展趋向相背离。由于装配式建筑技术工艺更新滞后,导致混凝土振捣不实、缝隙裂缝、错台漏浆等问题比比皆是,坐浆层厚度、螺栓松紧度等技术参数指标不符合技术要求。
        2.3装配式建筑工程管理人员因素
        在装配式建筑工程管理中,管理人员是执行具体管理制度,落实工程管理责任的直接实施者与操作者,其综合素养的高低与装配式建筑工程实施效果密切相关。从当前工程管理人员现状来看,部分管理人员对装配式建筑结构特点、技术工艺、操作方法等知之甚少,专业理论知识匮乏,具体管理经验不足,对装配式建筑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各类问题反馈不及时,责任意识与质量意识淡化,影响装配式建筑工程管理的整体效能。
        3.优化装配式建筑工程管理的有效对策探讨
        3.1装配式建筑构件的全过程管理
        装配式建筑构件是构成该类建筑基本要素,是结构系统结构的最小单元。随着装配式建筑发展程度的日趋成熟,其构件种类、型号等更加丰富,对其强度、硬度、延展性、抗腐蚀性等性能指标提出了更高要求,有必要对其实施全过程管理。在装配式建筑构件全过程管理理念下,需要根据装配式建筑构件的整个使用要求,将整个寿命过程细化分解为多个子阶段,通过控制子阶段之间的有效性与衔接性,实现对构件整个寿命周期内的质量控制。装配式建筑构件的生产阶段应根据建筑结构设计图纸,严格控制各个部位的尺寸与规格;在运输阶段,应做好充分防护,防止构件遭遇外力撞击而损毁;在施工阶段,则应执行特定技术流程,严控吊装偏差(如图1所示)。
       
        图1 装配式建筑安装施工流程
        3.2建立健全装配式建筑工程管理制度体系
        现代装配式建筑工程管理离不开系统而完善的制度体系。要根据装配式建筑工程管理实际需求,建立健全行之有效的工程管理制度体系,为具体管理方法与措施的制定提供制度性依据与保障,以制度化的形式将装配式建筑工程管理的目标任务、职责权限、方法过程、效果评价、保障措施等固定下来,使工程管理始终朝着更高效率、更高质量、更高水平的方向迈进。要根据装配式建筑工程发展趋势与技术动向,及时修订工程管理制度的有关条款,促进工程管理各项资源要素的合理优化配置,并强化制度落实,对装配式建筑构件生产、运输管理、吊装施工等阶段进行动态化监控。
        3.3提高装配式建筑工程管理人员综合素养
        要定期组织装配式建筑工程管理人员参加专项培训与学习,由业内专业人士为其讲解新形势下装配式建筑的结构特点、施工要求与发展趋势等,引导其建立系统化的装配式建筑专业理论知识体系,将精细化管理理念融入装配式建筑管理全过程。要强化装配式建筑工程管理人员职业道德操守,牢固树立责任意识、质量意识、风险意识,摒弃传统保守陈旧的工程管理思维观念与行为方法,破除僵化固化管理模式的局限,避免装配式建筑施工组织不合理、装配不匹配等通病问题,打造一支专业性强的工程管理队伍。
        3.4积极引进现代信息技术,强化信息化建设
        现代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为装配式建筑工程管理提供了更为丰富的技术手段,使工程管理人员在管理工具、管理手段等方面拥有了更为广阔的选择余地,使得传统模式下难以完成的工程管理任务具备了更大的可行性。应以现代信息技术为载体,搭建基于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的装配式建筑工程管理信息系统平台,将信息化技术的应用优势转换为提高装配式建筑工程管理水平的动力,借助于信息化技术将复杂的装配式建筑结构特点、受力状况、荷载分布等清晰直观地展现出来。同时,还应以信息化建设为基础,完善装配式建筑工程管理体系,加强施工单位、设计单位与业主方之间的沟通与联系。
        4.结语
        受管理理念、技术工艺等方面要素的影响,当前装配式建筑工程管理中依旧存在诸多薄弱环节与不足之处,有关人员应该从装配式建筑的客观实际出发,遵循装配式建筑基本规律,强化工程管理过程控制,促进装配式建筑质量提升。
        参考文献:
        [1]王刚毅,李丽荣,张虎强,等.基于模糊价值理论的装配式建筑工程管理对策研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9:11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