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建筑工程施工中钻孔灌注桩技术的具体应用 王琼

发表时间:2020/9/3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11期   作者:王琼
[导读] 摘要:本文对建筑工程施工中钻孔灌注桩技术的具体应用问题进行了探讨,文章从阐述灌注桩施工相关概念入手,进一步介绍了建筑工程施工中钻孔灌注桩技术的主要操作步骤,最后提出了灌注过程的质量控制措施。
        浙江正长建设有限公司  浙江宁波  315200
        摘要:本文对建筑工程施工中钻孔灌注桩技术的具体应用问题进行了探讨,文章从阐述灌注桩施工相关概念入手,进一步介绍了建筑工程施工中钻孔灌注桩技术的主要操作步骤,最后提出了灌注过程的质量控制措施。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钻孔灌注桩技术;相关概念;操作步骤;质量控制
        前言
        灌注桩施工技术是当前建筑工程建设过程中极为常见的一种基本施工工艺,在对其进行运用时,需要做好确定钻孔的位置、制作和安装钢筋笼、灌注混凝土等工作,同时还要对各操作环节的施工质量加以控制,从而保证工程顺利达到验收标准。
        1.建筑工程建设中灌注桩施工概述
        在现在许多工程建设过程中,灌注桩施工技术是极为常见的一种技术类型,其施工质量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工程整体效果。因此要做好混凝土灌注桩施工技术的运用以及相关的施工质量控制工作,具体来说,效果工作人员需要对成桩时的各类参数指标——比如桩位、桩长、桩径、孔底沉渣、终孔垂直度等进行科学的把控,确保其达到基本的设计需求;同时要确保预留混凝土试块强度达到行业规范;要确保桩身的完整性、均匀程度、连续性等特征,并且避免其存在夹泥、断桩等问题;最后,还要注意对桩极限承载力进行测试,通过实验检验其是否达到相关验收指标。混凝土灌注桩因为所用的钻孔设施选择不同,其对应的施工技术与流程也有所差异。例如,利用冲击钻或循环钻机等设备来钻孔,其关键的操作流程就包括了平整场地、测定孔位、埋设护筒、钻机就位、钻进成孔、提钻、第一次清孔、检孔、制作钢筋笼、吊放钢筋笼、下导管、第二次清孔、水下混凝土灌注、起拔导管、成桩等。
       
        图1 钻孔灌注桩施工
        2.建筑工程施工中钻孔灌注桩技术的操作步骤
        2.1确定钻孔的位置
        在确定钻孔灌注桩钻孔位置的过程中,首先要根据当地地质状况,进行精确勘查、测量、计算,然后才能确定钻孔的位置,因为这关系到钻孔灌注桩技施工技术的成功与否。在还没有钻孔灌注桩钻孔的时候,要对钻孔器械实行检查和必要的维修,调节机器的细微误差,保证钻孔器械稳定和准确。在灌注桩钻孔施工过程中,要严格按照图纸的设计方案执行,并根据施工前对工程的地质状况的勘察和当时的环境变化情况,细致观察钻孔过程变化,要使钻孔保持好垂直度,并根据钻探的深度和工程的土质状况,及时进行计算、勘查和纠正,保证钻孔达到施工技术要求。对钻孔内的泥浆方量,要合理控制,尤其在钻孔完成后,更换或者清除泥浆时,要很好地对泥浆中沙子数量进行控制,同时,要依据不同情况实行合理调整,保证钻孔的顺利完成。
        2.2制作和安装钢筋笼
        制作钢筋笼要严格按照施工设计图纸上的规定确定钢筋笼的结构、钢筋的数量、所处的位置、钢筋的质量等都要符合规定,同时要依据工程施工的需求,焊接钢筋笼,如果为了进一步加固,可在钢筋笼上加上箍筋,以增强其牢固性和稳定性,避免施工过程中的变形或者散架。在安装钢筋笼的时候,要准确计算钢筋的长度和相连的尺寸,同时,要对钢筋笼的规格和质量进行检测,再按照施工图纸的设计要求进行钢筋的绑扎,也可以在钢筋笼中间再增加钢筋,以保证不发生变形,进一步增加钢筋笼的稳定性。如果是钢筋和模板之间,要放置砼垫块,并用箍筋把砼垫块固定好,以便使砼垫块错开、分散。对于多排钢筋的固定,在钢筋的连接处,要注意正确绑扎,确保其牢固性。钢筋笼制作安放好后,要认真进行检测,观察钢筋笼在受到施工设计中的压力范围下是否发生变形或脱落,以保证工程施工质量。
        2.3灌注混凝土
        安放好钢筋笼以后,经过检测符合工程施工图纸设计要求,就可以进行钻孔灌注桩技术的最后施工,即灌注混凝土。经常使用的是导管灌注法,在各个钻孔内放置一套导管,安装完成后,要对钻孔实行清理,进一步对钻孔的孔径和深度进行检测,以保证符合施工设计图纸要求。然后用电泵把贮备好的混凝土通过导管输送到钻孔中,同时,可以用漏斗进行协助,保证一次性灌完。在混凝土灌注过程中,必须对灌注速度很好的控制,既不能太快,也不能太慢,否则都会影响灌注桩的质量。在灌注的时候,还要防止导管与混凝土面相分离,要对灌注量迅速调整,灌注完成后,要清除灌注桩表层的混凝土,并且灌注的水泥要比工程施工图纸设计的高度稍高一些。
        3.灌注过程的质量控制措施
        3.1混凝土坍落度控制
        混凝土的坍落度与灌注桩的质量有着紧密联系,坍落度适当的混凝土材料往往具有拌和均匀、和易性好、内阻小、润滑性好等特征,它能直接提升混凝土的灌注性和密实性等水平。为了科学控制其坍落度指标,就要求监理工作者做好几个方面的工作。其一是要确保混凝土的制作原料达到行业标准,其粗骨料尺寸级配等必须处于适当水准;其二,混凝土的配合比必须得到有关的实验检测,如果发现配比不科学,将不能用于施工作业的过程中。其三,需要根据有关设计规定对混凝土进行试块操作,同时确保取样的有效性。
        3.2导管埋深控制
        导管底端在混凝土面之的深度必须达到一个科学的水准,这样才能进一步保证成桩质量。在前期开浇时,料斗必须储足一次下料能保证导管埋入混凝土达1.0m以上的混凝土初灌量,以免因导管下口未被埋入混凝土内造成管内反混浆现象,导致开浇失败;在浇注过程中,要经常探测混凝土面实际标高、计算混凝土面上升高度、导管下口与混凝土面相对位置,及时拆卸导管,保持导管合理埋深,严禁将导管拨出混凝土面,导管埋深一般应控制在1~6 m。
        3.3桩头质量控制
        在整个混凝土灌注桩的施工作业环节中,桩头是一个相对关键的部位,为确保其质量,需要尤其关注其最后一次灌注量,以免桩顶过低等问题出现;且在凿出了浮浆高度之后,要将桩头高度控制在高于桩顶标高的位置。具体来说,桩头质量的控制要从几个方面进行落实。如应确定合理的超灌量,根据浮浆层厚度及桩顶标高附近的工程地质情况,宜取0.5~1.0m的超灌高度;清孔泥浆要满足要求,灌注混凝土前,要进行孔底泥浆取样,孔底50 cm范围内的泥浆比重≤1.25、粘度≤28 s;要尽量少上下活动导管,导管埋深要在1~6 m范围。
        结语
        综上所述,加强对建筑工程施工中钻孔灌注桩技术的具体应用问题的探讨,意义重大。相关工作人员需要明确灌注桩施工相关概念,在此基础上提出灌注过程的质量控制措施,做好混凝土坍落度控制、导管埋深控制、桩头质量控制工作。
        参考文献:
        [1]陆继军,王治军.水利施工中钻孔灌注桩技术应用中的质量问题及控制[J].中国水运(下半月),2011,11(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