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建筑设计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 古汉尧

发表时间:2020/9/3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11期   作者:古汉尧
[导读] 摘要:生态建筑设计是评定建筑工程节能环保的重要指标,所以设计人员要做好建筑布局的合理设计,加强生态设计理念在建筑中的应用,加强对自然资源的利用,加强对环保节能资源以及技术的使用,更好地体现出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筑博设计股份有限公司  广东省深圳市  518000
        摘要:生态建筑设计是评定建筑工程节能环保的重要指标,所以设计人员要做好建筑布局的合理设计,加强生态设计理念在建筑中的应用,加强对自然资源的利用,加强对环保节能资源以及技术的使用,更好地体现出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本文从生态建筑设计的应用原则入手,就生态建筑设计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生态建筑设计;建筑工程;应用
        引言
        生态建筑就是将整个建筑看作一个生态系统,然后将数量庞大的人口整合到这个生态建筑系统当中,并且通过设计来协调好内外的控制,实现各种能源以及物质之间的平衡,从而实现一个高效低耗的环境。所以要将生态建筑设计理念应用在建筑工程中,要运用当前的生态技术,要结合当前的居住环境要求,并且采用适宜的技术来设计具有当地特色的建筑,使得建筑工程更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1生态建筑设计的应用原则
        1.1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原则
        要使用生态建筑设计理念,必须要在适宜的条件之下,时间、环境、技术等都要处于适当的前提下,然后才能打造节约能源的孔家。所以,在进行生态建筑设计时,必须要结合不同的地理环境以及生态环境,综合多种因素,来打造一个更加舒适的环境。在应用生态建筑设计时,需要遵守的原则有三个,分别是人和自然和谐相处、合理利用当地自然资源、结合当地地理条件。在进行生态建筑设计时,设计人员必须要突出可持续发展的国策思想,要严格遵守当前的自然法则,充分尊重自然的发展,加强人和自然之间的和谐相处,从而实现双向发展的共赢局面。
        1.2合理利用当地自然资源的原则
        加强对当地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是减少建筑工程资源浪费的重要措施,所以在进行生态建筑设计时,设计人员要加强对空间资源的利用,借此来最大可能地拓展建筑空间。在拓展空间的时候,需要融合更多的自然属性,比如可以通过科学的设计,来合理使用地上、低下的空间,在保证建筑空间稳定的前提下,又可以有效地拓展空间,实现最佳的生态建筑设计。
        1.3结合当地地理条件的原则
        在生态建筑设计时,不能忽略当地地理条件的重要性,设计人员要加强当地自然环境以及景观因素的综合考虑,特别要了解当地的气候、地质条件、能源分布、风俗习惯等等,从而进行更符合当地特色的设计,保证生态建筑和当地特色的匹配性。
        2生态建筑理论在住宅建筑设计中的运用策略
        2.1建筑布局
        在住宅建筑空间布局设计方面,不仅要考虑建筑所处自然环境的特点,还要基于观赏性方面需求的考虑,提高居住者满意度。建筑空间布局对建筑局部微气候环境具有直接影响,如果建筑空间布局不合理,可能会出现“热岛”现象,导致建筑局部热量集中,温度过高。因此,在建筑布局设计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地区气候特点、常年风向变化特点,对建筑朝向、高度、密度等进行合理设计,营造良好的建筑内部空间环境。为了满足居住者的景观观赏需求,在建筑布局时还需要充分利用周围自然景观,包括山体、水体、植物景观等,使居住者可以足不出户的欣赏自然景观,提高身心舒适度。一名出色的生态建筑设计师同时也应是一名环境设计师,只有充分把握好环境特点,并注重对自然环境资源的利用,才能达到生态建筑的空间布局设计要求。
        2.2通风设计
        通风设计是现代建筑设计的一个重点环节,良好的通风条件对于室内温湿度调节有重要帮助。相反,如果不能满足居住着的基本通风需求,则会增加空调、新风机等设备的使用需求,进而增加建筑运行能耗。

在生态建筑理念的指导下,住宅建筑通风设计需要具体分析不同气候的风向特点,根据居住者的实际需求,对自然通风进行合理利用。比如夏季室内环境潮湿,需要加快空气流通,满足居住着的通风换气需求。冬季时气候寒冷,则需要控制室内外空气交换,提高门窗结构的密封性,避免对室内温度环境造成影响。在通风设计过程中,应综合这些方面的考虑,合理设计门窗结构、尺寸及打开方式。同时将自然通风与设备通风方式结合起来,以自然通风为主、设备通风为辅,在满足居住者需求的同时降低建筑能耗。
        2.3采光设计
        建筑采光设计也是生态建筑设计的重点内容,尽可能利用自然光线,降低建筑照明能耗。同时也需要兼顾遮阳结构的设计,避免因光照过强,破坏室内温度环境的舒适性。在建筑采光设计方面,可以采用建筑模型分析方法,将建筑BIM模型与有限元分析方法结合起来,根据地区实际情况,模拟自然采光条件,判断是否能够满足建筑的采光需求。具体包括采光面积分析、平均光照时间分析等,然后根据分析结果,对建筑结构设计进行调整。在建筑遮阳设计方面,可以采用百叶窗、活动遮阳板等可变化的遮阳方式,根据自然光照变化及居住者习惯,随时进行调节。在合理的建筑采光设计方案下,可以最大化的降低照明能耗,同时可以提升居住者舒适度。
        2.4外围护结构设计
        在建筑外围护结构设计方面,主要通过保温材料、防水材料的选用,以及建筑外墙窗体结构的设计,提高建筑自身保温隔热性能,避免出现雨水渗漏等问题。外围护结构设计对建筑使用性能有直接影响,如果保温、防水材料质量偏低,会严重影响居住者正常生活。在生态建筑理论的指导下,选择保温材料和防水材料时,应优先选用环保材料,比如保温材料可以选择陶瓷保温材料、岩棉材料、玻璃棉卷毡等。同时应确保保温材料的防火等级符合建筑设计要求。根据相关标准对建筑保温材料防火等级的划分,具体包括A级不燃材料、B1级难燃材料、B2级可燃材料、B3级易燃材料。目前一般要求住宅建筑使用B1级及以上的材料。此外,还要合理设计施工方案,确保保温材料、防水材料铺贴密实,特别应做好窗口结构的处理,从而提升建筑外围护结构整体性能水平。
        2.5植物景观设计
        在生态建筑发展趋势下,植物景观设计已经成为住宅建筑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除了传统的小区绿化设计外,植物景观可以通过多种方式与建筑结构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其微环境调节及观赏价值。目前建筑植物景观设计主要分为三种形式:①微植物景观在建筑内外交互空间的嵌入,比如通过在阳台上设计盆栽植物景观,满足人们近距离观赏植物景观的需求;②屋顶植物景观设计,通过在房屋顶面设计大面积的植物景观,不仅能够提高小区绿化面积,而且可以发挥植物景观对雨水吸收和缓冲的作用,防止出现屋顶渗漏问题;③外墙植物景观设计,通过选择攀爬类植物,使植物覆盖建筑外墙表面,可以充分发挥植物光合作用,改善建筑周围空气质量,营造良好的建筑生态环境。因此,在住宅建筑设计过程中,应关注于植物景观设计方法的应用,根据建筑结构形式合理选择植物景观设计方案。
        结束语
        建筑行业是传统高污染、高能耗产业,在可持续发展要求下,生态建筑理论研究及应用得到了重视。目前我国已经制定相关生态建筑设计标准,成为住宅建筑设计的重要依据。在继续加快相关研究的同时,应实现生态建筑理论在工程实践层面的应用转化,从而彻底改变传统的粗放式建筑生产模式,提高工程综合效益。
        参考文献
        [1]江国凯.建筑学设计中生态建筑设计的发展探析[J].湖北农机化,2019 (24):49.
        [2]刘嘉斐.关于生态建筑学在高层建筑设计中的应用分析[J].现代物业(中旬刊),2019(12):73.
        [3]沈太会.关于建筑工程设计中生态建筑观的几点思考[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9(04):76.
        [4]李春红.建筑设计的生态建筑设计应用[J].居舍,2019(01):103.
        [5]刘瑞.节能生态理念在建筑工程规划设计中的应用[J].建材发展导向,2018,16(24):61-6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