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水电建筑工程的施工技术和管理 甘涛

发表时间:2020/9/3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11期   作者:甘涛
[导读] 摘要: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国家对基础设施建设给予了高度的关注和重视,而水利水电建筑工程作为基础设施建设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安徽省阜阳市阜南县水利局  236300
        摘要: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国家对基础设施建设给予了高度的关注和重视,而水利水电建筑工程作为基础设施建设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相较于其他工程项目,水利水电建筑工程对于施工技术和管理方法的要求更高一些,只有全面掌握工程建设的技术要点和管理方法,才能促进水利水电建筑工程整体质量的提升,从而更好地满足人们生活和生产的实际需要。
        关键词: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技术;管理方法
        引言:
        随着我国人口数量的不断增多,人们对于用水和用电的需求也逐渐加大,这种情况下,水利水电建筑工程的数量和规模也有所上升。为了提高水利水电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建筑企业必须要加强对施工技术和管理方法的创新,不断完善建筑工程施工体系,争取在提高施工质量和效率的同时,也能最大限度的满足人们的用水用电需要,从而促进人们生活质量的提升。本文阐述了水利水电建筑工程的主要施工技术和有效管理方法,希望能够为同行提供一些参考依据。
        1.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技术
        1.1预应力锚固施工技术
        锚固技术在目前的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应用广泛,主要就是通过锚固加强岩土体的稳定性以及加固支挡结构的技术。预应力锚固技术在应用过程中可以根据现场的实际施工情况对锚固的大小、深度及方向进行一定的调整,对工程施加更适应的预压应力,有效的完成力与力之间的传递,从而为结构的稳定性提供一定的保障。与此同时,预应力锚固技术起到了关键的补强加固作用,对结构的体积进行良好的补强,从而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
        1.2导流技术
        导流技术是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的基本技术,主要是将水流通过引向设定好的泄水建筑物,从而使水流泄向下游。在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过程中,在河流内进行施工时,往往会十分不便,通过导流技术,有效地保证施工在干地上进行,从而为工程提供了极大的便利。通常情况下,根据施工区域的不同可以将导流技术的应用分为多种形式,比如河床内倒流、河床外倒流、涵洞倒流以及明渠倒流等多种倒流方式。通过倒流技术的有效应用,使得工程的施工效率得到大大的提高。[1]
        1.3围堰技术
        围堰技术主要是指在进行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时,临时修建的避免泥沙等杂物进入工程之中的设施,其与倒流技术一样都是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基础,为工程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通常情况下,围堰也可以分为多种类型,包括草土围堰、土石围堰、钢板围堰、木笼围堰及木板围堰,在围堰技术的使用过程中,可以根据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种类的围堰技术。
        1.4填筑技术
        填筑技术是整个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的中心环节。在进行填筑工作之前,首先要对施工现场进行一定的清理,然后分段进行回填工作,回填结束后利用碾压机进行来回碾压,从而保证根基的稳固性。在进行分段填筑的过程中,必须要根据不同阶段的差异选择不同材料进行填筑,进而最大效果的保证坝体的稳固性。
        1.5防渗技术
        在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过程中,防渗工作是保证工程质量及使用年限的关键,由于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离不开水体的介入,因此,必须做好防渗工作。[2]较为常见的防渗技术包括混凝土防渗墙技术、冲抓套井回填黏土防渗墙技术、劈裂灌浆防渗技术以及高压喷射灌浆防渗技术等。


        2.加强水利水电建筑工程管理的有效策略
        2.1加强对技术管理的重视
        通过上述内容我们不难看出,水利水电建筑工程对于施工技术的要求相对较高,再加上工程本身具有较强的复杂性和规模性,导致施工技术的应用效果很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和干扰。这就要求建筑企业必须要加强对技术管理的重视程度,结合施工技术的实际特点制定针对性的管理计划,争取在提高施工质量和效率的同时,也能强化建筑工程的整体价值,从而为实现经济效益和施工效益的最大化奠定良好的基础。具体来说,建筑企业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入手:
        第一,加强运行管理,完善管理制度。为了确保技术管理活动的高效实施,建筑企业需要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制定针对性的管理制度,严格落实岗位责任制和精细化管理要求,将管理职责落实到个人身上,明确每个管理人员的管理职责和范围,争取在提高管理质量和效率的同时,也能减少违法违规现象的发生。此外,为了全面掌握施工技术的应用效果,建筑企业还需要建立运行分析制度,通过对仪表指示、运行记录、设备巡检和操作等反应的各种问题和现象进行分析,及时发现施工技术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以便采取针对性的处理措施,从而提高施工技术的整体应用质量。[3]
        第二,加强维护检修管理和技术监督。要想获得巨大的技术应用效益,建筑企业必须要加强技术创新和研发。实际上,许多企业为了减少成本支出,通常会选择恢复设备性能的方式来维持建筑工程的正常运行,这种技术管理方法从长远来看,对建筑工程有着不利的影响。为此,建筑企业需要转变传统的管理理念和模式,将恢复设备性能管理模式转化为改进设备性能管理模式,通过延长检修周期、缩短检修工期来保证设备的检修质量。此外,为了更好地适应施工需要,建筑企业还需要不断引进新技术和新工艺,充分利用网络计划技术,设计检修网络图,对传统的检修方法和步骤进行改革,达到高质量、短工期、低耗材、少工力的效果。使用各种科学实验方法进行技术监督,定期或者不定期的对设备进行检验和检测,掌握设备的技术状况和在使用中的变化规律。
        2.2 建立完善的考核机制
        在建立考核机制时,建筑企业必须要认识到水利水电施工中的生产和经济运行的内在联系,将二者同时纳入考核体系当中,以此完善考核机制。就目前我国水利水电建筑工程考核机制来看,还没有形成系统的、标准的考核体系,许多企业在考核标准的选择上都存在显著的差异,导致考核工作的开展缺乏有效的参考依据。[4]为此,我们必须要积极探索合理的考核标准,将水电站的正常运行和各项工作的绩效作为参考标准,使其能够将设备管理水平和生产能力全面的反映出来,从而调动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和能动性。
        2.3落实安全生产的管理要求
        安全管理作为水利水电建筑工程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强化管理质量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为此,建筑企业必须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建立针对性的安全管理方案,不断提高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使员工明白安全生产与他们的自身利益紧密相关,从而确保每个生产环节的安全实施。同时要注意细节,对各类大小事故认真开展调查和分析,并形成书面材料。约束靠规章制度,教育靠事故,激励靠赏罚制度,这样才能做到安全警钟长鸣,提高效益。
        3.结语
        综上所述,水利水电建筑工程作为我国基础设施建设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影响着基础设施建设整体质量的提升,而且还关乎着人们的生活和生产质量,只有全面落实水利水电建筑工程的建设要求,才能将其有效价值发挥得淋漓尽致。为此,相关建筑企业必须要加强对施工技术和管理方法的创新,结合实际情况选择合理的施工技术,针对施工问题进行及时改进,以便实现施工效益的最大化。与此同时,建筑企业还应该要加强对施工管理的重视,建立健全管理制度体系,创新管理理念和方法,以便为施工活动的高效进行提供可靠的保障,从而促进水利水电建筑工程整体质量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毛海军.试论水利水电建筑工程的施工技术和管理[J].居舍,2018(19).
        [2]王骏.浅谈水利水电建筑工程的施工技术和管理[J].水利建设,2018(07).
        [3]吴恩德.浅析水利水电工程建筑的施工技术与管理[J].智能城市,2016(04).
        [4]周建成,孙承彦.浅谈小型水利水电工程建筑的施工技术及其管理措施[J].中国科技信息,2012(0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