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

发表时间:2020/9/3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8月上   作者:张坤兰
[导读]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深入发展,小学数学教学已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

广西省贵港市平南县平南街道东湖小学  张坤兰  537300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深入发展,小学数学教学已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在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通常是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法,没有显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数学知识,显示不出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逐渐使学生不愿学习数学知识,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数学水平。因此,小学数学教师若想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就应不断创新与改变教学方法,创设出良好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独立思考能力;培养
        小学数学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若采取传统的教学模式,只为学生传输理论知识,而忽略对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会使学生不能将所学知识灵活应用到日常生活中,从而影响着学生数学学习进度。因此,教师应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从而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使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知识。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独立思考能力培养的意义
        独立思考能力是学生认识学习知识的重要步骤,也是学生解决问题的基本媒介,教师要根据班级学生的实际特点,设计具有针对性的培养方案,帮助学生提升学习成绩。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可以让学生形成自己的知识模式,减少对家长与教师的依赖,无形中增强了学习兴趣。思考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教师需要不断地指导和建议,制定固定的学习规则,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后面课程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独立思考能力培养的措施
        1.开展丰富的趣味性教学活动,促使学生主动思考
        小学数学所涵盖的知识点非常多,教师必须选择性地导入课程内容,设计一些趣味性的教学活动,促使学生主动思考与分析。由于小学生年龄的特殊性,教师要简化数学知识,注意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这影响着学生独立思考意识的形成。在开展教学活动中,教师要融合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小学生的积极性,从而更好地参与课堂学习,通过自主实践思考,提高数学成绩。
        比如,在教学“轴对称图形”中,教师可以以手工制作来刺激学生的感官思维,组织学生自主动手制作,发挥想象力,在规定的范围内完成作业练习。数学教师要为学生制订相应的学习计划表,引导学生自主尝试,了解轴对称图形的概念意义,加以分析思考。首先,教师可以先为学生播放一些“轴对称图形”的制作视频,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掌握基本的操作流程。其次,以“几何图形”为主题,让学生以“剪纸”的方式来制作轴对称图形,并划分好切割线。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来选择图形,并涂画上相应的颜色,学生自主发挥。最后,教师会搜集班级学生的作品,在全班中展示,同学之间可以相互评价,分析每个轴对称图形的规律。教师要积极地鼓励学生,增强学生的信心与勇气。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会主动地参与,积极地思考与探索。在游戏的环节中,不仅可以全面了解轴对称图形的特点,还可以促使学生有针对性地思考与回忆,深化课程知识认识,提高学习效率。



        2.采取生活化教学法,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小学阶段学生的思维处于初步发展阶段,对于数学课本之知识概念不能自主地探索理解。因此,教师要整合课程知识,结合生活实例为学生正确讲解,增强数学教学的灵活性,以直观的生活现象为介质,学生也可以更好地消化与吸收,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比如,在教学“平行与相交”时,教师可以为学生展现微视频课程,融合文字图画以及动画模拟视频和幻灯片,全面地引导学生思考。同时提出相应的课程问题,让学生自主寻找答案。首先,教师可以借助线上互联网系统,给学生展示“火车在不同轨道行驶的动画模拟视频、道路的斑马线”,并提出相应的问题:“从这些实际生活中,你认为直线存在着怎样的关系?你如何看待平行与交叉?”此时,学生会积极主动地思考回答“视频上的直线不是交叉,而是平行关系”。又如,在教学“数据统计”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搜集整个年级男女身高体重信息,通过折线统计图来观察分析,计算整个年级身高体重等级表。采取这种教学方式,可以加强学生对于概念知识的记忆,还可以提升学生的生活观察能力,促进其全面发展。
        3.以分层次教学对学生进行教育
        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能力将学生分成不同的组,按照本组情况进行因材施教式教学,这样可以在最大限度上避免出现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因为教师讲课速度过慢而拖慢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的学习进度,也能够避免出现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跟不上学习进度从而导致其学习效果较差。教师应该采取一定措施来改善分层次教学中可能出现的“近墨者黑”的群体性效应,从而在最大限度上提升分层次教学的有效性和可实施性。
        例如,教师可以在阶段性小测验的讲解阶段使用分层次教学,教师可以把学生按照其学习情况和学习能力进行平行分组,这样将能够最大限度地削弱分层次教学中的群体性效应,让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发挥其带头作用,帮助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进行习题学习。如“一元一次方程”单元中,教师就可以让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把本组学生的错题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然后让学生在课堂上向大家讲述自己所做错题目的解题过程。在分层次教学使用背景下,教师还可以适当引入竞争机制,让学生按照所划分小组的方式进行平均比拼,用奖状等方式对平均分第一名的小组进行表扬,利用学生的竞争心理和集体意识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对数学学习保持兴趣。而针对平均分最后一名的小组,教师也不应该进行批评,而应该以适当增加学习任务的方式对他们进行督促,从而提升他们的学习效率。
        结语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明确教学目标,设计系统化的教学方案,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小学生的思维处于初步发展阶段,教师要抓住这个特点,采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结合实际生活,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实现最大化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彭艳琴.分析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8(12):151.
[2]王安.探析在小学数学教育中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J].华夏教师,2018(33):1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