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高中物理知识衔接下的教学思考

发表时间:2020/9/3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8月上   作者:翟昌鑫
[导读] 物理学本身源于生活,所以物理知识的学习对于改善人类生活和优化社会文明条件有很大的帮助。

石家庄市藁城区兴安镇中学    翟昌鑫   052160

摘要:物理学本身源于生活,所以物理知识的学习对于改善人类生活和优化社会文明条件有很大的帮助。物理学科和化学、数学等很多学科都有直接的联系。在国内教育改革不断推进的过程中,初高中物理知识的衔接成为深受社会广泛关注的问题。为了提高物理教育效果,保障物理教育的有效性,需要重点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学习能力。
关键词:物理衔接;知识下移;教学思考
        引言:“新课标”指出,初中物理教学实践中必须重视对方法、技能、思想、知识体系、价值观、理念、情感元素的引入。从初中课本资源可以看出,其重点内容包括力学原理,这一资源在高中物理中同样也是重点内容。处理好初高中物理知识的衔接有着重要的意义,能够优化学生学习素质,帮助学生构建完整、连贯且合理的知识体系,打造高效课堂,便于教师教学,提高教育针对性和有效性。
        一、新课程的大纲要求
        从新课标大纲可以看出,教师教学要着重处理与控制教学难度,转变教学方法,改变过去只看中课本而忽视生活实际的问题。教师要深入教材内容,充分了解初中课程的知识与内容。处理好衔接条件、衔接难点和重点,把握初高中物理衔接的要求。新课标中提出教师应尽可能删除没有要求的教材知识点,精简内容,明确重、难点关系,有目的、有条理地学习。
        二、初高中物理衔接问题
        (一)教学方式
        教学中很多教师只考虑大纲要求,没有重视对教学方式的创新,为学生提供喜欢的学习方式、学习模式。学生听课中无法跟上教师步伐,教师教学方法与学生学习能力出现严重脱节现象。
         教学中很多教师并没有标识出重、难点部分。教师只是按照课本的条件与模式讲解知识,学生无法自行区分知识的重、难点关系.高中物理有着十分复杂的概念,教学中教师所用的叙述性教学方法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会对题目与内容产生乏味、枯燥的感觉。高中物理本身和很多学科都有密切的联系,需要涉及大量的计算要求。很多物理教师没有想到这一条件,只考虑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同样无法保障学生正确理解知识并顺利学习。
        (二)教学教材
        因初中与高中的教学侧重点不同,所以教材在设置上也出现了很大的不同.初中物理以培养学生兴趣为前提,所以内容当中有很多实验项目,为的就是营造活跃的课堂,使学生对学习产生向往。高中物理大多为叙述性知识。庞大的信息量与知识量减少了学生的思考时间,无法保障学生拥有足够的思考时间。理论性突出是绝大多数初中生都难以克服的问题,教师教学中往往会忽视教学方式的调整,所以学生会出现不愿意学习的抵触心理。
        三、初高中物理衔接办法
        (一)情境教育拓展学生思维能力
        初中物理中的很多问题都十分直接、简单,解决起来十分容易。


面对这一背景,新课标同样指出教学需要走向生活,用学生熟悉的条件解决生产生活中的问题,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在该过程中培养发散思维,提高学生的思维意识和思维品质。初中物理教育应当重视环境问题的创设,具有难度的现象、过程与问题开发和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如学习物体运动知识点时,教师可以先介绍交警如何使用测速仪,测速仪是什么原理。以此为背景设置情境:测试某汽车车速的时候,收到信号共用0.4秒,第二次使用了0.3秒,假设两次信号有1秒的间隔,请问如何推测车速。
        这种问题和学生平时做的题目不同,是学生十分熟悉的生活问题。此外,汽车的位置与时间甚至路程都是十分隐蔽和复杂的。学生在解读过程中往往会将注意力放在测速仪原理上,此时教师就需要引导学生将目光放在信号接收设备与汽车运动关系上。学生在脑海中回忆影像、图像标注、图示,提炼已知量与未知量关系。
        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对学生情境理解能力的培养,做好对物理模型的分析与构建,该过程中会用到许多方法,比如顺向逆向、类比迁移,等等。初中物理必须做好学生思维基础的培养,用探究性课堂开发学生的问题理解能力、问题分析能力。
        (二)结合社会科技把握学生情感追求
        新课标除了重视技能方法的培养以外,同时也重视为学生提供更舒适的精神、情感体验。学生在审美过程中能够对学习产生全新的志向与向往,这种志向与向往将会成为学生的学习动力。爱因斯坦说过,自己之所以成功,是因为自己对于物理学科有着极强的兴趣与向往之情,对物理世界有着美好的感情与追求。在教学与衔接初高中物理知识的过程中,教师同样要重视培养学生的探索欲望、挑战热情,使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能力。
        初中物理在编写教材的过程中需要突出与运用STS思想,也就是要关注前沿信息,引入科技、社会、生活之间的要素.比如学习热现象知识点的时候可以介绍热岛效应、温室效应。在该过程中帮助学生明白环境温度对于人类生活的影响,使学生反思周围热污染源头、因素。此外学习透镜知识点的时候,教师可以介绍望远镜的历史。该过程能够帮助学生理解与明确望远镜对于人类文明的价值,对科技产生向往之情,领略科技魅力。教师不仅要巧用教材资源,同时也要做好物理教学资源的延展和探索工作,带领学生进入多姿多彩的世界。比如神舟六号成功升天的时候,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宇宙飞船如何落地与升空,要选择什么材料制作宇宙飞船。这些富有科技感、开放性的问题能够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向往之情、热爱之情。
        结论:综上所述,物理本身是一门趣味性突出的学科,物理学科当中有着很多激动人心的事物,这些事物能够带给学生与众不同的学习感受,使学生在快乐的活动当中学习到物理知识。面对科技的快速发展、社会的不断进步,教师要处理好初中物理与高中物理知识点的衔接关系。在初中阶段帮助学生打好基础,在高中阶段拓展学生的能力,实现对学生物理兴趣、科学兴趣的有效培养。只有让学生在心底产生对物理学习的追求与热爱,学生才能够将这一资源化为动力,主动前进,不断探究。
参考文献:
[1]向昭辉,唐兴华.基于核心素养培育的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对策[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7(10):112-115.
[2]杨琴荣.浅析初中物理核心素养及其对物理教学的影响[J].物理通报,2017(09):33-35.
[3]庄慧锋.从初中教学的角度谈初高中物理课堂教学的衔接[J].课程教育研究,2017(32):17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