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分析 陈晓洁

发表时间:2020/9/3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8月上   作者:陈晓洁
[导读] 初中历史教学为了达到更高的效益,正在全面进行颠覆性的改革,过去在课堂上常见的几种教学模式已经渐渐淡出了舞台,全新的教学方法取而代之,将学生们对历史知识的探究兴趣充分调动了起来。

陆丰市东海中学   陈晓洁

摘要:初中历史教学为了达到更高的效益,正在全面进行颠覆性的改革,过去在课堂上常见的几种教学模式已经渐渐淡出了舞台,全新的教学方法取而代之,将学生们对历史知识的探究兴趣充分调动了起来.在这样的背景下,历史故事成为了教学材料之一,它的应用价值不容否定。本文分析了历史故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价值,选取历史故事的要点以及运用历史故事教学的方法。
关键词:历史故事;初中;历史教学;运用
        引言:初中历史的知识面较广,综合性较强,涉及到的历史事件、人物、时间、地点等知识点较多,记忆难度大.而历史故事却能够通过引人入胜的故事内容,将历史知识串联起来,让学生在理解中记忆,在享受中学习,不失为优质的材料。
        1.历史故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价值分析
        历史教材中的知识点复杂且分散,学生们学习起来十分吃力。再加上教师通常采用的讲课方法毫无新意,令学生们对知识的学习兴趣被削弱了许多,因此历史教学的效益一直都处于难以提高的状态,教学活动陷入了僵局。历史故事不仅具有神秘的色彩,还有极具吸引力的情节,这将为学生们带来完全不同的学习体验,也会令他们重新产生对历史的学习兴趣。不仅如此,借助故事来原原本本的还原历史,也能让学生突破时空的限制,将书本的理论知识构建成立体化的框架,产生更深刻的记忆。由此来看,历史故事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历史教学效益是具有极高价值和作用的。
        2.运用历史故事教学的需知
        运用历史故事教学有一些需要教师注意的问题,特别是在历史故事的选择上,教师容易陷入误区并对教学产生不利影响。首先,一定要保障历史故事的真实性,有待考证的故事不能乱讲,所有在课堂上为学生们呈现的史料都必须真实可信,有历史依据,以免对学生产生误导。其次,运用历史故事教学的方法要新,不要总是局限于“听”和“讲”这种传统模式上,否则时间久了,学生也会产生厌倦感。最后,故事内容要丰富,不仅要利用教材中的有限资源,也有必要拓展一些课外资源。只要达到这样的标准,历史故事教学就能取得理想的效果。
        3.历史故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3.1搜集成语故事
        我国在长远的历史发展进程中,流传下了许多经典的成语故事,而每一个故事都包含着一个历史典故,借助学生们耳熟能详的成语,教师可以搜集与历史教学内容相关的故事,为学生们讲一讲,一定能勾起他们的兴趣。比如,草木皆兵、三顾茅庐、破釜沉舟等故事都可以被作为讲解七年级“中国历史”的材料。通过三顾茅庐的故事,还可以延伸到“火烧赤壁”,“舌战群儒”等故事,使学生了解诸葛亮的人物个性,感受到三国鼎立的严峻局势以及魏蜀吴三国纷争的浓浓战火气。


由此一来,能够让学生们充分进入到教材营造的情境之中,在感悟中学习。
        3.2创设故事表演情境
        学习历史,我们不要让学生“置身事外”,因为当他们处于被动的状态下,审视教材中的文字性理论,会产生强烈的厌倦情绪,这时候如果教师要求他们读书、背诵,无异于让学生们接受“酷刑”,这样的学习如何能让学生们愉快呢?运用历史故事教学的初衷就是为学生们打造出学习的乐园,让他们获得享受感,而我认为仅仅讲故事还不够,还应该将学生们带入情节中,去体验,去感受。比如,在学习到郑成功收复台湾的知识点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们以教材中的内容为依据,编创一出舞台剧,剧情为郑成功坚定立场,坚决拒绝荷兰侵略者的利益诱惑[1]。台词和情节交给学生们,让他们自己去想象,自由发挥。这样的教学活动不仅调动了全体学生参与课程的活力,也是一次主动构建知识的过程。相信在这样的体验下,他们不仅收获了知识,更收获了快乐,对这部分知识点的印象一定会尤为深刻。可见,运用历史故事教学的方法是可以多种多样的,教师要善于创新,才能突破每一次的成果。
        3.3适当延伸课外故事
        在恰当的时机选取一些课外故事为学生们讲解能够成为课堂教学的“催化剂”,这并不是在浪费时间。经常运用故事教学法施教的教师应该有所体会,在讲故事的过程中,课堂上会逐渐安静下来,原本不常参与历史学习的学生也竖起耳朵认真听讲,而故事讲完后,他们往往会反思良久,感悟极深,这正是我们所期望的效果,讲课外故事的作用也正体现于此。
        人教版初中历史教材中,在“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这一单元中插入了一张军人和小女孩的合影照片,但是却没有对照片背后的故事进行详细说明。这时候教师可以搜集材料,利用学生的好奇心,为他们讲这样一个故事:在1940年的一次抗日战争后,我国的抗日领袖聂荣臻将军在废墟中发现了两名日本女孩,女孩在战争中失去了亲人,无家可归,而原本作为抗日军人的聂荣臻却收留了她们,并将他们护送回了自己的国家。教材中的照片就是聂荣臻和在废墟中发现的小女孩[2]。透过这个故事,学生们感受到了人性的伟大,战争的残酷,以及聂荣臻将军宏伟的胸襟,伟大的个人形象,也使生活在和平时代的学生产生了珍爱和平,远离战争的深切感想。
        4.结语
        将历史故事作为辅助教学材料,以新颖的方式呈现出来,与教材中的资料以及传统教学方法相结合,能够达到相得益彰的效果,这是初中历史课改下,又一个提高教学效益的“台阶”,能否使教学“更上一层楼”完全取决于教师对这种教学方法的重视程度和运用方法。总之,故事教学法是值得我们探索和应用的,我们未来在这一课题中的研究还应该更加深入。
参考文献:
[1]李小玲.浅析初中历史教学中历史故事的应用[J].现代交际,2013(6):165-165.
[2]董荣.浅析历史故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J].读与写:上,下旬,2015,10期:220-22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