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思路

发表时间:2020/9/3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8月上   作者:张学伟
[导读] 在当今的素质教育背景下,对于小学数学教学领域而言,除了要传授学生们相关的数学知识与数学技巧之外,还要重视对学生们核心素养的培养。

山东省临清市松林镇联校   张学伟   252600

摘要:在当今的素质教育背景下,对于小学数学教学领域而言,除了要传授学生们相关的数学知识与数学技巧之外,还要重视对学生们核心素养的培养。小学数学核心素养涉及到多个方面,例如数学知识,数学思维、数学应用技巧以及数学意识等。学生们如果能够具备良好的数学核心素养,必然能够为其后续的数学学习创造出良好的条件。
关键词: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培养
        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工作的进一步发展,小学数学教学领域也越来越重视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老师在开展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一方面,要与时俱进的更新自身的教学理念,将核心素养的培养作为一项重要的教学任务;另一方面,要对传统的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实施创新,将核心素养的培养贯彻落实到教学实践当中去,制定出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
        一、重视教学策略的应用
        小学数学教师不仅需要重视教学理念,还应该应用多样化教学模式开展教学,并分析各种教学模式的不足,促使学生的学习效率得到提升,同时能够高效的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例如,在实际开展《统计》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数学,将课本内容进行优化并展现在多媒体课件上,同时需要将学生生活中常见的事物融入到教学当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数学教学的效率与质量。与此同时,小学生有较强的好奇心,教师可以新鲜的事物与教学工具应用到实际教学当中,促使学生能够主动的参与学习,加深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理解。
        二、教学方式进一步改良
        为了更加符合学生的学习规律与发展规律,小学教师在教学方式上需要进一步改良,通过形象化、生活化的教学方法,在向学生传授知识时,融入更多生活化元素,带学生进入一定的情景,切身感受,这样才能将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大化地激发出来,从而将学习成效提升上去。具体的改良方式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入手:1.以开展实践活动的形式,让每个学生都可以参与到教学中,比如:为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教师可以通过抢答问题的形式来教学,或是根据乘法口诀进行出题,给参与抢答并给出正确答案的学生计相应的积分,抢答结束后,给得分高的学生一定的奖励,这种方式,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也能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相关知识的印象。2.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可巧妙地设置几个难度适中且大部分学生能回答的问题,提问前教师可以设置一个情景,比如:教师进行长度单位授课时,可以设置类似“直尺有什么作用”、“直尺上的刻度代表了什么含义”等问题,让学生举手发言自己的见解,之后再开始课程主要内容的传授,这样一来,不仅能对学生的自尊心起到保护作用,也能将提问的作用充分地发挥出来。
        三、教学内容上进行重编
        为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将学生的视野进一步打开,小学教师需要将现有的教学内容进行重新编制,将生活元素加入进去,对此,教师主要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1.提升教学内容的时效性。


随着社会的发展,不同年龄段孩子的兴趣与所喜爱的东西都是不同的,因此,教师在编制教学内容时,不仅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水平,还要将学生感兴趣的元素加入进去,或者直接上网去搜索什么内容是该年龄段的学生所喜爱的,将教材中的重点内容提取出来,与之融合,使教学内容在满足学生需求的基础上不断优化,最终将教育价值展现出来。2.教学内容上要与生活紧密联系。使用太过机械的教学方式与教学内容,只能事倍功半。只有让学生快速地融入进课堂,将学生的课堂体验感与课程归属感提升上来,才能充分发挥出教育的作用。比如:教师在进行数字加减法内容的授课时,可以举出超市购物结账的例子,以此来增强学生的体验感,帮助学生更快地理解课程内容。
        四、引导学生善于分析问题并提出问题
        在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要想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不仅需要重视教学策略的应用,同时需要引导学生主动思考问题并提出问题,全方面提高小学生的学习效率。例如,在进行《分数的认识教学》时,教师可以为学生设置情境,让学生进行思考,如“小龙与爸爸妈妈到公园散步,在回家的路上路过一家超市,并在超市买了三瓶牛奶,小龙喝了1/3,妈妈喝了3/5,爸爸喝了5/6,问谁喝的牛奶多?”这种类型的习题需要在课前提出,促使学生能够带着问题学习本节课知识,确保学生能够集中注意力听讲。由于学生刚刚接触分数,虽然个别学生回答了小龙爸爸喝的牛奶最多,但是对分数转化与比较并不理解,进而向教师提出问题,此时,教师可以拓展数学教学,将转换的基本方法为学生表述,这样不仅加深了学生对分数的理解,同时能够提高核心素养培养的效率。
        五、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在小学三年级开展数学教学的过程中,为了发挥核心素养培养的作用与优势,还需要重视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培养,促使学生能够高效学习,并且能够高效地运用数学知识,同时还能够根据一道题的解答明确同类型题目的解答技巧,提高数学教学的效率。不仅如此,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还能够加深学生对各类题型的记忆,并且能够利用不同的思路与方式将其解答。例如在实际开展《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过程中,经常会遇到连续乘法的现象,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避免学生的计算出错,不仅需要加强相关题型的联系,还能够发挥发散性思维培养的作用.如计算“30×2×5=?”的过程中,直接进行计算经常会出现计算错误的现象,若学生具备一定的发散性思维,会事先将2×5计算,再利用30×10,进而能够将习题合理的转化,不仅能够提高做题的准确率,同时能够提高计算的速度,为日后的教学提供帮助。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小学数学开展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不仅需要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同时需要重视核心素养的培养,并合理地将趣味性元素融入到实际教学当中,促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并集中注意力听讲,提高核心素养培养的效率,为提高数学教学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胡煜钦.对小学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思考[J].基础教育研究,2018(18):7-8.
[2]侯桂香.小学数学教育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J].课程教育研究,2018(38):137.
[3]马晓婷.关于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的几点思考[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8(18):7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