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村初中物理教学现状及对策

发表时间:2020/9/3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8月上   作者:张天明
[导读] 由于学习任务的不断增多,学习强度的不断加大。使处于这一阶段的学生一方面难以调整各个学科的学习时间,另一方面对物理学科学习兴趣不高。

信宜市平塘第二初级中学    张天明   525333

摘要:由于学习任务的不断增多,学习强度的不断加大。使处于这一阶段的学生一方面难以调整各个学科的学习时间,另一方面对物理学科学习兴趣不高。学生们对于物理学科的理解以及自身所存在的学习盲区,经过不断的沟通交流,从学生们口中得知,他们普遍认为物理是一门“较难”的学科。所以也很理解班级当中很多学困生的学习现状。因此,本文开始探究教师如何转变教学方式,促进学困生的转化。
关键词:物理教学;学困生;教学情境
        引言:大部分农村地区学校初中二年级开始开设物理课程,学生学习两年后参加升学考试。从学生们步入中学阶段到初二年级,学生的学习压力与学习强度可以说是比较轻松且大部分学生也能够调节好各个学科的学习节奏。但是,初二开始开设物理这门主要学科,使大多数学生难以保持之前的学习成绩,学习态度也略有松懈。导致班级甚至年级出现很多物理学科的学困生。
        一、农村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现状分析
        物理学科作为社会科学的一个分支,要求学生应该具备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与理性判断能力。但是在现今课堂上大部分学生思维定式十分明显,缺乏应有的质疑与思考能力,固守教师所讲的细节,忽视对自身思维能力的提高。农村学生学习态度差,平均成绩只有40分左右,学习的积极性较差。学生学习研究物理学科,思维能力应该具备一定的持久性。但是,当学生们遇到一些难题或学习遇到困难时这种思维的持久性便转换为短暂性思维,思维固化。甚至有些学生为了应付老师所布置的课后习题,会不惜抄袭其他同学的作业,并且这些同学的作业也不具备准确性。另外,很多同学在作习题巩固的过程中会马马虎虎,草草了事,省略很多应该体现答案的过程,导致学习态度差。还有很多学生缺乏简洁明了的学习方法,物理学科之中却有一些偏难且不容易理解的知识点,基本上超出学生的认知与理解能力,因而学生不得不放弃。在这里举一例人教版教材对于电路图的章节,包括很多对串联、并联的理解以及画电路图,这些难倒了不少同学。另外,还有部分原因在于家长朋友。由于物理学科学习难度有所上升,孩子在课后放学做习题时一般遇到难题要向家长咨询,但是家长能力有限,且大多半数学生为留守儿童,所以学生也会对物理学习不了了之。以上几点就是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物理学科教学现状。
        二、改善农村初中物理教学现状的策略
        (一)教师以形象讲述为抽象开路
        由于物理学科自身特点,具有一定的实验性,这给教师教学提供了方便,也为物理教师转換教学思路提供了条件.如何以生动形象的小实验讲述一些抽象的物理知识是每位物理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例如学习“光的现象”时,其中光的折射一节。教师可以在教学中为学生们展示这个实验。一根筷子放在水中会发生折射现象。但是很多同学会认为是筷子“折了”,这时教师就应该积极引导学生并讲述光的折射原理。这个问题理解起来比较容易,因此很多学困生也会积极思考问题,这类学生不完全是因为学习困难,只是有时教师的教学方法存在一定的偏差,或难或繁,加重学生理解困难,所以他们会出现厌学的情况。


这样物理教师以做实验的方式讲解比较难理解的凸透镜成像规律、平面镜成像规律,教师也应放缓讲解速度,循序渐进,由低到高的难度讲解知识,让教师的教学模式适合所有学生。这样即使是学困生也会慢慢入门,有所收获。
        (二)营造物理教学情境,激发物理探究积极性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要达到这个目的,教师必须使学生对物理学习充满兴趣,学生只有对学习物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才能真正地掌握物理知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学生开展学习的动力。教师只有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才能使学生充满探索的求知欲。因此,在进行物理探究活动前,首先,教师要优化和丰富教学内容,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这样才能使学生产生主动学习的动机,使学习变得快乐而有趣。其次,教师要巧妙地营造物理教学情境,鼓励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并开展自主合作探究。探究式教学法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改变了以往陈旧的教育观念,更能激发学生开展物理探究的积极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为学生创造参与实践活动的机会,提高学生探索物理知识的热情,进而拓展学生的思维,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个性,使学生明白自己オ是学习的主导者课堂教学的主角。因此,在物理实验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给予学生足够的思维发展空间,使学生在实验中成为真正的探索者和研究者。在进行物理实验操作教学中,教师要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进行思考,让学生独立完成实验并进行自主探究,只有这样,才能锻炼学生的创新精神,使其掌握自主探究的方法。
       (三)树立学生的信心激发学习兴趣
        初中阶段的学生,尚处于青春期与叛逆期。他们还没有形成正确且完整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对世界的认知也会存在偏激情绪,这时教师应该加以适度引导,让学生逐渐形成一个正确的价值观念与学习态度。如放任学生自由生长下去,就会导致学困现象的产生。因而,教师教学的另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积极引导鼓励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的过程中,如果学生无法正确解答出问题的答案,教师应该给予适度的引导和鼓励,避免学生自暴自弃,妄自菲薄失去学习的兴趣。对于有些思路且能完整解答问题的同学,教师应该告诫其胜不骄败不馁,还应该继续保持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的教学核心是在今后的教学中杜绝学困生的产生,让所有学困生都变成优等生。
        结论:物理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逐渐转变教学思路。利用物理实验化抽象为形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应该积极引导这一阶段的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切实提升初中物理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李斌.谈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J].中国校外教育,2019(13):49-50.
[2]王丹.任务驱动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9(19):166-167.
[3]牟银勇,杨莉,刘畅.生活物理之利用橡皮泥做初中物理实验[J].课程教育研究,2019(19):17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