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策略

发表时间:2020/9/3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8月上   作者:夏裕红
[导读] 在接受心理健康教育之前,学生需要了解自己的心理健康状态,并且明白心理健康的标准,以便学生准确发现自己的问题并及时调整,同时学生还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来战胜这些问题。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来分析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泰和县城西实验学校    夏裕红   343700

摘要:在接受心理健康教育之前,学生需要了解自己的心理健康状态,并且明白心理健康的标准,以便学生准确发现自己的问题并及时调整,同时学生还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来战胜这些问题。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来分析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关键词: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心理问题;心理状态
        引言:在学生成长过程中,他们的心理健康是极其重要的。因此,针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不可轻视的。学生的心理健康是学生成长的基石,只有确保学生的心理是健康的,他们才会向正确的人生方向迈进。这就需要我们引导学生认清自己的心理健康问题,并认真去面对、去战胜问题。
        一、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解
        对于学校而言,心理健康教育思想理论可以定义为:把提升学生的健康水平作为根本,制订出详细的、有效的、科学的实施方案去建设学校健康教育。学校可以利用课间操时间来宣传有关学生健康的资料和信息,在班级中设立有关学生健康教育的图书板报,定时召开教师会议,商议并汇报学生健康教育的工作进度。小学对学生来说正是培养人生基本生活习惯的关键时期,学校要做好正确引导学生养成健康生活习惯的工作,可以开设健康教育课堂,发放健康教育书籍或宣传资料,定时检查小学生的健康情况,让小学生养成正确的良好的健康生活习惯。提高小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免疫力,以此来减少学生生病率,让学生都能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也有利于创建良好的学校健康教育环境。
        二、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
        (一)营造生活情境
        在传统的教育理念影响下,部分学生会对教师存在着敬畏之心,这样就造成了教师和学生之间的隔阂,所以教师即使是在把教材和备课准备得很充分的情况下,学生和教师也可能会存在距离感,很难把教学成果充分地展现出来。有相关资料显示,很多学生是因为对教师存在着敬畏之心,所以在自己有什么疑问或者困难的时候也不敢向教师寻求帮助,当出现跟不上教师教学进度的情况后就可能会放弃学习,这个时候,教师应当拉近和学生的距离,和学生互动起来。教师应当多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教师可以多和他们沟通交流,比如组织一些有趣的小游戏,安排教师和学生共同参加,共同取得胜利。在游戏过程中遇到困难时可以和学生共同解决,让学生享受游戏的过程,体会到和教师一起解决困难的成就感,有利于拉近学生和教师之间的距离。教师还可以多关注学生的日常生活,在学生遇到困难的时候给予帮助和引导,让学生学会自己战胜困难,让学生拥有良好的身心健康。教师可以在课堂中多宣传学校的历史背景、学校的校训含义,让学生热爱自己的学校,产生对学校的归属感和荣誉感,这样也利于学校健康知识的宣传和传承。
        (二)充分认识自我心理状态
         小学的学生还都很单纯很懵懂,通常都是大人们做什么,他们就会去跟着学什么,没有自己单独的思维和想法,只能通过教师或者家人去和他们解释辨认,让他们慢慢地去学习去记忆。所以,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心理还是很单纯,就像是一张白纸,教师需要灌输给他们看待这个世界的正确的思想观念,培养其良好的生活习惯,让他们的世界充满色彩。


那么,学生的心理活动和思想是什么样的情况呢?其实,这个年龄段的学生不仅仅是对这个世界缺乏认知,还对自己的心理世界也缺少理解,他们并不能准确地描述出自己内心世界.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去观察他们的内心活动呢?在现在的网络信息时代中,网上有很多关于心理学的资料和测评,但是网上的信息覆盖量大,涉及面广,又有很多的错误信息掺杂其中,让人根本分辦不出来.所以这个时候就需要学校去组建支心理教师队伍,他们有着专业的理论知识和丰富的教学经验,他们可以从很多方面去观察学生的心理活动,根据专业科学的知识来推测出学生的心理活动,再根据他们的心理活动去加以引导和辅助,让他们慢慢地学会去感知自己的内心世界,这样才能让学生有一个积极向上的心态和丰富多彩的内心世界,从而为解决他们所遇到的心理健康问题做好充足的准备。
        (三)明白标准,发现问题
        教师如果拥有极高的人格魅力,和蔼可亲,让学生觉得平易近人,他们就不会害怕,那么教师将会成为学生最合适也最成功的倾诉对象。比如,在讲课的时候遇到某些知识点,可以向他们讲述一些关于这个知识点的课外故事,可以谈谈自己在上小学时遇到这些问题是怎样想的,站在学生的角度讲述这个问题,并且用健康的思想去引导他们,学生自然而然就会慢慢地跟着教师的想法走,学着教师的方式去对待这样的问题。教师在上课中遇到问题时,可以加上健康的思想理念为学生解答,澘移默化地帮助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健康心理。在学生考试之后,有的学生因为成绩考得不理想而闷闷不乐,这个时候教师可以向他们灌输积极的理念:成绩考不好可以为了下次考得更好做准备,这次考的不理想恰恰可以发现自己不足的地方,来避免下次出现这种错误,通过这次考试还可以锻炼自己接受失败的心理素质。在人生中会遇到很多这种类似的情况,我不能因为这一次失误就气馁,爱迪生发明灯泡时还经历过几百次的失败,但最后还是经过一遍一遍尝试成功了。我们要做的是思考自己为什么失败,学会总结失败的经验,这样在下次考试的时候才能争取不再犯类似的错误。
        结论:综上所述,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需要分多个层面来解决的,首先,要让学生学会清楚地认知自己的内心世界,发现自己内心世界中所存在的问题。其次,教师要培养学生拥有敢于面对困难的勇气,让学生学习解决问题的方式,拥有积极向上的健康心态。当学生遇到困难自己无法解决的时候,我们应该教育学生、鼓励学生,让他们敢于寻求帮助,引导学生共同来解决心理问题,让学生拥有一个健康的心态。
参考文献:
[1]段小军.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小学班级管理的方式探究[J].教育革新,2020(06):7.
[2]苟丽萍.融合教育背景下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六大策略”[J].教书育人,2020(17):31-33.
[3]谢平英.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停课不停教”现状调查——以四川省资阳市为例[J].教育科学论坛,2020(17):52-5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