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发表时间:2020/9/3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8月上   作者:黄生
[导读] 德育理念的推广拓展了学校德育教育范围,德育与学科教育之间的结合日益紧密。

信宜市平塘第二初级中学   黄生   525333

摘要:德育理念的推广拓展了学校德育教育范围,德育与学科教育之间的结合日益紧密。体育学科作为初中阶段对学生身心发展有着重要促进意义的学科,应加入该教学潮流中来。找寻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方法是我们体育学科教师不容回避的。
关键词:初中体育;德育渗透;心理健康
        引言:体育是一种运动,也是种文化,体育训练不仅具备运动价值,而且具备人文培养价值,体育教学同样是实现“立德树人”目标的重要途径。但是,教师在实施体育教育过程中过度重视体育学科中的技能教学,忽视了对体育人文价值的开发;德育教育在初中体育教学过程中的渗透不充分、不成熟,体育学科的人文
        营养无法被初中生吸收。在初中体育教学中注重对德育渗透策略的优化,不仅是充分开发体育学科育人功能的要求,也是促进初中生体育健康发展的需要。
        一、初中体育徳育教学问题
        理念的更新,使得体育学科的“调感情”“强意志”的育人功能受到人们的广泛重视,不少体育教师投入到了力促青少年德技相长、身心统的教学探索中。但由于对体育教育中德育渗透概念的认知不足,德育渗透问题重重。首先理论渗透与教学活动割裂,德育教育僵化。有的教师将德育渗透片面地理解为理论说教,在体育课堂中花大量的时间将德育内容呈现在学生面前,使得体育课堂变成了变相的“思政课”,不仅大量地占用了学生的锻炼时间,而且违背了隐蔽、间接的德育渗透特点。其次德育渗透随意性强,内容选择无层次。初中教师在体育课堂上的德育渗透活动绝大部分是因为一时的心血来潮”引起的,德育的内容与主题教材关联性小,融合困难,德育渗透生硬刻板,且毫无章法。在选择德育内容时,教师更是很少会考虑体育学科的学科特性,将各式各样的德育教育目标“一股脑儿”地投入德育教育中,过分追求数量,而忽视质量,影响了德育渗透的实效性发挥。问题的存在说明了革新的迫切,要想在初中体育教育过程中有效渗透德育,我们就必须正视并规避以上教学问题,以正确的态度、合理的方法完成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工作。
        二、初中体育教学如何正确立德树人
        (一)优势利用,维护心理健康
        心理困惑是处在青春期的学生都会遇到的问题,帮助学生排解因为心理、生理变化而带来的成长困惑是维护初中生心理健康的有效方法。心理健康知识教育本身就是初中体育教学中的重点内容,故要想在初中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我们不妨从这一教学优势出发,设计各式各样的心理健康培育活动,以对初中生心理健康的维护,力促初中体育德育渗透目标的实现。例如:我曾为学生们组织了名为调节你的情绪”的主题讨论在课堂的开始,我问学生们:“你们了解情绪吗?可以表演不同的情绪吗?”随后,学生们在对各种情绪状态惟妙惟肖的表演中感知了不同情绪的存在形式和存在原因。然后,我让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对情绪的主要形式进行分类,并说一说不同类別的情绪对人的生活有哪些影响。接着,我又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探究调节情绪的办法,并利用PPT课件展示肌肉放松法、有氧运动法、自我暗示法等个人不良情绪的调节办法,提升学生的个人情绪调节能力,让学生们在对不良情绪的调节中,减少心理压力,维持积极健康的心理状态该教育活动的实施是对体育教学任务的完成,也是对初中生的心理健康辅导,其成功实施对初中生德育水平的提升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二)顺势而为,关照教学实际
        润心的教育是轻柔的,它如春风样的和煦,亦有着春风一样的魔力。而要想达到春风化雨的德育效果,就要关照初中生的心理健康实际,顺应学生的心理状态和思考方式进行德育引导,让学生们可以在自身内心需求的影响下积极配合老师的教学疏导行为,主动寻求问题的最佳解决办法。顺势而为,是在体育教学中促进初中生德育水平提升的有效方法。例如:在“篮球”项目教学过程中,我发现一个学生坐在操场的边缘副闷闷不乐的样子.于是,我走过去坐到他的旁边:“观察你好久了,看你一直在这边乘凉,想来也没什么想做的事,刚好我也没有不如一起聊天呀!”“我没有想偷懒,只是我太笨了,学不会,不给大家添堵了。”他低着头说道。“哪有人生下来就会打球,之所以他们比你打得好不过是因为他们接触篮球的时间比你早罢了,哪有智力因素。”我宽慰道。他目不转睛地看着我,好像在寻求肯定。“相信我,只要你付出了与别人同等的时间,你的球技不一定比他们差。”我坚定地回应道。此后的时间内,该生经常来找我请教篮球技巧问题,我亦耐心地指导,帮助他快速融入所在篮球小组。
        (三)注重融入德育内容,提高学生综合素养
        教师需要充分利用初中体育教学的持久、鲜明、特殊的教育功能,逐渐提升学生的思想觉悟,调动学生体育锻炼积极性,逐渐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意识。通过学生积极参与教师组织的体育锻炼,有利于学生遵守纪律、团结同学,同时逐渐培养学生具备自信、勇敢、坚强毅力、努力拼搏等精神。初中生处于学习中级阶段,具备了很强的可塑性与理解能力,是学生形成道德品质的关键阶段。教师在课堂上合理融人德育教育内容,给学生构建良好的学习环境。在开展体育活动过程中,逐渐融入德育教育内容,将课外和课内教学内容进行有效结合,逐渐渗透德育教育内容。教师在课堂上应多鼓励学生,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及规范学生的生活行为,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及生活习惯。
        结论:综上所述,教师在开展初中体育教学时,合理融入德育教育内容,帮助学生培养高尚的思想品德及良好人格品质。教师在课堂上应不断总结教学经验,做好教学反工作,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创新体育教学方式。充分调动学生们学习体育积极性,同时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习惯,从而推动学生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永雄.“互联网+”时代下初中德育实践探讨[J].教育观察,2019,8(17):80+100.
[2]宋祥. 初中体育教学德育渗透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9.
[3]邱伟臣.初中体育教学与德育工作有效结合的思考[J].当代体育科技,2019,9(14):82-8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