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让小学作文教学绽放异彩

发表时间:2020/9/3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8月上   作者:龙贵凤
[导读] 从教语文教学工作十载有余,作文教学一直是语文老师棘手的问题。

广西南宁市邕宁区和合小学  龙贵凤  530299

        从教语文教学工作十载有余,作文教学一直是语文老师棘手的问题。小学生也把写作文视为学习生活中一件困难的事情,这是让部分语文教师颇感无奈的事。为何会把这件本来充满乐趣的事视作艰难事呢?这里有教与学两个方面的因素,从教的一方看,首先是教师引导指点不到位。有的教师缺乏整体性思维和梯度性安排,遇有作文,或就着教材仿写,或紧跟形势而作,或依自己兴趣随写。基本上是“脚踏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其次是教师对学生的期望值过高。很多时候,教师总是以竞赛评委或报刊编辑或是自己的已有的写作水平去衡量学生的作文,结果每次的作文批改,就会抱怨,都讲过了,还是不会写,语句不通,主题不突出,牛头不对马嘴,反正就是不满意。三是教师少有示范,虽然叶圣陶先生在早前就建议语文教师要写“下水文”,可至今主动地写“下水文”和其他文章的教师并不多。很多教师以“不会写”、“不想写”没时间”为由,大家竟未想到作文教学缺少教师的示范引领而使教育作用没有做到最大发力。由此“教”的不理想直接影响了“学”的效果。造成了老师教得累,学生学得累的现象。
        针对平时作文教学中出现的困惑,如何将作文教学变得有趣生动、高效呢?
        一、培养学生爱表达、正确的表达。
        现在社会上假的东西太多,反映到学生作文上,折射负能量的东西多,如何处理这个问题?一是倡导“我写我内心想要表达的”。在作文教学时,教师指导作文时,一定鼓励孩子们写真人真事、从已有经验,熟悉的人或物着手,抒真情,杜绝“无中生有”和“空穴来风”。同时,尊重学生的独特感知,保护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学生从“惧”写到敢写;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让他们能够发现社会生活中问题背后的问题,清晰地分辨出真善美与假恶丑。二是从激发学生兴趣入手,让他们能够看到自己一点一滴的进步,让大家喜欢上作文。学生初涉写作,可以引导他们向经典名篇学习、借鉴、仿写,在“仿”的基础上一步一个脚印,最终慢慢让自己的作文有“创”意。另外,不要吝惜高分,学生平时的作文,不是用来发表和评比的,也不是要将他当作家培养,是水平“测试”不是能力“选拔”,只要按要求写好了,就要给90分乃至100分这样的高分,不要总是给60分,70分.如此,学生才能感受到自己在进步和得到心理的满足。语文教师在写作教学上不要为难自己,如果教师将高分据为己有不肯给学生,每次作文只给学生一个60分、70分,一个学期下来,学生不知道自己的作文是在进步还是退步,久而久之,他们就会厌倦这活儿,没了最终的兴趣,更别谈喜欢上作文课了。三是尊重多元表达。几十个学生面对同一个作文题,肯定有不同的视角与表达方式,教师不要强求所有学生朝一个方向思考,遇有不同的思维结果,只要是从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出发做出的判断,就要肯定。


作文如做人,学生在一次次的作文中养成了正确的表达观,对他们的一生受益,从而也树立了理想和目标,并为之不懈奋斗!
        二、关注学生的生活经历和已有经验。
        学生之所以视作文为“难事”,一则感觉教师出的作文题远离他们的生活,让他们无从下笔;二则感觉教师写作前的指导有些“隔靴搔痒”,勾不起他们联想和创造力。指导作文既要依据学生的现实生活,又要切合学生的实际写作水平。只有这样,学生才不会畏惧作文,不会认为是“苦事”,而会将它作为一件有乐趣之事对待。
        三、让自己成为优秀的表达者。
        当前写作教学效率低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怎样扭转这一现状,将这件学生认为的“难事”化为简单之事呢?语文教师须不断提升自己的职业素养,成为合格乃至优秀的表达者。的确,写作实践能够培育学生的思维情感和表达能力,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教师自己如果缺乏写作经验,不能在课堂上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没有能力教授给他们写作技能,就是自身职业素养欠缺的表现,就不可能完成写作教学任务。有位教育家说过:对语文教师而言,“不会写”,是基本功不合格。——你的确可以“不想写教学论文”,但如果原因是“不会写”,那是不称职。你认为“我能上课就行”,可一个“不会写”的人怎么“教学生写”?不可行。
        如同数学教师不会解题、音乐教师不会任何一种乐器、美术教师不能画几笔、体育教师不能跑跳一样,语文教师不会写作,肯定会被人指责为不合格。因为,这是一项基本的专业要求。实际上,没有人要求语文教师的写作必须全面达到文学创作或学术写作的水准,对语文教师写作这项职业要求,是能“教学生写”,不是让语文教师都去做文学家或者“写家”。“语文教师至少是合格的表达者,应当熟悉各种表达能力的基本要求,能写作各类应用文体(如评论、新闻报道、调查报告、综述、学科论文、总结等),也应有文学写作知识,能尝试写文学类文体(如散文、诗歌、小小说、戏剧、文艺随笔等)。不一定出类拔萃,但既然受过专门教育,就应该具备这些最基本的专业素养。”
        当前语文教师的短板,是部分老师都说“不会写”,学校里有写作爱好的老师寥寥无几,会指导、会评价学生作文的教师也不多,甚至有些骨干、名师也存在不会写的现象。因此,要想提高专业素养,语文教师要有意识地提升自己这方面的职业素养和习惯。还要真心弥补不足,应该回到汉语语言的学习规律上来,即多读多写,努力使自己成为一名合格乃至优秀的表达者。不把读书、写作看成一件苦事,孜孜不倦地练习写作本领,享受写作带来的乐趣和成就,辛勤奋笔在文学的海洋,这应该成为语文教师的终身追求。时长分享自己专业领域的一些文章,供大家学习和借鉴,如此,小学作文教学中的很多问题将会逐步迎刃而解,绽放异彩!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