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嵌固围护桩在地铁基坑中的运用

发表时间:2020/9/3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11期   作者:力辉
[导读] 摘要:地铁车辆段出入线区间上跨正线区间隧道,由于二者竖向净距较小,且下方正线区间隧道先施工,导致出入线区间明挖基坑围护桩无法满足嵌固深度。
        重庆  400000
        摘要:地铁车辆段出入线区间上跨正线区间隧道,由于二者竖向净距较小,且下方正线区间隧道先施工,导致出入线区间明挖基坑围护桩无法满足嵌固深度。通过调整内支撑竖向位置,弥补无嵌固围护桩的不足,保证了基坑的安全稳定。本文旨在说明当围护桩不能满足正常嵌固深度的情况时,通过调整内支撑的竖向位置,用内支撑替代基坑内的被动土反力作用,对后续类似工程具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零嵌固围护桩,内支撑,地铁基坑
        1.工程概况
        XX地铁车辆段出入线区间位于市政道路范围,在里程范围K0+243.069~K0+324.638上跨地铁正线矿山法隧道,暗挖初支外皮与明挖区间结构底板底距离较近,二者结构净距最小约0.8m。出入线区间采用明挖法施工,对市政道路进行半边围挡,保留北侧车辆通行能力,基坑南侧为市政绿化区,明挖基坑底板位于强风化、中风化泥岩层。
        施工顺序:(1)先施工完成明挖区间的围护桩;(2)开挖正线矿山法区间隧道,浇筑隧道二衬衬砌;(3)待隧道二衬结构到达强度后,进行出入线明挖区间基坑开挖及区间结构施工。
       
        出入线基坑与正线隧道平面位置关系图    出入线基坑与正线隧道剖面关系图
        2.工程地质概况
        本工程岩、土体物理力学参数见下表:
       
        3.基坑支护设计
        出入线明挖区间基坑与正线区间隧道斜交段长约56m,基坑宽11.5m,基坑开挖深度约14.2~16.35m,基坑安全等级为一级,重要性系数γ0=1.10。基坑施工前采用管井降水,保证水位位于基底以下1m。
        3.1 围护结构形式
        (1)出入线明挖区间围护结构采用钻孔灌注桩+内支撑支护形式,钻孔灌注桩采用φ1200@2200mm;第一道支撑采用φ609(t=16mm)钢支撑,撑于钢筋混凝土冠梁上;第二、三道支撑采用600*800mm钢筋混凝土支撑,撑于 800*1000mm钢筋混凝土腰梁上。
        3.2计算荷载
        (1)结构自重:钢筋砼自重按25KN/m3计。
        (2)土压力:作用在围护结构上按主动土压力计算,地层的物理力学指标依据工程地质勘察报告取值。
        (3)水压力:开挖前进行坑外降水,围护结构计算时不计水压力。
        (4)超载:基坑周边地面超载按20KPa考虑。
        3.3利用理正深基坑对无嵌固围护桩计算:
        首先采用“理正深基坑”进行计算分析,对基坑施工进行全过程模拟。围护结构内力按弹性地基杆系有限元法计算分析,模拟开挖、支撑、模筑的实际施工过程。经过理正深基坑软件计算发现,由于嵌固深度不够,导致围护桩无嵌固段基坑内侧土反力不满足要求。
        3.4 利用SAP84对无嵌固围护桩计算:
        3.4.1零嵌固围护桩基坑支护计算模式简图
       
        零嵌固围护桩基坑支护计算模式简图
        3.4.2无嵌固围护桩内力图及变形结果
         
        围护桩弯矩图(最大弯矩为1148KN.m)   围护桩剪力图(最大剪力为739.4KN)
        基坑两边围护桩非对称受力,零嵌固的围护桩受力相对更大,最大弯矩和剪力均位于基坑最下一道支撑处。围护桩配筋20E22(E为HRB400钢筋),满足受力要求。
       
        围护桩水平变形图(最大变形为6.7mm)
        基坑两边围护桩非对称受力,零嵌固的围护桩变形相对更大,最大变形位于零嵌固围护桩悬臂端,围护桩变形满足规范30mm要求。
        3.3.4内支撑及腰梁验算结果
        内支撑及腰梁的受力同普通深基坑一样,经过验算均能满足受力要求,本文不再赘述。轴力最大为:
        4 结论
        (1)SAP84计算模型由于直接模拟基坑开挖到底,未按照“先变形、后支撑”的原则进行结构分析,未考虑各个开挖阶段引起的围护桩叠加变形,也未考虑基坑降水对围护桩变形影响,故SPA84模型中围护桩变形相对实际偏小。
        (2)一侧正常嵌固另一侧零嵌固的基坑,两边围护桩非对称受力,零嵌固的围护桩受力相对更大,最大弯矩、剪力均位于基坑最下一道支撑处。最大变形位于零嵌固围护桩悬臂端。
        (3)无嵌固围护桩和正常嵌固的围护桩相比较,在施工期间基坑水平位移和竖向沉降较大,并且速度相对较快,但基坑开挖到底后施,围护桩侧向位移和竖向沉降均趋于稳定,累计变形量均能满足规范要求。
        (4)零嵌固基坑,开挖后及时架设支撑,确保约束住零嵌固深度的围护桩底部,对减小围护桩变形有很大好处;
        参考文献:
        [1] JGJ 120-2012,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S].
        [2] GB 50497-2009,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S].
        [3]戴明,邓敏,张志,吴礼生.深基坑支护桩嵌固深度不足的设计与施工处理实例[J].岩土工程学报,2014,36(11).
        [4]樊朝金,邓春海,王麒翔.无嵌固支护桩在深基坑支护工程中的运用[J]. 探矿工程(岩土钻掘工程),2012,39(11):58-60.
        作者简介:力辉,身份证号码:50023419870615XXXX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