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根马山传统民族文化“四宝”,精准施教

发表时间:2020/9/3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8月上   作者:蓝霞
[导读]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在经济上逐渐有了长足的发展,但是随着时代的进步信息化时代与跨文化的传播进展中我国传统文化正在逐渐弱化。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马山县白山镇同富小学   蓝霞   530600

摘要: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在经济上逐渐有了长足的发展,但是随着时代的进步信息化时代与跨文化的传播进展中我国传统文化正在逐渐弱化。扎根马山传统民族文化“四宝”,让民族文化教育走进课堂,培养学生高尚情操的同时,保护少数民族文化,将马山传统民族文化“四宝”发扬光大。
关键词:马山传统文化;少数民族;保护
        我国民族文化的衰退并不是完全消失而是由于各种因素而造成的文化变异,甚至部分知晓特色文化知识的一代人已经逐渐老去,而新时代青少年人对特色文化并不热衷,所以,如果不及时采取特色文化保护措施就会导致我国民族传统文化演变成无文字传承,从而失去民族特征。本文针对我国现代化进程中少数民族文化遇到的冲击影响与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并积极探索出我国特色文化的保护措施,以保证特色文化得以传承。
        一、我国现代化进程中少数民族文化的发展现状
        我国作为多民族国家,少数民族文化也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的进步发展国民经济都得到极大的飞跃,现代化进程也是文化的一种变迁形式,虽然国家都尤为重视少数民泽文化的保护,也针对其采取了相应的保护措施,但是在全国各地的民族都在想现代化进程的迈进可以发现各个民族与国家之间的交流逐渐密切,而少数民族文化也正在遭受波及影响。一些少数民族为了适应现代化发展进程提高自身生活质量正在逐步朝着主体民族相融合,在融合过程中部分特色文化也被主流文化所取缔,这就造成我国传统文化逐渐消失的情况,而我国本身就是作为多民族国家而创立,如果特色民族文化遭到缺失就会严重影响我国的发展,所以,我国民族政策的主要内容就是保护国家传统民族文化,在保护中也尽可能促进少数民族的发展。少数民族的大发展是为了更好地满足各个民族人们的精神需要,将中华传统文化进行传播,进而构建出特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落实科学的发展观念,在如今的形势之下保护少数民的传统文化已经成为刻不容缓的历史保护任务。
        二、我国现代化进程中少数民族文化受到的影响
         (一)我国现代化进程对少数民族文化的正面影响
        1、语言方面影响
        汉语语言是我国的主流语言,与少数民族语言来讲汉语的普及化对人们在交流沟通中有着绝对的优势。由于少数民族的语言较为独特,在人们生活、工作中普及化比较低,如果只是利用少数民族语言进行交流就会出现交流不畅的现象,所以,结合自身实际情况而考虑将汉语作为少数民族学习的重点可以促使各个民族的语言逐渐同步化,方便各个民族之间的深入交流,在交流中加速自身民族的发展。
        2、思想方面影响
        少数民族都有各自的思想民族文化,例如回族生活习俗与“清真”为一体,在生活中讲求身心洁净,饮食方面遵循“禁食猪肉”的习俗;朝鲜族以能歌善舞而闻名,不论男女老少都能唱会跳而且以白米饭作为饮食主体,有好吃狗肉的习俗;维吾尔族最反感穿着短小袒胸露背的衣物,饮食上禁食所有动物的血与未经宰杀而自然死亡的动物。因为不同的生活环境造成各民族生活习惯的不同,但是在少数民族与先进文化逐步交往中少数民族的文化思想正在逐渐改变,在主流思想融合中各个民族的行为方式逐步一致发展。



        (二)我国现代化进程对少数民族文化的负面影响
        1、民族资源逐渐流失
        随着我国现代化逐步进程中一些由于工作、生活而需要进行汉语学习的少数民族不仅在语言上逐步被同化,在穿着与生活习惯等方面也向着主流文化而趋步同化,部分年轻的少数民族盲目崇拜主流文化,将自身生活习惯、生活方式与生活需求都进行不同程度的摒弃,甚至将特色民族语言也抛弃。相比有形文化遗产而言,民族语言更是非物质遗产的民族灵魂载体,一旦民族语言缺失民族文化的精魂也就随之消失,同时少数民族人们缺乏民族文化传承的意识,一些具有民族历史的古墓、古建筑等正在逐渐受到摧毁,甚至部分特色具有民族浓郁气息的民歌逐渐被民族所遗忘,也正在面临消失的危险。
        2、民族文化商业庸俗化
        少数民族文化由于历史的传授都具有独特的异域风情,比如壮族的“三月三歌节”、傣族的“泼水节”、彝族的“火把节”、苗族的“芦笙节”和瑶族的“盘古王节”等盛大节日。随着我国旅游事业的发展和繁荣,民族文化已经成为我国旅游产业的重点内容。但由于引导与规范有待加强,导致我国民族文化出现商家不正当行为,这样民族文化商业的庸俗化,将弱化民族文化特色。
        三、扎根马山传统民族文化“四宝”,精准施教
        (一)提高学生对少数民族文化的认识
        要想保护少数民族文化首先就要提高大众对少数民族文化的认识,通过信息化等渠道等向中国人民普及少数民族文化的重要性,让国民真正理解少数民族文化保护的意义,并加强少数民族成员对自身传统文化的民族自信心,积极鼓励新时代少数民族人员在保护文化的基础上重视文化的传承与弘扬。只有大众清楚地明白少数民族存在的价值才能够力争全民共同为保民族文化做出贡献,同时少数民族成员对民族文化的重视程度也是文化是否能得到保护的关键因素。
        (二)、创新民族文化教育
        在教学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是组织者和引导者。作为教师应充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当“导演”的角色,做一名新形势下的优秀教师。将马山传统民族文化“四宝”引进课堂教学,让学生学会壮族三声部民歌、壮族会鼓、打扁担舞、传扬舞。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互动性,让学生主动积极的投入到“四宝”的学习当中。鼓励学生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有自己对“四宝”的独到见解,鼓励他们创编歌词、创编动作、创编节奏等。
        四、结束语
        我国各个民族都有自己不同的特色文化,尤其是歌舞语言更是民族文化的特色之一。例如马山的壮族三声部民歌、壮族会鼓、打扁担舞、传扬舞。这些优秀的民族文化不应该被埋没,应该引入课堂,让更多的人来传承和发扬。 
参考文献:
[1]谢华瑶.论地方政府在保护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主导作用[D].北京:中央民族大学,2018,76(45):63-76.
[2]吕丽萍.论现代化进程中东北地区少数民族文化传承与经济发展[J].辽宁经济,2019,408(17):32-33.
[3]肖兴原.现代化进程中湖南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与开发[J].民族论坛,2019,86(21):37-4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