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如何提高小学生数学计算能力的策略探讨

发表时间:2020/9/3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8月上   作者:胡裕斌
[导读] 快速、准确的进行计算是当前小学数学教育中最为主要的一个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是当前小学数学教师的重要教学任务,也是实现学生综合素质能力提升,加强思维意识培养的主要条件。

云南省昭通市昭阳区第四小学  胡裕斌  657000

摘要:快速、准确的进行计算是当前小学数学教育中最为主要的一个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是当前小学数学教师的重要教学任务,也是实现学生综合素质能力提升,加强思维意识培养的主要条件。但是就笔者多年的教育教学经验进行分析和总结来看,部分学生对于数学定义和概念的理解较为透彻,而在实际计算解题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有各种障碍。因此,本文探讨了小学生数学计算能力的培养策略,以期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小学数学;计算能力;教学策略
        数学计算是当前小学数学教育的主要教学内容,其能够有效加强学生计算和分析能力,并在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思维培养的过程中也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促进效果。随着当前课程改革的不断创新与综合性发展,提升小学生数学计算的能力,加强计算的准确性和高效性也就成了小学数学计算的主要教育教学目标。
        一、开展数学计算活动,引导计算练习兴趣
        数学计算活动以其丰富多彩的形式和生动活泼的氛围广泛吸引小学生的目光。这种教育方法因其特殊的趣味性和多元性可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与数字化教学设备的结合,教师可以通过数字化教学设备设计数学计算游戏,玩游戏的过程将知识有规律并循序渐进地讲述给小学生,使学生置身于游戏的乐趣中,对于游戏和老师所传达的内容更深刻和牢固的理解并记忆,如此才可以促进学生学习兴趣的产生,展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观积极性,不单单可以让学生认识到真正的数学语言,还可以强化学生的计算能力。
        比如,在学习《混合运算》等内容时,教师可以把全班同学分成两人一组的形式,或者直接同桌合作,小组与小组之间进行比拼,比拼内容是教师在投影屏幕上利用抽奖软件随机抽取4个数字,哪一组先把4个利用加减乘数混合运算得出“21”的结果,哪个小组就得一分,如果抢答后计算错误则由对方得一分,其它没有参加比拼的学生也可以参加,如果被其它学生先算出来两组都不得分,如果四个数字无法得出“21”的结果,那直接过滤掉,双方不得分。最后几轮比拼下来,得分最高的一组获胜,可以取得相应奖励。
        抽到的数字可以组成不同的习题,既让学生锻炼了数学计算能力,又加深了对于混合运算的理解。而且这样的教学形式具有一定的运气成分,改变了枯燥乏味的课堂气氛,让每个学生都乐于参与其中,并获得学习的满足感。
        二、联系生活实际,增加计算练习频率
        目前小学数学老师只是注重课堂教育和书本教育,对于知识与实践的结合比较轻视,小学生初步接触比较系统的数学学习,如果只是从教材上认识数学和感知数学是远远不够,这样也很难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和练习计算能力的热情。其实教师最精髓的教学便是将相关的专业实践经验传授给学生,与实践相结合的课本知识其实更容易加深学生的印象和学习体验。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必须要增加学生计算练习的频率,最好是将计算的练习融入生活,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资源,将抽象的数学知识扎根在学生生动形象、丰富多彩的生活背景中,使其无处不在。



        比如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超市购物”作为切入点,先询问学生“同学们有没有跟爸爸妈妈逛过超市呀”,学生回答“有”,教师继续引导“老师这个周末去逛超市,买了好多好吃的,你们猜都有什么”,学生积极性一下子被调动了起来,然后老师又问:“老师买了5个丝瓜,一个3.2元,还买了6个苹果,一个0.7元,你们说老师逛超市花了多少钱?”,学生们带着问题去进行数学计算,在练习了计算能力的同时激发了学习兴趣,活跃了课堂氛围。
        教师应在在生活背景下引导学生通过体验、思考、探究、感悟等途径,认识身边的事物,用数学思维、数学语言进行表达与交流,在此过程中形成对数的敏锐直觉,启发学生不断锻炼计算能力。
        三、对部分基础较差的学生进行针对性的基础教学
        另外那就是针对部分基础环节薄弱的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数学基础计算能力的教学工作,以此来打牢该部分学生的基础,让他们减少学习数学的阻力,跟上现有的数学教学进度。
        例如,学习《负数的初步认识》,老师在上课的时候可以先回顾一下自然数、奇数偶数、分数等数学概念,让这部分知识掌握不牢的学生再重温一下,增加对数学各种数字类型的认识,然后再开始讲负数的特点,负数的构成等,让学生们增加对数字的认知,方便后续的数学教学工作。并且在下课之后,老师还可以让这部分基础不好的学生将几种数学概念写出来,每一种概念列举几个数字,用这种方式来增强学生之前的基础。
        四、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有的学生在计算的时候由于不够认真,书写潦草,抄错数字等情况,使结果出现错误;有些学生在计算的时候不喜欢动手或者不喜欢打草稿,只用口算,审题的时候粗心大意,题目没看完就开始做题,不知道灵活地运用计算法则导致出现计算错误。针对这些情况,教师首先应给每一位学生发一个草稿本,要求学生写草稿的时候也要书写规范。教师还要不定期地进行检测,对书写规范的程度采取相应的措施,从而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打草稿的习惯。在做题的时候,应让学生先观察题目的特征,认真审题,从而选择合理的计算方法,并将数字及符号弄清楚。引导学生在面对较大数据的时候,可以灵活合理地进行计算,做到省时、省力,这样不仅提高了计算速度,同时将计算质量也提高了。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计算能力是数学学习中的基础也是关键点所在,是贯穿学生整个数学学习生涯的基本技能。尤其在六年级学生知识点转折的关键时刻,如何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将成为小学数学教师的重点授课内容。教师在实际课堂教学中就需要注重对学生现有基础性知识的重视,结合学生当前的心理发展特点和学习习惯的体现来进行重点分析。教师还需要通过教学方式的改善,针对性的采取各种有效措施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课堂练习的实际效果,最终能够达到培养学生良好计算习惯促进学生计算能力提升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吕芳.小学生数学计算能力的培养研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8(13).
[2]佚名.浅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J].中华少年,2019(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