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 赖森水

发表时间:2020/9/3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8月上   作者:赖森水
[导读]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有助于数学学习质量的提升和进步。

泉州市洛江区洪德小学   赖森水   362015

摘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有助于数学学习质量的提升和进步。针对小学生来说,解题能力的培养能够建立起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让学生发现数学学习的乐趣和成就感,因此教师需要将解题能力的培养放在教学的首位。本文主要探究了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路径,以期能够提升我国小学数学教学水平。
关键词:小学数学;解题能力;培养途径
        前言: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是一项复杂、系统的教学工作,学生的解题能力不仅关系着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也关系着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能力。在数学学习中,学生往往会因为没有具体的解题方法、找不到解题的思路而对数学学习产生困惑,甚至对数学学习产生畏难的心理,久而久之对数学学科产生抵触和排斥的情绪,造成数学学习质量的下降。
        1.建立清晰的审题能力,形成数学学习习惯
        数学本身是一门逻辑性、抽象性的学科,针对小学生来说会有一些吃力,因此教师在教学中首先可以帮助学生建立一种清晰的解题能力,使学生形成一种良好的审题习惯,然后再进行数学问题的解答和计算。在数学学习中,常用的数学语言一般包含数字、数学符号、生活语言、图像、图表等等,因此将数学语言进行有效的转换,学生就能够从抽象、复杂的数学试题中发现一种数学的规律和统一性,这样不仅能够促进学生的解题能力,还能够促进学生的左右脑锻炼[1]。
        例如试题:甲乙二组合作修一条长约925千米的路,前4天共修了220千米,问,再修15天能不能修完这条路?学生在看到这种试题的时候,直接就会写出答案:220÷4=55(千米),55×15=825(千米),825千米<925千米,所以15天不能修完这条路。很明显这种解题方式是错误的,学生正是没有认真的审清题目,造成了解题的错误。学生在实际解答中忘记了加上已经修好的220千米,所以问题的答案是完全错误的。
        学生只有拥有了正确、清晰的审题方式,才能够提高解题能力,审题是数学学习过程中首要环节,也是重要的一部分,只有建立这种正确、科学、清晰的审题方式,才能够养成数学学习习惯,进而提升数学解题能力。
        2.灵活运用多种方法,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小学数学属于基础阶段,学生在此阶段打好基础,形成一种良好的数学思维,就能够帮助学生提高数学学习质量,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运用多种计算方式进行数学题的解答和计算,让学生发现数学学习的多样性和灵活性,使学生能够在数学学习当中建立其学习的兴趣,挺高数学学习的积极性。运用多种计算方法,学生能够在思考、分析、解决的过程中形成一种更灵活的数学思维。



        例如应用题:A鱼缸和B鱼缸中共有小鱼90条,A鱼缸比B鱼缸的小鱼条数的2倍少30条,问,两个鱼缸中各有多少条小鱼?
        在这道题目中,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多种方法的解答,通过引导,学生很快的就能想出第一种方法,将B鱼缸中的小鱼设定为X条,A鱼缸中有90-X条,然后找出其中的等量关系:A鱼缸=B鱼缸×2-30条。学生通过等量关系的查找,就能够列出方程式:90-X=2X-30。根据方程式,就能够算出A、B鱼缸中各有多少条小鱼。
        接着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第二种方法的解答:假设B鱼缸有X条,A鱼缸有2X-30条,方程式列出来为:(2X-30)+X=90。这种方式也同样能够算出A、B鱼缸中的小鱼数量。
        学生通过多种方式的计算,就能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进行有效地思考,形成一种多元化的思维模式,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数学应用能力。
        3.多人合作,寻找数学学习方式
        在数学学习中,每一个学生都是学习过程中的主人,因此教师要认清自己在教学中的角色,引导和帮助学生自主完成数学学科的探究和思考,从而提升学生的自主意识和主观能动性。数学本身是一种探究性的知识学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很容易受到主观思想的束缚而具有一定的思想狭隘性,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多人合作的教学方式开展教学,通过多人小组合作的方式,学生能够感受到更多思想、想法的碰撞和延伸,进而延伸自己的思维和思想格局,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和探究精神、合作意识[2]。
        例如在进行“小数乘法”的教学中,以习题“1.26×3.486=?0.258×9.467=?”为例,教师可以让小组进行研究和谈论,看一看,小数乘法算式的特点,找一找结果和题目之间的特点。在探讨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要求,首先要求学生进行独立地思考,尽可能更全面地找到他们之间的关联性和特点;然后每一位同学进行思路和语言表达的整理,整理完成后再进行小组间的交流;之后,由小组成员轮流进行阐述和探讨;最后小组成员对问题和答案进行整理,准备全班的汇报。
        通过多人合作的小组交流探究方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会提升,通过每个人不一样的想法交流,学生能够在此过程中选找到与他人合作的乐趣和意义,同时为以后的数学学习奠定良好的思维基础,从而提升数学学习质量。
        结束语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进行解题能力的培养是一项循序渐进的过程,小学数学教师只有抓住数学教学的特征和学生的年龄特点进行教学实践的开展,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建立清晰的审题能力,形成数学学习习惯;灵活运用多种方法,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多人合作,寻找数学学习方式等等途径,同时以学生为数学教学的中心,才能够有效地让数学教学提升到更高的台阶。
参考文献
[1]李久花.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方法[J].学周刊,2020(23):95-96.
[2]李文翰.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J].课程教育研究,2020(26):9-1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