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课本剧社团活动与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结合

发表时间:2020/9/3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8月上   作者:焦宏莉
[导读] 课本剧社团活动通常出现在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中,可以进一步丰富课堂教学内容,让原本较为沉闷无趣的语文课堂变得更为“生动活泼”,是一项根据低年级学生的性格和学习特征发展而来的一种教学方式。

陕西省商洛市洛南县西街小学 焦宏莉

摘要:课本剧社团活动通常出现在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中,可以进一步丰富课堂教学内容,让原本较为沉闷无趣的语文课堂变得更为“生动活泼”,是一项根据低年级学生的性格和学习特征发展而来的一种教学方式。而纵观现阶段大部分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仍然沿用传统单一的课堂教学模式,使得语文课堂教学毫无生机、死板沉闷。如何有效结合课本剧社团活动来实现课堂教学氛围的活跃,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目前大部分语文教师需要重视和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课本剧;社团活动;语文课堂教学;有效结合
        课堂本身是具有生命力的,关键要看教师如何激活课堂生命力,让原本死板的课堂教学变得灵动有趣。基于此,如何在结合教学内容的情况下,实施更具生命力的课堂教学呢?课本剧社团活动与语文课堂教学有效结合的形式,在我看来就是一种很好的选择。
        一、教学结合“课本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对于学习意志力和自制力较低的低年级学生来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如何让在有限的时间内让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快速地产生兴趣,是教师需要及时解决的教学问题之一。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常常可以发现低年级的学生上课极容易走神、发呆,整体的学习情绪和学习状态非常的不稳定,对于课堂上所学的知识更是掌握的不完整。这种现象的产生与学生是否对课堂教学的内容产生兴趣息息相关,在对学习不感兴趣的情况下,低年级的学生很难通过自我控制将注意力放在学习上,往往会出现以上所说的课堂学习现象。
        所以,在针对低年级的学生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首先根据教学的内容找到、设计出一个有趣的切入点或者引入点。像在教授学生“识图辩字”的过程中,如果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一板一眼的带领学生进学习,学生很容易感到无聊,从而降低学生一开始就不高的学习热情。而根据这个字的象形特点,给字体本身编造一个故事,引导学生进行大胆的联想和想象,让学生的脑海中呈现出一幅生动的故事画面,会加深学生对学习的印象。之后,教师再根据之前编造的故事,组织和引导学生,自主编排、演绎一段小小的课本剧,以课本剧社团活动的形式,将原本“静态”的课堂转变为“动态”课堂。进一步帮助学生记忆这些字词的同时,有助于教师更好地激发学习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课堂教学活动参与度的有效提高,最终实现课本剧社团活动与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结合。
        二、结合“课本剧”营造语言环境,加强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1世纪出生的孩子,受到信息时代的影响,见过的新事物较多,思维上较为活跃,所以沉闷且无趣的灌输性语文课堂教学,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从一开始就不想参与语文课堂教学活动。由此可见,语文课堂的教学方式影响这学生的学习兴趣高低,而学生的学习兴趣又直接影响到学生的课堂参与度,缺乏学生主动参与的课堂,必定是死气沉沉、毫无生命力的课堂。


为了让学生保持对语言学习的兴趣,打开学生内心向往语文学习的大门,引导学生走上一条正确光明的语文学习之路。教师要学会利用一切可用的教学资源,创造更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条件,最大限度地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在既保证课堂教学效率的基础上,做到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提高。
        课本剧社团活动与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结合,可以作为教学的突破口,改善原有老旧教学模式带来的弊端,实现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的有效改良。激发学生阅读和体会课文潜在能力的方式方法有很多种,而课本剧社团活动的编排和表演不仅可以做到这一点,还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课本剧社团活动与语文课堂教学的结合,相比于以往传统模式下的教学,会更加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给予学生更深刻的学习体验,更有助于学生不自觉的投入到课文和角色中进行学习探究。例如,在《小壁虎借尾巴》这篇课文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自主阅读,先将课文的故事情节和基本脉络搞清楚,在通过教学安排和引导让学生走入角色的内心。让学生在课本剧社团活动的参与中,有身临其境之感,帮助学生进一步从人物去理解整篇文章想要表达的中心思想,强化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和领悟,培养学生对于语言的敏感度。
        三、结合“课本剧”教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语文的学习不仅仅是为了帮助学生应付考试,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教会学生如何在实际生活中去广泛的应用。语文课堂的教学原本应该是灵活多变,生动形象的,但却因为受到“应试教育”体制的严重影响,使得小学语文课堂缺少一定的灵动性,整体的课堂教学氛围无聊死板,难以调动学生进行学习。课本剧社团活动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应用,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这一缺陷,使得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找回了原有的生命力。
语文课堂实际教学过程中,我通过结合音乐、舞蹈以及美术作品,在原有的课堂基础上,根据教学的内容,设计出了多种形式的课本剧舞台。其中的每一个环节都鼓励、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这样一来不仅能够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对课文的阅读理解能力,还可以增强学生的写作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实践能力。例如,在人教版一年级语文教材《司马光》这一课的教学中,先让学生通读全文,学生在大概了解了整个故事的内容和情节之后,教师在引导学生对这篇文章进行适当的改编,改编完成之后组织学生进行演绎。学生可以在整合故事、梳理人物情节、弄清任务对话、设计相应场景这一整个筹备过程中,得到更切实际的锻炼和培养,以课本剧社团活动参与的形式,跳出传统课堂教学下的局限性,给予学生更具创造性的学习过程,有助于学生更全面的发展。
        结语:总而言之,课本剧社团活动对于语文教学来说,起着活跃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焕发课堂活力,点燃学生学习热情,以及培养学生各方面学习能力的作用。甚至在特定情况下还能激发学生的学潜力,帮助学生更加透彻领悟和理解相关的知识点,锻炼学生的语文知识运用能力,起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将其与语文课堂教学进行有效的结合,不失为是一种明确的教学选择。
参考文献:
[1]韩冬梅.浅析“课本剧”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黑河教育,2019(12):71-72.
[2]李生福.课本剧编演的教学方法在小学语文课中的运用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9(30):146-14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