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通过阅读教学提高小学三年级学生的习作能力

发表时间:2020/9/3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8月上   作者:钟丽珍
[导读] 教学中不难发现学生在阅读课堂中不会说,在习作课堂中不会写。

广东省东莞市寮步镇横坑小学  钟丽珍 523400

摘要:教学中不难发现学生在阅读课堂中不会说,在习作课堂中不会写。如何帮助三年级的孩子从看图写话过度到习作?本文通过一、以读代教,培养语感;二、从阅读教学中学习文章的结构和表达方法;三、多读多背,积累词汇。四、 加强阅读教学中的口语交际训练。五、读写结合,锻炼孩子的习作能力。六、注重课外阅读,做好读书笔记这六个方面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阅读  语感   以读代教  口语交际  积累 
        对比《新课程标准》中对低中两个学段的学习要求,不难看出要求学生从写一句完整、通顺的话,过渡到通过想象画面来写一段完整通顺的话,对于三年级的孩子来说,是个转折点,这也是小学三年级语文教学的难点。
        在教学过程中,不少学生害怕作文,提起笔无从下手。我觉得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1.沿承一二年级写话的习惯,记流水账。2.没有语感,写出来的句子不通顺。3.不注意观察周边事物,对事物的特点不了解。4. 语言积累少,句子写出来不通顺、不生动,难以写具体。5.缺乏想象力。6.难以表达真情实感。
        学生从阅读中汲取营养,利于学生从读中学写,促进写作能力的提高,这也是作文教学的基本途径。如何通过阅读教学来提高三年级孩子的习作能力呢?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努力。
        一、以读代教,培养语感。 
        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在阅读教学中,不管是理解字词意思还是课文大意,大都可以通过让学生多朗读,在读中体会,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在读中产生语感。
        很多孩子语感不好,写的句子不通顺,大多都是平时朗读得少,缺乏在朗读中体会句子的成分和结构排列顺序。例如 “每当夜幕降临,北京就亮起来了。” 这是一个四要素句,如果是一二年级时,老师在课堂上须把句子拆分,让学生了解句子的成分、结构。通过不断朗读,再遇到类似的四要素句时,学生自然而然就知道这是一个四要素句,并能够在句子缺失某个成分时知道缺失的是什么内容。这就为写一个没有语病的句子打好基础。
        二、从阅读教学中学习文章的结构和表达方法。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渗透作文指导。指导学生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分析事物、遣词造句、连句成段、连段成篇的方法。每学习一篇课文时,注意对课文的结构和写作方法进行分析。如《秋天的雨》中,二、三、四自然段都是采用了总分的结构方式,先总写秋天的雨的特点,再具体介绍每个特点,理解作者是如何选材,如何把特点写具体生动。教学中持之以恒地在阅读教学中渗透写作指导,潜移默化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
        三、多读多背,积累词汇。
        常言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句话告诉我们:文章写得好,更多的原因在于积累。
        只有词汇、短语积累到一定的程度,写起作文来才可能胸有成竹。古代的文人学士,如韩愈、苏东坡……他们没学过语法,修辞、逻辑,但能写出千古流传的好文章,奥秘在于他们熟读了大量的优秀作品,形成了敏锐的语感。故语言的积累,语感的形成,有懒于多读多背。


如何运用语言文字,写作能力的的形成,也需多读多背才能形成自己的语感。
        四、 加强阅读教学中的口语交际训练。 
        学习语文,目的是会用语言文字为日常用语服务,为习作服务。语文教学中有这样一句话“会说就会写”,可见,不管是阅读教学还是口语交际教学,最终都是为习作服务。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挖掘课文中可以拓展学生思维的语言点,鼓励学生多说。如三年级下册《检阅》一课,可以让学生思考一下队员们在教室里“鸦雀无声”的时候会想些什么?在训练的过程中,当其他同学在休息的时候,博莱克是怎么做的?当阅兵仪式开始了,他又是怎么想的?通过这样提问,训练了想象力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在输出的过程中锻炼了表达能力。
        五、读写结合,锻炼孩子的习作能力。
        读写结合是以文章为载体,从文章的内容出发,设计与之相关“写”的训练,使阅读、写作、思维训练三者融为一体。通过以读带写、以写促读的读写训练,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能力得到提升。因此读写结合的训练在语文教学环节中尤为重要。
        学习课文后,可让学生仿照作者的写作手法去写一写。如通过《美丽的小兴安岭》,学生学习了按时间顺序,抓住小兴安岭四季不同的特点来写。课后可以让学生仿照本课的结构先构思一下怎么写自己的家乡,练习抓住某个季节景物的特点,模仿作者的写作手法,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把景物写生动具体。
        六、注重课外阅读,做好读书笔记。 
        读书笔记是指读书时把自己的读书心得记录下来或把文中的精彩部分整理出来而做的笔记。“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写读书笔记是训练阅读的好方法。列宁具有惊人的记忆力,但是他却勤动笔,写下了大量的读书笔记。托尔斯泰要求自己身边永远带着铅笔和笔记本,读书和谈话的时候碰到美妙的地方和话语都记下来。在阅读时摘录书中的优美词语,妙语妙句,精彩片段……并反复吟诵,只有经过长期积累,语言才会丰富,写作时大量生动的语句就会涌向笔端。
        小学语文教学,归根结底是语文基础知识的积累及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语文教学应注重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从整体上提高学生语文素养。”语文教学担负着的积累语言的任务,包括语言材料、语言范例、语言知识三方面的积累。语言材料主要是指汉字和词语;语言范例是指好词佳句、名段名篇名作;语言知识是指同语言材料、语言范例的掌握密切相关的字词句篇、语法逻辑等知识。语言积累的方式各不相同:读中积累、学中积累、说中积累、用中积累、课外阅读中的积累等。
        当然了,在实际教学中,以上的做法不是孤立存在,只有把它们有机的结合起来,处处留心为学生创造施展才华环境,不断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掌握小学生作文心理,以作文情感为动力,以材料的积累为内容,以写作的技巧为准绳。有了这些,相信学生的作文内容定会丰盈起来,写作水平定会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2012.
[2]胡道宏.如何培养中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J].快乐阅读?经典教学,2010(7):22-23.
[3]张鸿苓.语文教育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
[4]张照清.基于课外阅读基础上的小学语文核心素养探究[J].作文成功之路(上),2016(08):4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