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中段教学中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

发表时间:2020/9/3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8月上   作者:闫曼
[导读] 小学语文教学包括识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与综合学习五部分,其中阅读教学对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培养具有较大影响。

贵州省贵阳市观山湖区第一小学   闫曼 550009

摘要:小学语文教学包括识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与综合学习五部分,其中阅读教学对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培养具有较大影响。培养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可促使他们在自主阅读中获得更多知识,提升其语文素养。在小学阶段中,三、四年级是学生阅读能力快速发展的阶段,所以教师要加大阅读教学力度,采取有效措施,增强学生的阅读能力。
关键词:小学中段;语文教学;阅读教学;有效策略
        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行和新课改的深化,小学语文教学也面临着改革和创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是培养学生良好文学素养和思维能力的重要方式,也是语文教学中的重难点内容,因而在语文教学中占据着非常重要地位。小学中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阅读基础,所以其阅读教学方向也将从基础知识的掌握,开始转向深层次阅读方法的理解和运用,所以对现有教学方法作以改进,寻找更为合适的教学方法,提升阅读教学成效,成为了当前小学语文教师最为关注的课题之一。
        一、小学中年级孩子的特点
        1、性格特点
        (1)情绪不稳定
        小学中年级的学生,由于生活经验不足,其心理尚未成熟。因此他们在面对一些较为严肃的氛围时,会感到心慌、害怕,甚至会哭泣。面对新奇的事物时,又易激动,难以控制自己的情绪。小学中年级的学生喜欢与同龄人一起学习或玩耍,因此较为在意他人对自我的评价,内心也处于一种脆弱敏感的状态。
       (2)个性差别大
        由于家庭环境及其他因素,造就了孩子不同的个性,孩子与孩子之间的个性差别较大。例如有的孩子自视过高、自卑、过度在意别人的评价等不同性格特点。总体上看,不同的孩子在个性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教师在教学时,应该根据孩子们的具体个性来制定教学方案,以此来为同学们提供一个良好的教学体验。
        2、学习特点
        (1)自控能力差
        小学中年级的学生,正处于一个爱玩的年纪。随着自身年龄的增长,他们在生活方面表现得越来越独立,在心理上也有了自己的想法,希望得到外部的肯定与认可。然而,其自控能力还没有发展起来,很难在学习和生活中的各个方面控制好程度,也很难在一段较长的时间内集中自身的注意力。
        (2)认知水平低
        小学中年级的学生,其语文基础较为薄弱,由于其认知水平的限制,他们在阅读的过程中会遇到各式各样的困难。并且,小学中年级学生的判断能力还有待提高,其对各项事物的好坏还无法拥有一个较为准确的判断。因而孩子们在阅读的过程中,非常容易受到不良信息的干扰。
        二、小学语文中年级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
        1、正确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
        教师带领同学们进行个性化的语文阅读教学,并不意味着教师就什么都不管了。


我们作为一名一线教育工作者,应该在尊重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的同时,正确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以此来引导同学们向一个健康的方向发展。
        例如:教师在带领同学们学习《我不能失信》这篇课文时,就可以先让同学们通读一遍课文,把不认识的字标出来。然后,教师再统一汇总一下同学们不认识的字,并为之一一解答。随后,教师可以让同学们再读一遍课文。待同学们读完之后,教师可以先问同学们:“同学们,你们在读完这篇课文之后,有没有什么感悟呀?”这时,教师可根据同学们的回答情况来做出具体反应。如果同学们比较积极,那么教师就可以根据同学们的回答情况,将同学们的回答做一个汇总,接着进行教学。如果同学们不太积极,教师就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来引导同学。“同学们,你们觉得课文当中庆龄的行为是不是一种诚实守信的行为呀?”“同学们,你们觉得诚实守信是不是一种好的道德品质呢?”“既然诚实守信是一种良好的道德品质,那么我们在生活当中应该怎样去做呢?”这样,教师既能正确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又可以引发同学们的独立思考,让同学们对阅读内容产生更加深刻的理解。
        2、任务型教学,锻炼学生自主学习
        在小学中年级的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为学生今后的语文学习打下基础、教师通过运用任务型教学法向学生提出问题,要求学生以个人或者小组的形式解决教学问题,并在思考与探索问题的过程中锻炼自主学习能力。
        例如,教师在教授《桂林山水》这部分教学内容时,可以通过应用任务型教学法,加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在教学课堂开始时,可以先向学生布置教学任务,比如:大声朗读课文,划出课文中的生字生词,并标注拼音以及注释。再次大声朗读课文,寻找课文中描写桂林山水的好词好句,与小组成员讨论这些句子都应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将你所发现的好词好句摘抄下来,并仿照修辞手法进行仿写、与小组成员分享,你去过的最美丽的地方是哪里呢?学生通过完成以上教学任务,能够对文章有基本的认识与了解,并在此过程中加强了自身的自学能力。
        3、讨论式教学,加强学生思辨能力
        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积极开展课堂讨论活动,即应用讨论式教学法,可以让学生在讨论过程中加强对于自身思辨能力的练习,同时培养自身的语言表达能力,进而使自身的语文能力得到提高。
        例如,教师在教授《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篇课文内容时,可以应用讨论式教学的方法引入课文主题,从而激发学生对于本节课学习内容的兴趣,加强课堂参与度,提高课堂学习效率教师在课堂开始时,可以向学生提出:“今天,在这节课开始之前,我想问大家一个问题.那就是你是为了什么来读书呢?”学生可能会回答:为了更好的生活资本,为了学习到更多知识,为了以后能成家立业等等。接着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并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讨论读书的目的以及自己今后的目标。学生在讨论过程中,能够加强自身的语言组织能力,同时使自己的思辨能力得到加强。
        三、结语
        综上所述,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提升小学中年级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要在全面了解学情、遵从教学规律的基础上,采取任务驱动等教学手段,确保学生的阅读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裴钰.小学中年级有效阅读的策略研究[J].课外语文(下),2017,(12):95.
[2]马张余.小学中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策略探究[J].神州,2017,(35):11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