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份证号码:42032119811107XXXX 湖北省武汉市 430000
摘要: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因此,住房问题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在城市化进程中,建筑业已成为我国重要的基础产业。在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基础上,新时期建筑的功能要求也在不断提高。目前,建筑业发展的关键环节是如何设计符合城市绿色发展需要的生态建筑,本文主要对现阶段生态建筑设计工作的现状进行分析,研究可行的优化解决方法,希望以此来推动建筑学设计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建筑学设计;生态建筑;设计方法
1 生态建筑整体概述
(1)生态建筑定义。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特别是工业革命以来,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遭到严重破坏,特别是在现代工业发展中,导致人类生存环境与自然生态环境失衡,达到前所未有的破坏程度。正是对自然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给我们带来了许多惨痛的教训,也给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敲响了警钟。因此对于建筑业来说,对于这个严重的问题,如何处理好建筑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平衡成为一个非常紧迫的任务。近年来,社会各界已经充分认识到这一问题的严重性,并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许多政策和方法,其中生态建筑设计理念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生态建筑的定义是将生态学的有关原理和方法与建筑发展相结合,在生态学原理的基础上进行改造利用自然的建筑设计,实现人的发展的协调发展,以建筑与自然环境为根本目标,进行相应的生态建筑开发。
(2)生态建筑有着它自身特有的一些特点,一般来说,生态建筑有三个基本特征:(1)生态建筑在物质消耗方面是低消耗的。为了满足生态建筑的要求,在建筑设计和施工过程中,必须尽量将建筑和周围环境所需的资源减少到最低限度。要保证建设过程中保持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与稳定,不允许超过生态系统,达到低消耗的目的。(2)回收利用。在生态建筑设计过程中,必须保证其所使用的资源和能源能够实现循环利用和可持续利用,从而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生态建筑作为城市生态系统的一部分,必须在自我平衡和外部环境影响方面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3)环境适应性。生态设计追求的一个理念就是尽量与周围环境保持平衡,保护外部环境不受破坏。因此,在建筑设计过程中,从一开始,对于整个建筑来说,无论是从建筑地址的选择还是整个建筑的设计,都必须能够与周围环境保持平衡,并充分利用现有的自然环境因地制宜地进行设计。
2 生态建筑学在高层建筑设计中的运用原则
2.1 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可持续发展作为我国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我国各行业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因此,高层建筑设计也应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具体来说,在建设过程中,既要考虑高层建筑的生态性,又要考虑环境的发展要求。在高层建筑设计中,环境的利用和发展应符合人性化和未来环境可持续建设的要求,保证资源与生态的相互协调,减少污染,以适应社会的进步,提高人民生活环境质量,更好地提高人民生活水平[2]。同时,要尊重自然,因地制宜,利用好环境优势,为人们提供一个可持续发展的艺术生活环境,充分提高资源利用率。因此,还需要对周边地区的发展现状、资源形态和人口分布进行调查,设计出最符合当地居住特点的生态建筑。一般来说,要最大限度地保留当地资源和特色,减少损失。
2.2合理化原则
由于高层建筑结构的特殊性,在设计时应考虑其自身结构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在保证稳定性和安全性的基础上合理规划高层建筑结构。在生态建筑中,建筑设计更多的是关于节能技术、绿色材料、环保设计等方面。要使其与高层建筑充分融合,还需要提高其合理性。例如,高层建筑不同于普通建筑。由于楼层较高,一旦发生地震、暴雨、火灾等灾害,高层居民的疏散和安全存在很大隐患。因此,有必要加强抗震结构的设计,这就要求对消防设备和内部材料的选择进行科学规划,并有更准确的数据支持和综合规划。
2.3以人为本
生态建筑的理念是为人们提供一个能够促进可持续发展的生活环境。它既能保持环境的自然特性,又能满足所有人的需要。在感受设计之美的同时,也能感受到生态之美。因此,“以人为本”是生态建筑设计的基本原则。例如,在排水系统设计中,可以加强水资源循环利用设计,配置雨水收集器冲洗厕所用水或提供外部用水,设计生活用水回收系统,提高资源利用率。因此,只有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才能保证生态建筑的可持续发展。
3建筑设计中生态建筑设计的发展路径分析
3.1创新设计师的设计理念,促进设计过程与生态环境的友好共存
针对目前缺乏生态建筑设计理念的管理人员,建议施工单位应定期进行培训教育,使所有管理者都能清楚地认识到生态建筑设计理念的主要意义。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最好用实际操作来让管理者明确优先实施生态建筑设计理念的重要性。比如从施工设计管理入手,选用绿色环保的建筑材料作为原材料,控制有害物质,解决以往施工中的污染问题。同时,应优先选用具有节能特性的建筑材料作为主要设备。这样,建筑设计的质量才能得到基本保证。并在某些方面有效地促进了设计过程与生态环境的友好共存。
3.2优化设计方向
生态建筑设计已成为新时期建筑设计业的基本发展方向之一。目前,许多城市都在积极建设独具特色的生态建筑,并取得了一定成效。基于很多设计师缺乏实际工作经验的事实,在具体研究如何优化生态建筑设计工作时,我们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收集一些国外的数据和信息,借鉴其他城市的工作经验,并应结合我国生态建筑建设的实际情况,优化工作内容和形式,从而保证生态建筑设计的质量,以证明生态建筑设计的可持续发展。比如在具体的优化研究过程中,要制定科学的工作方案,关注城市的宏观环境,把生态建筑设计工作与土地利用和开发建设结合起来。结合城市可用地面积,合理设置是生态建筑设计的关键。同时,在单体建筑设计、景观设计等微观环境中,要处理好整体与局部、建筑与自然因素的关系。这也是优化生态建筑设计工作的一个主要方向,可以充分发挥建筑设计工作的生态效益,满足新时期人们对建筑功能的多样化需求。
3.3践行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促进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
以人为本的精神一直是建筑设计的焦点。理念要求设计师要以人的实际需求为设计出发点,从多方面渗透到现代建筑领域和生态建筑理念中,努力促进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最好从用户群体的需求出发,秉承尊重人、关爱人的设计理念,设计出自然和谐的建筑作品。同时,借助绿色、环保、节约的设计理念,优化建筑工程设计环节和工作内容,以尽快达到预期的管理效果,达到预期的设计目标。
3.4 积极运用新科技、手段,推动生态建筑设计理念的发展进程
生态建筑设计工作必须注重对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继承和延续,强调在贯彻落实生态建筑理念和知识的同时,要积极运用新的科技手段,推动生态建筑设计理念的发展进程。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建筑单元的设计者必须顺应时代发展趋势,即生态建筑设计的发展趋势,不断加大生态建筑设计理念的渗透力,保证绿色建筑设计的质量。例如,设计师可以借助太阳能资源提高生态建筑的设计质量。根据建筑的通风性能和采光性能,可以很好地开展生态建筑设计工作。
结束语
建筑设计中的生态建筑设计对工作人员的专业能力要求很高。在现阶段的实际设计过程中,还存在着设计师工作理念有待优化、缺乏相应实践经验的问题。同时,为了促进生态建筑设计的发展,还需要充分了解设计工作的基本要求,确保设计工作与当地实际环境和经济状况相适应。此外,相关管理部门也要在政策上给予一定的支持和保障。
参考文献:
[1] 徐永利.生态建筑设计教学中的人文观念引导[J].山西建筑,2018,39(34):243-245.
[2] 赵立群,张景明.建筑学设计中的生态建筑设计的发展研究[C],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