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体育教学对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培养 广小敏

发表时间:2020/9/3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8月上   作者:广小敏
[导读] 高效课堂的构建一直是教育教学关注的重点,核心素养的培养为高效课堂的构建注入了新的活力,也增加了新的内涵,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贵州省正安县和溪镇杉木坪完小   广小敏  563400

摘要:高效课堂的构建一直是教育教学关注的重点,核心素养的培养为高效课堂的构建注入了新的活力,也增加了新的内涵,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教师在进行小学阶段的体育教学时可以从多个方面进行教学优化,致力于为学生构建出快乐且高效的体育课堂,让学生在欢乐中获得体育素养的提升。
关键词:小学体育;核心素养;策略
        体育是身体运动,同时也是心理运动,身体的高效运动需要强大坚毅的心理来支撑,也就是说,高效的体育教学可以使学生的身与心都获得显著的提升。因此,教师需要及时转变自身的教育思想,在体育教学中追求教学突破与创新,提升体育教学的高效性,同时也促进学生体育综合素养的发展。基于此,教师需要关注体育教学的各个环节,从细节之处进行优化。
        一、简述体育核心素养的内涵
        在学校基础教育阶段,所谓的学科核心素养,主要是指学生在接受学校教育过程中,形成的有益于其自身未来发展进而满足社会发展需求的一种能力。在小学教育阶段,体育学科的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参与体育运动锻炼中所形成的具有较强稳定性的终身能力和素养,其中包括强壮的体格、优良的道德品格、运动的习惯、健全的人格、通透的自我认知能力等。
        近些年,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很多学校认识到体育教学的重要性,并将其放于重要的发展位置,并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其一,学生积极参与体育锻炼,对于提高他们的身体素质,强壮体格,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其二,体育教学中,很多体育运动项目需要学生集中精神和注意力,长此以往,不仅能够深层次挖掘学生的大脑潜力,而且还能够有效地锻炼学生的专注力。其三,在小学体育教学中,运动项目比较多,且它们之间具有较大的差异性,各具不同的特点。学生参与不同的体育运动,可以培养不同的素质和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在小学体育课程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价值分析
        2.1 有利于学生身体素质的整体性提高
        小学体育教师要认真贯彻我国教育方针政策,侧重对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培养,为实现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和能力的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而努力奋斗。要想有效培养学生的体育核心素养,必须要从3个方面,即运动能力、健康行为和综合素质进行重点教学,通过体育课程的充分学习,学生不仅能够增强自身身体素质,而且还能够养成良好的习惯,具备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各种能力。小学体育课程教学的开展,最大的教学效果就是促进了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和健康状况的明显改观。因此,可以说,体育教学活动对提高学生整体性身体素质发挥着积极作用。
        2.2 有利于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观念和道德品质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学生参与各种体育运动项目过程中,需要严格遵守其中的规则,逐渐养成一定的纪律性。学生在体育课程学习过程中,通过积极的锻炼和运动,会培养起坚强的性格,面对困难,勇往直前,不屈不挠,敢于突破自我,在严格遵守比赛规则的基础上,建立起公平竞争思想和认识,客观而理智地面对各种比赛结果,不骄不躁,向着更高的目标而努力。



        三、核心素养下小学体育课程教学的策略研究
        3.1有效激发学生对体育学习的兴趣
        小学教育阶段,小学生的年龄普遍偏小,认知能力有限,自制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一般比较薄弱,只有采取有效办法,激发出他们对学习的兴趣,才能有利于学科核心素养和体育能力的培养。小学体育教师要积极树立现代教育的理念,探索和创新体育教学模式,针对学生的成长特点和兴趣爱好,设置科学、合理的教学内容,最大程度上调动学生体育学习的热情,吸引他们主动参与到体育教学和体育锻炼中来,学习体育知识,培养运动的良好习惯。例如,教师可以充分运用合作学习模式的优势,将学生按不同的兴趣爱好进行分组,教师对每一个兴趣小组实施不同内容的教学。例如,针对跳绳小组,教师可以展开花样跳绳的教学;而针对篮球学习小组,教师可以组织开展定点投篮的学习和练习;针对武术学习小组,教师可以组织开展基本动作的学习和练习。在小组合作教学模式中,不仅能够有效激发学生体育学习的兴趣,而且能切实提高他们参与学习的主动性,进一步提高了小学体育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对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培养非常有帮助。
        3.2帮助学生树立起健康的意识和锻炼的意识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帮助学生树立起健康意识和锻炼的意识非常重要,这也是落实核心素养教育理念很关键的教学内容。在实践中,很多小学的体育教学,往往只侧重体育运动的理论知识和具体技能的教学,而对学生的健康意识和锻炼意识的培养,专注度不够,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是非常不利的。因此,小学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对学生身体健康方面知识和技巧方面的教学和传授,丰富学生的知识学习内容,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助力。例如,在开展篮球教学中,适当地将避免手指挫伤的健康知识教授给学生;在使用体育器材锻炼的时候,教师要培养学生事前检查器械完好性和安全性的意识和能力等。
        3.3 将体育教学和德育教育相结合
        在小学教育中,体育教学的开展,不仅有益于学生的体制发育,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而且还对学生的心理发展和性格养成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学科核心素养的视角下,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将体育教学和德育教学相结合,帮助他们树立起正确的三观认识,培养他们良好的道德品质和阳光、积极的性格,促进他们的快乐成长。
        结语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体育核心素养是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的体育成绩,而且要特别注意培养学生正确的三观认识,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全面提升学生的素质和能力,为将来的学习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王忠明.小学体育教学中核心素养的培养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8(51):203-204.
[2]陈庆莲.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小学体育教学[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8(11):87.
[3]蒋金法.基于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体育教学策略探究[J].名师在线,2018(31):73-74.
[4]洪理好.小学体育教学对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培养[J].课程教育研究,2018(44):216.
[5]潘金超.刍议小学体育教学对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培养[J].当代体育科技,2018,8(29):114+11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