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信息化在高职院校篮球基础教学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20/9/3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8月上   作者:龚君
[导读] 教育体系由很多部分组成,其中重要的一环就是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它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云南轻纺职业学院   龚君  650300

摘要:教育体系由很多部分组成,其中重要的一环就是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它具有很重要的意义。高职篮球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本身就具有很强的特色效果,篮球的教学是具有一定难度的,它要求老师熟知篮球的特点,能够根据学生的水平高低,根据这项运动的特点利用信息化教学方法,将学生特点融入到教学课程中,凭借此将篮球的教学效果达到最好。
关键词: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篮球教学;信息化教学
        相关教育人员必须正确意识到社会适应能力对于学生发展的积极作用,学生们要想在当前竞争激烈的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不仅应该具备良好的专业能力与综合素养,同时也应该具备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在学校、社会、家庭三方面的共同努力下,高职教育必须开展相关教育,根据目前高职学校资源,以及学生们自身条件与需要对学生们开展相对教育,一方面优化学生们各项身心机能,另一方面为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与提升打下坚实基础,最终为社会输入一些高质量专业人才,进而巩固我国在国际市场上的地位。
        一、高职院校篮球教学的特点以及现状
        1.篮球教学的特点
        高校篮球的教学一直以来就有重大意义。篮球的教育使我国的教学更加多元化,更加符合教育教学目标,只有学生拥有强健的体格才能更好的学习,而篮球教学的出现就为学生舒缓压力提供了一个良好的途径。篮球的教学具有多样化,不一样的教学方式就会带来不一样的学习效果,所以老师一定要寻找到一个中间值,以此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2.篮球教学出现的问题
        目前高职院校中,关于篮球方面的专业型课程较少,对于高职学生来讲,他们的学习是带有强烈的目的,他们的目标就是成为专业型人才,这就表示高职学校是以人才的技术使用为目的对学生进行教学,而目前的高职院校中却没有明显的表示出来他们的体育特色。受到过去传统思维的影响,大部分的高职院校将体育课当做室外活动课,不会对学生进行一些有关专业知识的教导,以至于学生的篮球知识,以及知识与实践进行结合这些方面做得不够到位。体育运动本身具有一定的危险性,特别是在篮球的教学过程中,部分学生不注意自身安全,导致自己受伤。所以,老师一定要在进行篮球教学的时候督促学生进行拉伸,并对他们讲解一些运动的技巧以及理论知识。
        二、信息化教学手段融入篮球教学
        1.设计与实施
        在高职院校篮球课程中,教师可以从网络上搜集和整理相关的教学资料,并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以图片、视频、文字、PPT等形式向学生进行展现,从而为学生创设特定的教学情境,构建完善的教学环境,实现篮球教学的直观化和形象化,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线上线下交互、过程信息采集、平台系统分析、学练赛训一体”教学模式下的《篮球选项课》课程的设计思路:以篮球赛场实际技、战术应用情境为起点,深入研究各典型赛场上攻、防情境下技、战术使用和实施的要点,再整合、序化学习、训练内容,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根据篮球运动的特点,将课程划分为“篮球个人技术”与“篮球战术配合”两个学习阶段,共11个教学单元,每一个单元划分为若干个模块。每个学习模块采用“线上线下交互、过程信息采集、平台系统分析、学练赛训一体”的教学模式开展教学。



        2.课前发现问题
        教师通过雨课堂教学平台发布篮球实战中攻、防情境视频、问答、讨论等线上作业。学生以个人或小组为单位在线完成探究学习,并将学习心得、讨论结果等发布到教学平台。教师根据学生的线上学习情况,完成课前学习评价,适时调整课堂教学侧重点。
         3.课中任务驱动
         3.1解答疑惑
         在完成热身准备活动后,教师对课前学生讨论问题进行解答,并播放与本次课相关的案例视频,教师对技、战术的运用时机、关键技术点、练习注意事项等学习要点进行讲解,并通过讲解与示范的方法,使学生了解技、战术学习、训练 要领。
         3.2循序渐进
         教师组织学生反复练习,依次从静到动、从易到难、从分解到综合、从训练到实战,通过逐步增加难度的方法,使学生具备在实战中合理、稳定使用技、战术的能力。教学重、难点通过教师指导示范、智能训练平台针对性训练、训练过程数据分析、训练过程视频回放等手段得以解决。
         3.3逐步提升
         教师对已经较好掌握技、战术的学生,继续讲解示范在实战中更为复杂的场上,如何合理应用技、战术,不断提高运用能力.对技、战术掌握情况较差的学生,通过分析训练系统数据找到薄弱环节,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纠错、指导,配合智能训练系统,持续关注学生学习效果,形成师生间良性互动。
         3.4精益求精
         学生全面达到本次课技、战术学习目标后,按照学习→复习→巩固→提高的规律进行教学。同时,教师增加练习的难度,将学分为攻防两组进行有一定防守压力下的实战练习,要求学生在接近实战的强度中合理的使用学习、掌握的技、战术。再通过攻、防身份的转换感受其他同学的学习、掌握情况,最后完成组内自评、组间互评、教师做出过程性评价。
        三、课后追求卓越
        教师通过监控视频及智能训练监测器的数据,对学生练习熟练程度进行分析,及时发现学生课后训练中的问题,并进行在线指导,帮助学生快速提升。整个教学过程利用智能训练系统平台,实现了课堂的及时考核,课后实时把控、及时有效指导、教学时空拓展。
        结语:采用信息化教学模式,在课前、课中、课后各教学环节使用信息化的技术等监测平台对学生基础技术训练、身体素质变化情况、战术配合完成质量等数据进行全方位实时采集、分析。充分考虑学生身体素质情况、学习特点、个人兴趣等因素,对照篮球队不同位置角色的身体、技术特点,以对学生进行队内角色划分的形式开展个性化教学及分层教学。培养了学生关注细节、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与合作意识,实现了三全育人。
参考文献
[1]杨开城.论现代教育的基本特征与教育信息化的深层内涵[J].电化教育研究.2016(1):12-17.
[2]潘纶.提升高职院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水平探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8,39(15):173-174.
[3]宁宏新.教育信息化与高校教学深化改革[J].新课程研究(中旬刊),2017(3):96-9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