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策略

发表时间:2020/9/3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8月上   作者:郜永琴
[导读]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教学的学科。

云南香格里拉市第一中学  郜永琴 674411

摘要: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教学的学科。学生要在实验教学过程中积极培养自身的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提升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因此,教师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展开化学实验的引导与实践,真正重视和提升学生的化学实验能力。
关键词:学科核心素养;初中化学;实验教学
        引言:作为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开展不仅有助于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全面提升,同时还有助于发展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及品质。故初中化学教学的实际教学过程,教师需对实验教学的开展给予高度重视。但就现阶段而言,绝大多数的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教师往往仅是关注理论方面的知识教学而未能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给予足够重视,故在极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化学核心素养的良好成长。对此,为切实改善这样的教学状况,教师亦当积极采取有效策略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继而在促使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的充分发挥同时提高学生的化学知识水平。
        一、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现状
        1.没有凸显实验教学的地位
        很多学校和教师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对于化学实验教学的态度,因为他们认为学生最终要面对的是中考,用成绩说话是非常重要的,所以过分注重化学理论知识的学习,也让学生在学习课程知识之后,过分地进行题海战术和理论背诵。教师不仅不注重对于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在实验教学过程中也没有完善相应的设施,使实验教学不能有效开展,无法收到理想的效果。即便随着教学改革有的学校配备了基础的实验设备,但是并没有合适而又专业的化学实验教师。也就是说,化学教师本身的专业素质仅仅适合去讲授教材知识,无法保证原有化学教学课程真正的质量,使学生既缺乏了相应教学内容的学习,同时也让他们在长时间的理论学习过程中磨灭了对于化学学习的兴趣,无法提高自身的学习效率。
        2.不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学校为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而弱化实验教学的过程,要求教师以理论知识讲授为主,提高学生的化学成绩。学生即便有很强的好奇心,愿意去做实验验证一些化学现象,但是迫于学校和教师传统教学方式的阻碍,无法真正感受到化学实验的魅力。
        3.学生学习水平参差不齐
        由于化学本身具有复杂抽象性和理论知识性,导致不同接受能力的学生化学成绩也不同。另外,由于学校并不重视化学实验的引导教学,导致成绩稍微落后的学生对于化学知识的理解不能从理论上进行深刻的认识,同时也没有一些动手操作的机会和平台,渐渐失去探究欲望,从而导致他们无法真正提升自身的动手能力。
        二、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方法
        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师本应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引导者,但受传统应试教育教学理念之影响,致使大多数教师均是亦主导者自居,至于实际教学过程中则是将课本知识强制灌输给学生。


在此过程中,学生因自始至终均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及地位,加之缺乏独立思考的空间,故也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更遑论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对此,基于素质教育理念下的初中化学教学,教师需务必对传统的教育理念及模式予以合理创新,而具体教学过程则由学生提出问题再围绕问题给出解决问题的方式,以此方能凸显学生在学习重点主体地位,继而切实促进学生化学核心素养的良好发展。如针对“氧气制取”的实验过程,教师可在给予学生适当的提示后便由学生自主完成接下来的相关操作。以此让学生自主完成相关实验操作,将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继而也有助于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有效发展。
        2.培养科学精神,推动自主创新
        创新本是教学永恒不变的主题。因此,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开展过程,教师亦当对创新给予高度重视,继而积极借助创新来完善实验,继而促进学生科学素养与精神的良好发展。如针对“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教学过程,教师便可首先引导学生思考教材中的实验是否有不足之处。若有不足,可采取怎样的方式来加以改进?基于此,学生在思考后发现,若基于教材中的实验方式,则容易受外界因素影响而产生实验误差。至此,部分学生提出可用塞紧橡皮塞的试管和注射器组成一个密闭的装置,将玻璃棉和白磷放入试管,注射器装入染色水,这样试管中的白磷燃烧过后,氧气被消耗,之后打开止水夹,这时注射器的水进入试管的体积则一目了然。在学生的群策群力下,不仅改良的实验,且因全新的实验操作方法是学生自主思考所产生的结果,故能最大限度激发学生的操作兴趣,继而也能确保理想的实验效果。
        3.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化学亦是一门与学生日常生活关联甚密的学科,而学生日常生活中亦不乏大量的化学现象及知识。对此,教师需务必将生活中的化学知识引进课堂,一来可切实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来可拉近学生与化学学科之间的距离,继而促使学生对化学知识产生浓厚的探索兴致。在实验探究当中,教师可以运用生活中的现象进行导入,激发学生对实验的好奇心,进而为化学知识的渗透奠定基础。如针对“分子运动”的教学过程,教师便可引导学生观察红墨水在水中的扩散来了解分子运动。这样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促使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得到有效发展。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初中化学教学,教师除了要对实验探究教学方法的合理运用给予高度重视外,尚需始终基于素质教育的教学要求。以此方有助于发展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继而在彰显学生于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同时为学生化学核心素养的成长奠定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林丹.例谈初中化学教学中实验探究活动的设计与实施[J]. 化学教与学, 2019, 000(005): 78-79, 91.
[2]刘维山.初中化学教学中关于实验探究课的开展策略分析[J]. 赢未来, 2017, 000(031): 182-182.
[3]孟丽.实验探究在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 新课程?中旬, 2018, 000(002): 96-96.
[4]吴莹.初中化学探究性实验的设计与教学研究[J]. 中学生数理化:学研版, 2015(11): 86-86.
[5]杨再明.浅议初中化学实验探究教学[J]. 新课程, 2017, 000(011): 58-5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