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学习的培养策略

发表时间:2020/9/3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8月上   作者:褚小莉
[导读] 本文基于初中生的心理状态变化,针对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的出现的问题提出了培养策略。

山东省聊城第七中学  褚小莉  252000

摘要:本文基于初中生的心理状态变化,针对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的出现的问题提出了培养策略。分析了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存在的较大问题,并提出其主观能动性的学习策略,希望可以为教学老师提供参考,从而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   能动性  初中教学
前言:初中的《道德与法治》是一门重要的课程,目的是塑造学生的道德素质和法治修养,对于培养初中生的综合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是提        出了提升初中生道德与法治意识的策略,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可以使学生不断完善自我,收获知识,进而学习好各门课程,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规范自身的行为和意识。
        1.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培养学生主动学习能力的重要性
        在初中课程教学中,道德与法治课程在部分地区是作为考试科目的,教师按照教学任务要求进行教学,为的是学生能够更好的学习这门课程,为中考打下坚实基础。但是部分学生对于该门课程缺乏重视,教师想要使学生可以主动学习这门课程需要首先让学生重视道德与法治课程学习,并依据学生特点创新教学方式。如何使学生主动学习道德与法治课程,在学习中
        收获快乐,又能完成教学任务目标要求,是该门课程的关键。同时,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有助于学生与教师间构建良好的关系,使课堂教学氛围更加轻松,增加学生与教师间的互动。
        2.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在所有学科的学习中,兴趣都是最好的老师,道德与法治课程也是如此,但我国传统的教学模式仍以教师为主,教师通过知识的灌输强化学生的记忆,这种传统的教学方式使教师过于注重教材,而缺乏依据学生特点进行针对性教学,造成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过于看重考试内容,而忽视该门课程的精髓。由于初中生年龄较小,缺乏较强的自律性,平时受到各种游戏的诱惑较大,学生也较容易接触到手机或电脑等电子设备,通过电子设备可以轻易的上网游戏,使部分自制力较差的学生深入游戏不能自拔,极大的影响了课程学习。同时,对于部分初中
        学校来说,其没有道德与法治课程的专业教师,通常是由班主任或者行政人员进行教学,因为缺乏专业的知识和系统的教学方法,造成所讲授的道德与法治课程偏离实际需求,造成学生道德与法治课程学习效果不理想。此外,部分初中生及家长对于中考过于看重,认为只有主科成绩好才能考上理想的高中,缺乏对道德与法治学科的重视,对于该门课程的性质、结构和内容不理解,因此这也抑制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使学生不能主动去学习和探索知识,这种学习现状严重影响到道德与法治课程的顺利开展。



        3.提高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学生学习主动性的策略
        3.1 开展情景教学,结合案例教学
        《道德与法治》课程的课堂教学可以采取情景教学的方式,结合课堂教学内容,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各组先进行讨论然后发表生活中对道德方面问题的理解。教师还可以先播放优秀的事迹视频,让学生先观看视频在谈自己的想法,利用榜样引导学生。结合案例教学可以扩展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从而使道德法治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此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参与教学实践活动,将书本中死板的知识变成趣味竞赛,使学生在活动的参与中体会学习的乐趣,从而使其在今后的学习中提高主动性。同时,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师也应搜集网络上的教学资源,采取更加灵活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正确的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3.2 因材施教,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师对于课程的教学不能是一成不变的,而是要加入个性化培养,在初中学生认知范围内选择科学的培养方案,做到因材施教。首先,教师可以依据不同年级学生的心理和思想特点,进行课程教学,及时解决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帮助。其次,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师应多激励学生,通过不断的鼓励和激励使学生提高自信心。学生在得到教师的鼓励后可以发挥其学习潜力,更加主动的进行知识学习,提高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学习兴趣。同时,教师在开展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要开展科学的评价,学生对课程学习的表现和问题的回答,教师要给予及时和科学的评价,促进学生在道德与法治素养方面的能力发展,并且使学生与教师的关系更加融洽。
        3.3 掌握学生兴趣,加强与学生的交流
        教师在进行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时要注重与学生的沟通与交流,并可以采取问卷调查或访谈的方式掌握学生对该门课程学习的想法,如:教师可以询问学生该门课程在生活中是否影响你的行为;询问学生在学习该门课程中是否存在困难;询问学生喜欢什么样的教学方式等。通过对学生的调查和访谈可以掌握学生的兴趣和喜好,了解学生对该门课程学习的想法,并有针对性的安排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此外,教师还可以与学生进行讨论,并组织相应的活动等,培养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通过讨论发现自身不足之处。通过学生间或学生与教师的讨论,使学生明确什么问题属于道德问题,什么问题属于法律问题,增加学生对该门课程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生对该门课程的学习自主性,实现课堂教学的目标。
        结语:
        初中阶段的学习可以对学生今后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初中生具有较强的可塑性,初中生的德育与法治教育教学在他们日常的学习过程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教育和自我教育相结合的方法,是提高学生学习思想道德修养课效果的有效方法。人们的思想道德修养过程,是一个吐故纳新、新陈代谢的积极扬弃过程,它既需要自己主观的努力,也需要客观外界的帮助。 同时,通过以上的一些积极有效的方式方法的指引, 我们可以看出初中生的德育与法治教育对于他们世界观、 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影响作用。 因此,家长和老师都应该积极有所作为,为学生们去营构一个良好的德育与法治环境。
参考文献:
[1]崔宪青.道德与法治课中如何落实小组合作学习 [J]. 名师在线 ,2018(30).
[2]海世智.浅谈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培养 [J]. 中华少年 ,2017(28).
[3]张叶.谈中学小组合作学习中均衡话语权的有效措施 [J].语文教学之友 ,2019(0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