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中高段数学学困生形成原因及转化策略

发表时间:2020/9/3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8月上   作者:王红 周娟
[导读] 数学学困生是指在小学数学学习过程中经常产生认知障碍、行为问题等,学习成绩与学习水平普遍低于平均水平的学生。

贵州省六盘水市钟山区第十五小学  王红
贵州省六盘水市钟山区第四小学   周娟   553001

摘要:数学学困生是指在小学数学学习过程中经常产生认知障碍、行为问题等,学习成绩与学习水平普遍低于平均水平的学生。要落实生本理念,那么每一个学生都享有平等的教育机会,基于此,本文分析学困生的成因,提出一系列学困生转化策略,旨在引导学困生逐渐走上正确的学习道路。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困生;教学目的
        引言:相较于数学优等生,学困生更加需要小学数学教师的关注与辅导,因为他们的性格更为敏感、脆弱,且学习能力、理解能力都比较低下,难以跟上常规的教学进度。对症下药才能“药到病除”,要想切实转变学困生,小学数学教师首先要分析学困生的成因,这样才能采取具体的转化措施。
        一、小学中高段数学学困生成因分析
        小学数学中高年级教学中,些教师常常不管学生是否可以及时内化所学知识,会一股脑儿地对学生传递、解释数学知识,以统一的进度与节奏组织数学教学活动,久而久之,这些学生便与其他同学的差距越来越大,积月累,就成为了学困生。在一直追赶教学进度的过程中,增加课堂知识容量,导致数学学困生心生胆怯,最终知难而退,无法实现有效学习。除了教师讲解方法之外,学生所选择的错误学习方法也是导致他们落后于他人的重要因素。通过观察小学数学学困生的学习行为可以发现,大多数学生都比较依赖课堂听讲,常常忙于记笔记,少主动提问、主动思考、主动学习,还经常走神无法集中自己的注意力。众所周知,数学学科的学习难度很大,这种机械的、无意义的学习行为势必会让学生丧失学习的主动权,最终沦为学困生。
       二、小学中高段数学学困生转化措施
        (一)根据学因生设计有针对性的教学目标
        面对小学数学学困生这一群体,教师就应该适当性地降低教学目标的难度,
        适当放慢教学节奏,引导学困生树立奋斗目标,引导学困生积极攻克难关,学困生也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从而切实转变学困生的学习态度,引导学困生实现自主学习。如:在“小树有多少棵”一课教学中,我就认真分析了本班学困生的计算水平,发现他们可以完成简单的笔算任务,但是难以展开心算、口算练习。因此,就确定了“掌握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的笔算规律”这一教学目标,然后,我展示了几组算式,如“2×5”“20×5”“200×5等,希望学困生可以充分调动自己的乘法学习经验展开数学计算。通过计算,学困生会发现,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可以先用整十、整百、整千数中0前面的数去乘一位数,然后数一数他们的末尾一共有几个0,再在乘积的后面写上相应数量的0即可。由此,学生自主生成数学知识,及时优化数感与运算经验。



        (二)运用赏识教育,帮学困生建立自信
        公平对待每一位学生,关注学困生,做到不打击、不歧视,真正给予其平等的学习地位,加强对学困生的引导,仔细观察学困生的长处,帮助学困生发现自身的优点,从而建立学习的自信。在课堂教学中,很多学困生的思维非常活跃,但他们不善于表达,教师可以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与学生之间加强交流,摆脱学困生内心对教师的“恐惧感”,进而主动思考和分析相关的数学问题。例如,在“找规律”的教学中,教师可让学生找出以下规律60,55,50,45,40......,在学生小组内,可能有学困生会说:“每相邻的两个数相差5,相邻的两个数加减5即可”,然而,由于缺乏自信,他们只是在小组内小声嘀咕。此时,教师要立刻予以表扬,说一句“没错,你的想法是正确的,按照这个趋势发展,你一定会变得更厉害的”。这样的方式有助于帮助学困生建立学习的自信。
        (三)以兴趣为主,合理切入教学内容
        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信息技术,将一些抽象的数学知识,以形象生动的形式予以呈现,通过动画、声音等方式,给予学困生感官上的刺激,从而激发学困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圆的面积”的教学中,学困生始终无法理解圆面积的公式及其应用方法。这时,教师可借助多媒体技术展示一个圆,并问学生:“这上面是一个什么图形。”很多学生会说:“这是一个圆。”这时,学困生也开始疑惑:上面画的就是一个圆,老师为什么还要问呢?不是多此一举吗?教师接着可以描述:“如果将这个圆切成若干份,能否拼成一个长方形呢?”学困生说:“不能,圆怎么能拼成长方形呢,圆的边都是圆的,而长方形的边是直的。”接着,教师可借助多媒体课件,为学生演示圆形是如何拼奏成一个类似长方形的,并问道:“那么,大家还记得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是怎样计算的吗?”这时,学困生逐渐对教师的问题产生了兴趣,他们会回顾学习过的知识,并回答道:“长方形的面积=长×宽。”教师接着问:“那么,这个类似长方形的面积是圆的面积吗?”教师通过这样的方式逐层引导,层层设问,便能有效调动学困生的学习兴趣。
        (四)勿要强求,降低期望
        在布置作业时,教师可区别对待,对学困生只布置一些考查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中低档题。在掌握双基后,再逐步提高要求,直到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我还在每学期加设了进步奖,根据每个同学的现有情况,和期末时进行比较,谁进步快就奖励谁,这样,即使班内基础最差的学生,只要努力,也有得奖的机会。从而大大调动了学困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了学困生的自信心,更有利于良好班风的形成。教师对学困生的帮助应该满腔热忱,应有足够的耐心,并允许他们改正缺点时有反复,还要多和学困生进行谈心,不可对他们讽刺、挖苦,要循循善诱,使他们心服口服。当学困生有所进步时,首先要肯定学生的成绩,然后指出今后努力的方向。
        结论:对学困生所进行的转化是一种艺术。在对小学数学学困生进行转化的过程中,不但要对他们的内心世界进行一定的了解,还要对他们的想法进行一定的思考。不仅如此,还要充分利用现代先进的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以便提高学困生的学习积极性。对错误的思想观念进行一定的转化,促进学困生保持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进而强化对学困生的转化。
参考文献:
[1]吴井芳.基于掌握学习理论,改进小学数学学困生教学策略[J].数学教学通讯,2020(07):39-40.
[2]严小燕.浅谈农村小学数学学困生形成的原因和转化方法[J].才智,2020(07):7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