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初中物理演示实验

发表时间:2020/9/3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8月上   作者:唐琼
[导读] 物理演示实验是指物理教学中,教师结合学生认知特点和教学需要在课堂中通过示范性操作来引导学生观察现象、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和归类总结规律等帮助学生建构知识的一种教学手段,也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

邯郸市荀子中学   唐琼   056001

摘要:物理演示实验是指物理教学中,教师结合学生认知特点和教学需要在课堂中通过示范性操作来引导学生观察现象、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和归类总结规律等帮助学生建构知识的一种教学手段,也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
关键词: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演示实验
        引言:初中生开始系统进行物理学习,思维能力处于从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过渡期,合理安排课堂演示实验,操作规范、现象清晰且直观、逻辑严密、教师言语符合学生认知特点、结果准确,有助于学生思维过渡和物理概念规律的掌握和激发学生求知和探究欲,培养学生观察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实验操作能力等, 对科学素养的培养有极为重要的促进意义。
        一、物理演示实验存在的主要问题
        1.教学效果不理想
        演示实验是面向全体的,身兼重要的教学任务,要求现象清晰,操作规范,且操作过程学生可见,学生获得知识的同时也获得实验技能,为学生实验操作奠定基础。实际中,由于学生人数较多,部分同学视线被挡而影响观察效果,从而影响了教学效果;部分学校实验器材老旧或质量较差,演示现象不明显,甚至容易损毁;由于课堂时间的限制,教师会为显示现象而快速操作,学生不清楚如何操作,实验现象如何得来;演示现象不清晰,会影响学生学习兴趣,打击学生积极性;教师不重视演示过程,久而久之学生会认为过程不重要,甚至会畏惧实验操作,不利于学生实验能力和科学思维的培养。
        2.过多依靠多媒体技术
        信息技术与教学活动相融合为教学提供了素材与方便.们将现象变化快、理想化的、存在安全隐患的实验,可通过模拟技术呈现现象或实验过程,有效帮助学生观察和理解。但部分教师完全依靠多媒体,利用演示视频代替演示实验,选取的演示视频多为网上下载,较为老旧,不够新颖,不能很好的激发学生.示实验具有一定的“现场魅力”,教师边操作边说明的演示对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起到关键作用,演示实验不单是为观察现象,操作过程也是学习的重要部分。
        3.忽视了演示实验的探究意义
        部分教师在演示时更多关注是否出现预期现象,忽略了其探究意义。操作过程和现象的由来也是探究能力和逻辑思维的培养过程,不可忽视的学习内容。演示实验也是一种探究方式,教师在演示的过程中潜移默化的引导学生规范操作、合理设计实验和整理实验结论等,对学生的实验能力具有积极意义。
        二、课堂中的演示实验开展
        1.转变思路,做好课前演示准备
        没有演示实验的物理课很难取得理想的效果,演示对物理教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为了发挥演示实验的教学价值,教师要做好准备,尽可能保证演示实验的成功。首先,教师要在实验前反复预演,掌 握演示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并采取相关的预防措施。从实际的教学来看,部分教师没有重视课前演示实验工作,因此在实际教学中就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意外情况或演示失败。教师如果手忙脚乱就会让学生不知所以,教学效果不理想。其次,教师在课前准备时要注意控制好演示时间,时间太长或太短都不利于学生学习。


时间过长,学生无法长时间集中注意力,学习效率低;时间太短,实验仓促,学生不能从中抓住重点。最后,除了教材上的实验,教师可以结合实际设计一些改进实验或加入一 些小实验,拓展学生的思路。比如.讲解蒸发吸热”内容时,笔者取-支温度计并于上端涂上酒精,另-支温度计保持干燥,让学生们观察两支温度计的变化情况,这样学生就能直观领会教学内容。
        2.创设情境,科学设计演示过程
        演示实验要求操作简单明了、现象清晰可见,演示实验对教师实验能力的要求也提高了。教师要关注演示实验,通过查阅案例、整理案例、与有经验的教师交流、努力改进或设计实验来提升实验能力。好的演示实验可以很好的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更容易抓住学生的眼球,演示不当、效果不明显等会导致学生对演示实验的期望和关注度降低,影响教学效果。虽然部分器材比较陈旧,教师可以改造和创新实验。教师的实验能力也影响学生的实验兴趣,演示前教师要充分的准备,精心设计实验,多次操作以确保良好的实验效果。光在均匀介质中传播路径的探究中,有些激光束的线性不好影响试验效果,需 要教师准备或自制扩束镜;激光束直接射向空气和水时效果不明显,需要 教师尝试改变试验条件,如空气中制造烟雾或撒痱子粉,水换成茶水或肥皂水等。
        教学实践表明,如果学生能被教师设计的情境感染,实验就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青少年学生好奇心比较强,喜欢探索。 因此,教师在实验中应积极培养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索的积极性。以教学“大气压”为例,笔者先给学生演示母子管的实验,在相应的大试管中注入-定量的水,之后将小试管放到大试管中,询问学生:“若将大试管倒置,那么试管可能会发生哪些变化?”实验后,很多学生会发现试管不仅没有掉落,还会缓缓 上升,从而产生探索欲望。这时教师就可以点拨学生,引导学生探究大气压的相关知识。
        3.注重过程,适当引导。
        改变以往“重结果、轻过程的实验态度。演示实验中设计实验、组装实验器材、安全操作等事项,都为学生以后设计和操作实验积累经验。教师在演示时清晰说明和分析,对学生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分析能力的培养非常重要。演示实验也可以由学生完成,例如声音产生的探究演示实验可由学生通过敲击音叉发声,学生通过触摸感受音叉的振动,再紧握音叉使其停止振动,这样对声音的产生理解会更透彻。认识到学生的‘能动性”,用巧妙的语言引导学生设计关键部分,促进学生思维拓展.更有利于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例如探究压力作用效果的影响因素时,如何清楚的观察到压力作用效果,可以交由学生完成设计。
        结论:总之,教师需重视演示实验在教学中的作用和明确演示实验的教育意义。为提升学生观察、分析、创新等能力, 培养学生相信科学、尊重实验、严谨求真的科学态度,需要尽可能的开展演示实验, 精心设计演示实验,创新演示实验, 不可忽视演示实验在教学中的重要性和学生演示实验中的能动性。
参考文献:
[1]苏伟国.浅谈如何做好初中物理操作实验[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6,13(12):137.
[2]李先全.实验驱动探究,分享回归课标——初三复习课引入自制“浮沉子”演示实验的教学反思[J].物理教学探讨,2016,34(12):15-17.
[3]庾嘉亮.微课在初中物理演示实验中的应用策略[J].物理通报,2016(12):60-62.
[4]张育霞.身边物品在自制初中物理教具中的巧用[J].物理通报,2016(S2):82-8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